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科

✍ dations ◷ 2025-04-04 06:27:18 #蛇亚目,真蛇下目,眼镜蛇科

眼镜蛇科(学名:Elapidae)又名蝙蝠蛇科,客家话称之为嘭头蛇,此科的成员皆为剧毒蛇类,主要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包括亚洲、非洲、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当中包括眼镜蛇属、眼镜王蛇属、曼巴蛇属、环蛇属、太攀蛇属、虎蛇属、珊瑚蛇等著名的成员。目前已有约61属包括325个物种被确认。

所有眼镜蛇科的成员都有一对固定于前上颚的毒牙用以注射毒液,毒牙与毒腺相连。它们为陆栖性,大多与游蛇科的成员相似,拥有带着光滑鳞片的细长身体,不像蝰蛇科,它们的颈部与头部的大小形状相似,并拥有圆形的瞳孔。有少数成员例外,如澳大利亚的南棘蛇则是有与蝰蛇科非常相像的体现。某些眼镜蛇科成员是树栖性,它们也是爬树能手,例如非洲的曼巴蛇、树眼镜蛇(有时会与曼巴蛇混淆,因为曼巴蛇属与眼镜蛇属为近亲,加上其为树栖性故有时被翻译为“树眼镜蛇”,但照其英文名mamba直接翻译的名字“曼巴”会更准确)及澳大利亚的盔头蛇属等。

眼镜蛇科的成员都有一对固定在上颚的毒牙。毒牙为中空,在嘴巴闭合时会藏与上颚前端,不会收褶。它们的毒牙长度与移动性都为中等,程度介乎游蛇科(毒牙短,移动性低)与蝰蛇科(毒牙长,移动性高)之间。某些眼镜蛇科的成员有较长及较有移动性的毒牙(如南棘蛇、曼巴蛇、太攀蛇、眼镜王蛇),可以施以较快的攻击。另外,有些眼镜蛇科中(眼镜蛇属)的成员还懂得喷射毒液自卫,它们的毒牙特别,也是已知的所有毒蛇中,少数会喷射毒液的。

眼镜蛇科的成员们皆有致命的神经毒素,大部分成员的毒液也带其他毒素,如细胞毒素及心脏毒素等。它们的攻击都可以致命。某些成员的体型也很大,并能分泌大量毒液(如亚洲眼镜王蛇、非洲黑曼巴蛇、澳大利亚海岸太攀蛇等)。它们的毒液用于猎食或防卫。

海蛇的分类争议很大,有时被归入本科的海蛇属,但也被认为是专门的一科,即海蛇科。

相关

  • 细胞表面抗原分化簇 (也被称为分化群 或简称为 CD) 指的是用来辨识那些用作免疫抗原辨识的细胞表面分子。 在生理学上,CD分子有许多用途,通常用作细胞的重要受体或配体。 CD可用于细胞的讯
  • 躯体躯体神经系统(又称动物神经系统)和内脏神经系统共同组成脊椎动物的周围神经系统。这部分的神经与骨骼肌的自主(有意识的)控制有关。在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都有躯体神经
  • 拿破仑一世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国军事家、政治家与法学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
  • 光致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简称PL)是冷发光的一种,指物质吸收光子(或电磁波)后重新辐射出光子(或电磁波)的过程。从量子力学理论上,这一过程可以描述为物质吸收光子跃迁到较高能级
  • 朱仙镇朱仙镇,位于河南省祥符区西南,贾鲁河穿镇而过,古时,水路转淮河可远达扬州,自唐代至民国时期,该镇乃为水陆交通要地,岳飞大败金兵于郾城,进军至此。清时与景德、汉口、佛山并称四大镇
  • 洋酒洋酒,指源自西洋(欧洲及北美洲地区),或是在这个地区制造的各种含酒精饮料。其中以葡萄酒、威士忌等最著名。这个名词盛行于中国、日本与韩国等东亚地区。在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的
  • 新安街道新安街道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下辖的一个街道,于1994年成立,名称取自清朝时期深圳地区的行政区名——新安县,原本由三个小村构成,现今则是宝安区委和宝安区政府的驻地,是宝安
  • 黄桃益黄桃益(1966年-)湖南邵东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黄桃益曾长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服役,曾任该部队参谋长、副司令员。2016年,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一集团军副军长
  • 新桥 (巴黎)新桥(法语:Pont Neuf)是法国巴黎塞纳河上最古老的桥,“新桥”这个名称是为了从许多连结两岸的桥梁中区别出来而取的。新桥位于西堤岛(位于塞纳河的中心,也是巴黎历史的核心)的西边,
  • 旧莱姆 (康涅狄格州)旧莱姆(英语:Old Lyme)是一个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县的城镇。旧莱姆的座标为41°19′00″N 72°28′00″W / 41.31667°N 72.46667°W / 41.31667; -72.46667,而该地的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