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

✍ dations ◷ 2025-02-23 16:24:16 #荒漠
荒漠(英语:Desert)是降水量非常少、地球表面生物存在和活动稀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大部分荒漠的年平均降水量少于400毫米(16英寸)。通常的定义将真正的荒漠定义为年平均降水量少于250毫米(10英寸)的地区,半干旱气候或称草原气候定义为年平均降水量介于250毫米(10英寸)到400至500毫米(16至20英寸)的地区。荒漠还可以被定义为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地域。柯本气候分类系统中,沙漠被归类于热带沙漠(BWh)或温带沙漠(BWk)型气候。在桑思韦特气候分类系统中,荒漠则被归为干旱高温气候。荒漠占据了地球陆地三分之一的面积。热带荒漠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度波动,白天温度极高,夜间温度较低(因为空气湿度极低)。在热带沙漠。夏季白天的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5°C(113°F)甚至更高,而在冬季夜间的气温可能会降到0°C(32°F)甚至更低。大气中的水蒸气作用之一是在白天阻挡太阳辐射直射地面,防止地表过热;在夜间将地面的长波辐射重新反射回地表,以保证地面气温的稳定。而荒漠中由于缺乏降水,干燥的空气无法形成云层。因此白天大部分太阳辐射直接到达地标,而当日落之后,荒漠又会很快将热量辐射到外界,造成温差巨大。许多荒漠是因为雨影导致:山脉阻挡住湿润气流进入荒漠地区形成降水。荒漠通常由沙和岩石组成。由沙丘组成的称为沙漠,而岩石表面的称作岩漠,相对较少。裸露的岩石表面是典型地形,并且少有土壤形成,植被稀少。滩地可能是覆盖盐的平地。风成过程是形成荒漠景观的主要诱因。极地荒漠(也被称作寒带荒漠)有着类似的特征,只是主要的降水方式是雪而非雨。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寒带荒漠(98%为大陆冰盖,2%为岩石)。最大的热带荒漠是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面积达9百万平方千米,跨12个国家。荒漠又是含有有价值的矿物沉积物,它们是在干旱气候或受到侵蚀而形成的。由于极端且稳定的干燥气候,有时荒漠是天然保存文物和化石的理想地点。荒漠占地球表面大概三分之一的面积。河漫地可能是有盐盖的平地。风成过程是形成荒漠地形的主要因素。除了主要降水形式是雪而不是雨之外,极地荒漠(也叫“冷荒漠”)和其它地方的荒漠相似。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冷荒漠,98%的地方覆盖着厚厚的大陆冰盖,2%为光秃的岩石。在南极洲的所谓的涸谷(英语:Dry Valley)里可以找到一些光秃的岩石。这些涸谷里几乎从不降雪,那里有带冰壳的盐湖,表明这里的蒸发远大于降雪,这里的强劲的下降风甚至可以使冰都被蒸发。荒漠分布于大陆内部或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按照地表组成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类:荒漠以其生物数量稀少而著称,但是实际上沙漠的生物多样性是很高的。沙漠的植物种群主要包括:灌木丛、仙人掌属、滨藜和沙漠毒菊。大多数荒漠植物都耐旱耐盐,被称为旱生植物(英语:Xerophyte)。许多荒漠物种使用C4类二氧化碳固定或景天酸代谢光合作用,这在干旱、高温、缺少氮和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要优于通常的C3类二氧化碳固定。另外,荒漠植物通过的叶子表面有很厚的蜡质,防止水分流失。有些植物在其树叶、根系、枝干处存水。其他荒漠植物发展出广阔的根系,可以吸收更广、更深范围内的水。已经适应了生活在荒漠中的动物被称为旱生动物(英语:xerocole)。没有证据表明,哺乳动物和鸟类可以适应或者很热或者很冷的不同的气候。事实上,除了很少的例外,它们的基础代谢率取决于身体大小,而不是居住地的气候。为了保存水或耐热,许多荒漠地区的动物和植物显示了特别的进化适应。因此它们常常被比较生理学(英语:comparative physiology),生态生理学(英语:ecophysiology),进化生理学(英语:evolutionary physiology)研究。一个研究的比较深入地例子是栖息于荒漠的哺乳动物的肾的特化。已经在荒漠生物中发现了许多趋同演化的例子,比如仙人掌和大戟属植物,更格卢鼠和跳鼠,角蜥和澳洲魔蜥(英语:Moloch horridus)。地球上最干旱的地方之一是南美的阿他加马沙漠。那里看不到生物,东面的安第斯山脉和西面的智利海岸山脉阻挡该地接收到降水。当雨水偶尔降落在荒漠时,经常会很狂暴。荒漠的表面有着蜿蜒的干旱河床的迹象,这些河床也被称为旱谷(英语:arroyo (creek))或干谷。这些地方可以形成暴洪(英语:flash flood),在暴雨之后,狂暴的急流可能会高速的冲出几公里远。荒漠含有多种矿物资源,有时覆盖在地表,有着特色化的色彩。例如,许多沙漠的红色就是来自于铁矾土矿。 地质荒漠气候下得过程将矿物浓缩成有价值的沉淀物。地下水的沥滤(英语:Leaching (pedology))可以提取出矿石中的矿物并重新以结晶的形式随着潜水面(英语:water table)沉淀出来。石油和天然气形成于浅海的底部,是由微生物在缺氧条件腐败,然后被沉积物覆盖后形成。许多荒漠远古时就是浅海,另一些则是由于板块运动将含有碳水化合物沉积物的地层转移过来。荒漠富含太阳能,主要是因为上空覆盖云层较少。在莫哈韦沙漠,已经修建了众多成功的太阳能发电站。这些发电站共计发电量为354MW,这使它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荒漠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装设上了镜面(用来利用太阳能),包括9个太阳能采集场。莫哈韦太阳能公园目前正在建设,在完工后将能提供280MW的电能。使用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根据估计,使用现有技术,只需要撒哈拉沙漠10%的面积就可以提供全世界需要的电能。欧洲对此表示兴趣,原因有二:阳光充足、地域空旷。荒漠对于准备不足的人类来说是充满敌意甚至可能致命的环境。在热带荒漠中,高温会让人因为流汗大量丧失水分,而由于缺乏水源补给,很可能会导致脱水,并在数日内死亡。同时,为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还可能罹患热病。在部分荒漠地区,人们可能还需要学会适应沙尘暴,不仅仅是其对于呼吸系统和眼睛的损害,还有其对于空气滤清器、车辆和通讯设备的潜在破坏。沙尘暴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之久。这让人在沙漠中生存十分艰难。尽管如此,在热带沙漠上有些文明得以持续上千年,其中包括贝都因人、图阿雷格人以及普韦布洛人。现代的科技,包括现今的灌溉系统、海水淡化以及空气调节技术使得沙漠更加宜居。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荒漠农耕业开始广泛发展。在寒带荒漠,低体温症和冻伤是主要的威胁,同时如果没有热源将雪融化成水饮用,可能也会面临脱水威胁。跌落冰层掉入冰水中是一大危险,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体温快速降低。饥饿也是一大威胁,在低温环境下身体需要更多的食物能源才能维持体温并活动。同热带沙漠一样,因纽特人也适应了严酷的环境生存了下来。火星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荒漠的行星。尽管其地表大气压较低(只有地球的1/100),火星上的大气环流模式形成了环极地的沙海,面积超过5百万平方千米,这比地球上的荒漠要大。

相关

  • 鼻中隔Anterior ethmoidalnasopalatine nerves Medial posterosuperior nasal branches of pterygopalatine ganglionAnterior half to submandibular nodes Posterior half to
  • 脂酶脂酶,是一种催化脂类的酯键水解反应的水溶性酶。因此,脂酶是酯酶下的一个亚类。脂酶存在于基本上所有的生物体中,它在对脂类(如甘油三酸酯、脂肪、油等)的消化、运输和剪切中发挥
  • 阴道滴虫滴虫性阴道炎(英语:trichomoniasis,trich)也称为滴虫炎,,是因为阴道毛滴虫(英语:Trichomonas vaginalis)所引起的传染病,会造成女性阴道或是男性尿道的发炎。约70%的女性及男性在罹病
  • 健那绿B健那绿B(英语:Janus Green B),又名詹纳斯绿B,简称健那绿或詹纳斯绿,是一种对线粒体专一的活体染料,具有脂溶性,能跨过细胞膜,有染色能力的基团带正电,结合在负电性性的线粒体内膜上,内
  • 孤立语系孤立语言,一般指与其他任何语言不存在亲属关系的自然语言,无法分类到任何已知语系中。知名的孤立语言如朝鲜语和日语(上述两者均存在争议)。孤立语言可以看做特殊的未分类语言,即
  • 甲类非处方药非处方药(over-the-counter (OTC) drug),又称为成药,指的是未经处方而可以从药店购买得到的药品,与处方药相对。这些药品临床应用时间较长、药效确定、药物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不须
  • 曲颈甑在化学实验室中,曲颈甑(retort)是一种用于蒸馏或干馏的玻璃仪器。它包括一个球状容器,以及一个开口向下的窄颈。被蒸馏的液体置于球状容器中,并在此被加热。瓶颈相当于冷凝管,使得
  • 约翰·亨利·坡印廷约翰·亨利·坡印亭(英语:John Henry Poynting,FRS,1852年9月9日-1914年3月30日),英国物理学家。1880年至1900年担任梅森科学学院物理学教授,之后担任伯明翰大学教授直至去世。坡印
  • 色素沉积皮肤划痕症,又称为人工荨麻疹,是皮肤病的一种,通常患者也有湿疹,属于荨麻疹的一种类型。常见的皮肤划痕症有两种,分别是“单纯性皮肤划痕症”和“症状性皮肤划痕症”。“单纯性
  • 唐纳德·埃文斯唐纳德·路易斯·埃文斯(Donald Louis Evans,1946年7月27日-,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美国政治家,美国共和党成员,曾任美国商务部长2001年-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