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乌斯教派

✍ dations ◷ 2025-10-19 12:34:26 #阿利乌斯教派

阿利乌斯教派(英语:Arianism),又译阿利乌斯派,即阿利乌斯主义,是4世纪亚历山大港正教会的包加里教区长老阿利乌斯及其支持者的基督徒派别,故称阿利乌斯派。认为《圣经》说明耶稣基督次于天父,基督是介于神与人之间的半神。阿利乌斯派拒绝使用“本体相同”这个词语去描述基督(子神)与父神的关系,而是采用“本体相异”来描述。其教导在不同的大公会议中都斥之为异端。另外阿利乌斯也反对教会占有大量财产。

《圣经》及第一世纪的基督徒、早期的“教父”并未有所谓“三位一体”的教义。在阿利乌斯的争论爆发之前,所有神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在某些方面承认子的地位低于父。自第四世纪初期,基督教历史却产生对上帝的不同解释和看法,并形成两大互相敌对的神学派系“亚历山大城”派系(亚历山大派)和“安提阿”派系(安提阿派)。

属于安提阿派的阿利乌斯,曾担任过亚历山大城教会的长老和跟随在安提阿著名学者路迦诺门下学习。阿利乌斯看重基督的人性,认为圣子是受造物中的第一位,基督不是神,也不是人,是神与人之间的媒介。而亚历山大派则认为独一的真神拥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存在于同一的本体(substance)中。

在公元318年或320年,阿利乌斯公开发表主张开始传播反三位一体的激进言论。阿利乌斯认为只有圣父耶和华不是受造的,而圣子及圣灵(圣神,或者道)都是受圣父所造的。因受到希腊化思想的影响,阿利乌斯认为上帝本身不能去创造物质的世界、神与人之间的距离实在是遥远到人无法与上帝有任何的互动及往来。阿利乌斯认为,圣子耶稣基督不是圣父,更不是人,耶稣拥有的只是一个人的“肉体”,但却没有人的“灵魂”在当中。而“道”,就是进入耶稣的身体,代替所欠缺的人类灵魂。[1]

总的来说,阿利乌斯的教导强调耶稣基督是“神(上帝)与人之间”的半神,为被造者中的首先及最高者,不同于神,也不同于人,只是被尊称为神,但不是真的神。他阐扬基督是“曾有一时不存在的”。阿利乌斯坚持耶稣基督在各方面都与天父的本体和特性不同,耶稣基督也与人不同,耶稣没有人的灵魂,是次于天父的受造物──与父并非一体,与父的关系也不亲密;圣灵是一个地位不及父和子的个体。阿利乌斯派主张的《圣经》根据有《旧约·箴言》8:22:“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和耶稣曾在《新约·约翰福音》14:28说:“因为父是比我大的”。这些经文都是此派别主张的基础,既无论是从本性或权利方面,耶稣都不具有不朽、至高权威、完全智慧、良善和纯洁等的神性。[2]

为了政治理由,在位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竭力维持国内的宗教和谐,并迅速制止一切反对的声音。君士坦丁可能并不了解神学家们所争辩的问题,但他显然认为神学争辩应该停息,教会的分裂应该停止。教会的统一于是也成了政治问题,他特地写了信去责备两派,但这封信并没有带出任何解决之道。在跟北非的多纳图派信徒及东部的阿利乌斯信徒接触后,君士坦丁便看出仅凭游说并不足以促成牢固合一的信仰。这成了后来在公元325年召开尼西亚大公会议的原因。[3][4]

阿利乌斯的教导激发了对基督的争论,其主张与亚历山大派相对。当时反对阿利乌斯教派主张的有著名教父亚他那修,他主张基督是与父同本体、同永恒、同等,圣子是永在,完全不是被造。著名教父俄利根提出圣子“与父同永”,以“永远生出”来解说父与子的关系。由于两派的神学上的严重分歧,此神学争论便发展至无休止的论战。

公元320年左右,亚历山大港教会召开宗教会议,可惜会议无果。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5年召开第一次的基督教大公会议(即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以解决此神学争论。会议中亚他那修和阿利乌斯各为自己所倡议派系站出来辩论,此外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提出关键性字词──“圣子与圣父同质”。结果会议大多数支持亚他那修,而拒绝签署的两位主教与阿利乌斯被驱逐,阿利乌斯教派被斥为异端(票数214:2至314:2)。会议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影响和监督下,全体主教签署通过有强制性的《尼西亚信经》,出席的主教们承认:“耶稣基督,圣而神者,为父所生,并非被造,与父同质。”

在会议结束后,东方教会的主教们多数因大公会议中采用了关键性字词──“圣子与圣父同质”而拒绝《尼西亚信经》。大公会议没有止息争端,耶稣与天父的争论仍持续。亚他那修在公元328年接任亚历山大主教,继续主张“若以基督为受造者,就是否认相信他而得救并与上帝联合”、“基督是从圣父的本质中而生出来的”和“基督与父同质的”。另一方面,君士坦丁大帝结束了阿利乌斯的流放,并恢复其职。其后,亚他那修更被流放高卢。君士坦丁晚年在游社博的影响下,曾转而支持阿利乌斯教派的缓和主张,将《尼西亚信经》的捍卫者马尔塞鲁以散布异端的罪名撤职。在君士坦丁大帝随后在神学态度的变更,以及和其后继位之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是倾向阿利乌斯教派的,因着他的偏向,使得阿利乌斯教派的势力又趁机盛行,兴起了三个支派:

直到公元380年在君士坦丁堡举行的第二次大公会议的召开,对第一次会议所决定的基督位格,重予确定,圣灵被接纳为三位一体的神格,阿利乌斯教派再次被斥为异端。此时,三位一体的神学思想基本上已确立为正统教义。阿利乌斯教派从此大势已去,只在日耳曼人中存在,最后在公元7世纪,当时在伊比利半岛最后一位信奉阿利乌斯派的君王改信天主教后,阿利乌斯派在历史上完全淡出。

阿利乌斯教派另一影响为大公会议立下规范。会议的结果虽然是专断的,一切的决定是由皇帝及皇帝顾问所操纵,然而,会议的文告却被承认为基督教权威的宣言。[5]

目前华人基督教界有以下几篇关于该派文献的翻译:

相关

  • 氟利昂氟利昂(英语:Freon、/ˈfriː.ɒn/、FREE-on,亦称氯氟烃、氟氯烷)是由科慕公司(英语:Chemours)生产之数种卤碳(英语:Halocarbon)产品的注册商标。这些物质通常是稳定、不可燃、中度毒
  • 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加拿大大西洋省份(英语:Atlantic Provinces或Atlantic Canada,法语:provinces de l'Atlantique)是指加拿大在大西洋海岸的四个省:新斯科舍、新不伦瑞克、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与拉
  • 贾允升贾允升(1760年-1833年),字猷廷,号东愚,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黄格庄贾家村人。清朝政治人物。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科三甲第六十四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嘉庆八年,上《请除
  • 开水小姐开水小姐(Miss Water),台湾网络游戏实况主、自称为歌手、代言人、主播,台中市出生,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CD1CD2}
  • 江彬江彬可以指:
  • DMZ 野生的秘密《DMZ 野生的秘密》(朝鲜语:DMZ, 더 와일드,英语:DMZ,THE WILD),为韩国MBC的记录片节目,节目由《亚马逊的眼泪》、《南极的眼泪》团队制作、是一部介绍60多年间不允许人类进入的未知
  • 比莱巴罗尼比莱巴罗尼(法语:Buis-les-Baronnies,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
  • 弗拉尼奥·图季曼大桥弗拉尼奥·图季曼大桥(克罗地亚语:Most dr. Franja Tuđmana)是克罗地亚D8州道(英语:D8 road (Croatia))和欧洲E65公路跨越杜布罗夫尼克河(英语:Rijeka Dubrovačka)口的斜拉桥,位处杜布罗夫尼克西北的格鲁兹码头旁。最初的桥梁设计始于1989年,然而建设被克罗地亚战争打断。其后该桥由萨格勒布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新设计。大桥两岸桥台之间长518-米(1,699-英尺),桥梁附属结构由桥台、西岸的预应力T型刚构和东岸的锚碇基础组成。桥梁的斜拉桥部分的支撑结构
  • 张波 (1962年)张波(1962年10月-),男,汉族,山东桓台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
  • 切韵《切韵》是中国可见的最早的一本韵书,被称作“韵书之首”。现在已无法看到原貌,因此一般是指敦煌出土的唐人传抄的《切韵》和故宫博物院馆藏《刊谬补缺切韵》。后世的韵书,如唐《唐韵》和宋《广韵》,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隋文帝开皇(公元581—600年)年间,由陆法言集当时八名文人(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于家聚会时讨论商定,并于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成《切韵》。全书以韵目为纲,共分195韵;韵又按声(参见四声)归入平、上、去、入四部分。同韵的字又以声类、等呼排序。于是同音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