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习惯
✍ dations ◷ 2025-09-02 10:10:36 #习惯
习惯是一种常常出现的行为,而且常常是在无意识下出现。《美国心理学期刊》(1903年)用以下的文字来定义习惯:“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习惯是某种程度上固定的思考方式、意志或者感觉方式,是由以往重复的心智体验而获得的。”一般人在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不一定会注意到,因为人们在进行日常工作时,不会对自己所做的事作详细的分析。习惯有时候会有强制性。将一个新的行为变成习惯的过程称为习惯养成或习以为常。不过旧的习惯多半难以改变,而新的习惯也不容易形成,因为人们所重复的行为模式是印在其神经通路中,不过可以借由反复来养成新的习惯。随着行为在一致性的情境中重复的出现,会增加此一情境和行为的联结,因此也增加了在此一情境下行为的自动性(英语:automaticity)。习惯性行为的特性有:快速出现、未觉察、无意识下进行,而且不可控制。习惯一般会由引起的原因(也可能是环境)开始,接着是习惯本身,最后是产生的回馈感受。回馈感回头再强化整个过程,让大脑把回馈感与起因绑在一起,导致遇到相似环境与状况时,本能像开关被激活一样,自然而然地去执行,也就形成‘习惯回路’。
相关
- 分子扩散分子扩散(英语:molecular diffusion),通常简称扩散,是任何粒子(气体或液体)于绝对零度以上之环境下的热力学运动。本行为的速率是温度、流体黏度以及粒子大小(质量)的函数。扩散解释
- 补给地下水补给是水从地表水向地下下移的水文过程。补水是水进入含水层的主要方法。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植物根部以下的包气带中,通常表现为水位表面的流量。自然地(通过水循环)和通
- 一致在语言学中,一致(Agreement)是指句子或词组中的某些成分,其形式须要在一些语法范畴上保持一致。例如,在英语中,they is 是不正确的,因为 they 属复数,be动词须要使用复数限定形式(are
- 人类语言学家人类语言学是通过人类遗传学和人的发展来研究语言和文化间的关系,通常指对无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这跟语言人类学有很大重叠的部分,因为它通过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来研究人类的文
- 蛋化石蛋化石(Egg fossils)是指由远古动物产下的卵化石化之后的残留物。作为动物的生理化过程的见证,蛋化石被认为是遗迹化石的一个类型。在极少数情况下,蛋化石内可能还保存有曾经在
- 石松目石松目(学名:Lycopodiales)是石松植物门的一目,为草本植物,茎二叉分歧,叶极小,具单脉螺旋状排列。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其历史可追溯到古生代。本目现存有石松属。石松属为世界性属
- 实数N ⊆ Z ⊆ Q ⊆ R ⊆
- 编码区基因的编码区(英语:Coding region),亦称为“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或“CDS”(Coding DNA Sequence),是指DNA或RNA中由外显子组成,编码蛋白质的部分。该区域的边界范围从靠近5′
- 18电子规则18电子规则又称有效原子序数法则(EAN),是过渡金属簇合物化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经验规则,常用来预测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过渡金属价电子层有5个(n)d、1个(n+1)s和3个(n+1)p
- 常 青常青(1957年8月-),中国建筑学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发展了“历史环境再生”学科方向,并主持建立了中国首个“历史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