打哈欠

✍ dations ◷ 2025-04-25 22:25:28 #打哈欠
哈欠,又称呵欠,是一种属条件反射的深呼吸活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沉闷、渴睡、或舒缓紧张情绪,一般动物如猫、狗也会打呵欠。据英国的科学研究,除了人类,一般的猴子打哈欠也可以让身旁同类打哈欠的次数提高。研究表明,感染性的打哈欠最早出现在学会识别他人情绪的孩子身上(大约4到5岁),而那些患有忧郁症的孩子在观看他人打哈欠的影片时则很少打哈欠。如今有各种方面的说法来解释打哈欠的原因。几种说法如下:大脑在特定的温度下运行效率会较好,因此,人体透过打哈欠吸入温度低的空气冷却口腔及咽喉的血液,再经由血液循环来降低大脑温度。奥尔巴尼大学的研究发现,测试者在头上捂著热毛巾时观看人们打哈欠的影片时,他们打哈欠的可能性为41%,而当捂着凉毛巾观看时可能性降低到9%。打哈欠会增加心率和血流量,将大量空气传递到大脑,为这一区域的血液降温。因为脑部缺氧,人体透过打哈欠将肺部撑大,吸入更多氧气;吐气时会让肺部收缩,将二氧化碳挤出。但是此说法被质疑不是确切的原因,因为人体在激烈运动后急需氧气时,却不会打哈欠。从日常生活观察可知,由灵长类到猫狗,乃至蜥蜴(爬虫类)、鱼类都会打呵欠,因此可以确定这是非常古老的生物机制,至少可回溯到鱼类出现的5亿年前,脊椎动物便已经拥有这个中枢神经反射机制。但令人讶异的是目前没有像样的科学研究去探讨打呵欠的真正生物功能。从常识归纳,上述缺氧、二氧化碳过多,或是冷却脑部之说都非常没有说服力。因为当你亢奋的时候并不会想打呵欠,运动后体内二氧化碳多、体温高,或是大太阳下你也不会特别想打呵欠。更别说这是跨物种的行为,鱼类并没有肺却也有相同的行为,显然打呵欠的生物机制不能只从人类的角度来思考。打呵欠只会在慵懒、疲累与缺乏休息的状况下出现。故合理推测此机制一定与提振精神有关,是当你疲累的时候促进大脑与中枢神经保持正常运作的刺激机制。或许此动作会刺激中枢神经,或促进例如脑内啡等内分泌素的分泌,以维持生物体在疲累状况下的运作,因此疲累时会一直打呵欠,如同非常劳累的时候你会想喝提神饮料一样。此部分仍待正式科学研究(脑波、心电图...等)解谜。

相关

  • 北美印第安语系美洲原住民语言(有时也称为印第安语)并不是一种语言,甚至也不是属于一种语系,而是美洲所有原住民的各种语言的总称。其中玛雅语曾经有自己的文字系统。随着15世纪末开始西方殖民
  • 罗百氏傍人罗百氏傍人(Paranthropus robustus),又名粗壮傍人,是于1938年在南部非洲发现的化石。罗伯氏傍人的头颅骨发展倾向成为重型的咀嚼工具。由于它明显与南方古猿有关,故罗伯特·布鲁
  • 马尔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马尔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Marcus Vitruvius Pollio,约公元前80年或前70年-约公元前25年)是古罗马的作家、建筑师和工程师,他的创作时期在公元前1世纪,他的生平不详,连他的名字
  • 亨利·维克托·勒尼奥亨利·维克托·勒尼奥(法语:Henri Victor Regnault,1810年7月21日-1878年1月19日),法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因精确测量气体热力性质而闻名,是早期热力学家之一。1810年7月21日出生于德
  • 侯朝焕侯朝焕(1936年9月29日-),中国信号处理和声学专家。生于四川自贡。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文采王文采(1926年6月5日-),山东掖县人,中国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葡萄牙语:Frente Revolucionária de Timor-Leste Independente),简称革阵(FRETILIN),是东帝汶的一个左翼政党。自1974年至1998年间为争取东帝汶独立之反抗运动
  • Nasub2/subHPOsub4/sub磷酸一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氢钠,化学式为Na2HPO4,是磷酸生成的钠盐酸式盐之一。它为易潮解的白色粉末,可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磷酸一氢钠用作软水剂及食品工业中的添加剂
  •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坐标:39°58′26″N 116°25′37″E / 39.973922°N 116.426915°E / 39.973922; 116.426915中日友好医院,简称中日医院,位于中国大陆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樱花园东街2号,是一所由
  • 黄家驷黄家驷(1906年7月14日-1984年5月14日),江西玉山人,中国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胸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黄家驷是江西省玉山县冰溪镇人。19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