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累利阿共和国

✍ dations ◷ 2025-10-25 20:26:53 #卡累利阿共和国
卡累利阿共和国(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релия,罗马化:Respublika Kareliya,卡累利阿语:Karjalan tazavalda)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它位于俄罗斯的西北部,首都是彼得罗扎沃茨克(28万人口),它南邻列宁格勒州、沃洛格达州,北接科拉半岛的摩尔曼斯克州,东南邻阿尔汉格尔斯克州,西接芬兰。它的东部滨临白海。面积172,400平方公里,人口648,543人(2010年统计)。从13世纪开始卡累利阿部分地区属于瑞典,18世纪初的大北方战争后签订《尼斯塔德条约》(1721年)之后属于俄罗斯。卡累利阿是在冰川期之后,即公元前7000至公元前6000年时开始有人居住的,古代居民主要从事渔猎活动。公元前1000年前后,这里的人们掌握了冶铁术,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公元1000年末期时,当地主要居住着芬兰乌戈尔语系民族:在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畔北部地方居住的主要是卡累利阿人,在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之间居住的主要是维普森人,再往北住的是萨米人。与此同时,在奥博涅加东北部和白海沿岸地区出现了斯拉夫人。他们促进了当地农业、制盐业和海洋渔业的发展。公元9世纪基辅罗斯出现后,卡累利阿被纳入这一国家的势力范围。公元12世纪基辅罗斯解体后,卡累利阿成为诺夫哥罗德公国的一部分。1478年,卡累利阿同诺夫哥罗德公国的其他地区一并归入俄罗斯国家。1617年,经过长时间的战事,卡累利阿地峡被瑞典占领,卡累利阿人大规模向俄罗斯国家内地迁徙。彼得一世执政时期,在卡累利阿境内的奥洛涅茨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矿石加工厂,这些矿厂在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期间(1700-1721年)向俄罗斯军队提供枪炮和其他装备,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703年建立的彼得罗夫斯基工厂为同名小镇注入活力,该镇不断发展,最后成为彼得罗扎沃茨克市。根据1721年缔结的《尼斯塔德条约》,卡累利阿地峡重新划归俄罗斯版图。从1918年春天起,卡累利阿成为红军与白卫军和外国武装分子交战的场所。1919年夏,白卫军和协约国军队占领了卡累利阿沿海地带和奥涅加湖北部沿岸地区,而芬兰白军则占领了卡累利阿西部边境区域。经过彼得罗扎沃茨克、维德利察和利日马城下的战斗,红军于1919年夏秋重新夺回主动权,并在1920年2月-3月发动的攻势中彻底打败了敌人。1920年6月8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下令,将阿尔汉格尔斯克省和奥洛涅茨省内的卡累利阿人聚居区组建成卡累利阿劳动公社。1923年7月25日,根据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定,卡累利阿劳动公社改为卡累利阿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卡累利阿经济恢复工作于1925年基本结束,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的工业化建设期间,卡累利阿的木材加工业不断发展,一系列锯木厂得以改建修复。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如纸浆造纸业、家俱制造业、采矿业和能源工业。苏芬战争(1939年-1940年)结束后,卡累利阿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于1940年3月31日改称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其加盟共和国的地位一直保持到1956年卡累利阿重新成为俄罗斯联邦下属的自治共和国之时。在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军队被纳粹德国的突袭迅速崩溃,芬兰乘机进攻卡累利阿及摩尔曼斯克,10月芬兰攻破卡累利阿首府彼得罗扎沃茨克,大部分领土被占领。卡累利阿超过10万居民参加了苏联军队和游击队。1944年6月21日,卡累利阿方面军转入进攻,6月28日打败德芬联军解放了彼得罗扎沃茨克。到7月末,苏军挺进到苏联与芬兰边界一线,直至9月芬兰同苏联停战退出。数千名卡累利阿人因在前线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和在后方的忘我工作而荣获政府颁发的勋章,26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战争使卡累利阿的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遭受巨大损失。约200多家企业、学校和俱乐部被损毁。到1950年,该地区经济得以恢复,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战前水准。在苏联欧洲部分城市和村庄的重建过程中,卡累利阿生产的木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木材加工业的增长态势一直持续到60年代中期。当时采取了逐步缩减木材加工业、优先发展其他重要工业(造纸业、采矿业、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的方针。1992年3月31日,卡累利阿共和国作为俄罗斯联邦一个全权主体,签署了联邦条约。卡累利阿共和国包括了18个区,2个共和国附属市,16个区属市,22市属区,87个行政农庄。首府是彼得罗扎沃茨克(俄语:Петрозаводск;卡累利阿语:Petroskoi),位于奥涅加湖畔,人口为266,160人(2006年)。于1777年建市,该市距莫斯科925公里。其他共和国境内较大城市有索尔塔瓦拉、凯姆、孔多波加、白海城、谢格扎市、涅德维日果尔斯克市。卡累利阿东滨白海,其海岸线长630公里,西邻芬兰,边境约700公里。它的北方是俄罗斯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南方是圣彼得堡和沃洛格达。东部多为丘陵及平原,迤西则渐渐为高地。卡累利阿境内大多数地方是国家森林,全国木头总量为8兆立方米,其中可开采木头总量达4兆立方米,其中3.75兆立方米是松木。共和国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河流约有27,000条,主要的河流有沃德拉河(400km)、维格河、科恩河。还有60,000多个湖泊,其中西南的拉多加湖是欧洲最大的湖,湖和沼泽的可提供2千立方公里的高质量饮水。而东南的奥涅加湖则是欧洲第二大湖,其他的湖有维戈泽罗湖及谢戈泽罗湖等。湖泊及沼泽的水加在一起达2,000立方公里高质量饮水。境内有多种鱼类,如宽突鳕、鲱鱼、大西洋鳕、比目鱼、鲑鱼、鲑鳟鱼、淡水鲑等。共和国的自然资源主要是各种建筑材料,如花岗岩、辉绿岩、石英岩、白云石、大理石等。此外还有铁矿石、钻石、钒、钼、金、银、钛等。国境内森林覆盖率为54.4%,木材的储备量为6亿立方米。其中樟子松占58%、云杉占38%、落叶松占4%。沼泽地占共和国领土的18%,含泥炭40亿吨。现在俄语是卡累利阿共和国的唯一的官方语言。自2004年起卡累利阿语、维普森语和芬兰语是卡累利阿共和国官方认可的语言,并受到提倡使用。自1940年冬季战争(并吞部分芬兰领土)直至1980年代苏联经济改革开始时,芬兰语曾是卡累利阿共和国的第二官方语言。之后曾有把卡累利阿语定为第二官方语言的倡议,但是不断受到否定。卡累利阿的民间文化艺术自古以来就享有盛誉,其古代能工巧匠制作的圣像别具一格,基日岛教堂建筑群(1714-1874年建成)、孔多波加圣母升天教堂(1774年)和凯姆圣母升天教堂(1711-1717年)等木制建筑独一无二,享誉世界。19世纪30年代,芬兰民俗学家隆洛特在卡累利阿北部收集和整理了当地的古诗和民歌,编著成著名的史诗《卡勒瓦拉》。佩尔杜年和佩尔杜年、基也韦赖年、列霍托年、米赫耶夫和里亚比宁、费多索夫、谢戈列诺克、科纳什科夫等民间歌手和说唱艺人也广为人知。许多苏联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也与这一地区密不可分,其中包括作曲家西尼萨诺和劳季奥、画家云图宁、雕塑家兰基宁、作家莫年、鲁戈耶夫、斯捷潘诺维奇、古萨罗夫、莱涅、苏马年、古塔里等。卡累利阿共和国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及议会选举(定员57人)四年举行一次。现任总统为安德瑞·涅利多夫(Andrey Nelidov,2010年7月1日就任)。卡累利阿共和国是一个工农业共和国,具有一个发达的工业基础,主要产业为林业、木材加工、造纸业、金属加工业等。有三个主要经济区:共和国农业的主要部门有畜牧业、奶业、土豆蔬菜种植业,改良的耕地面积占三分之二,饲料作物的播种面积也占了不小的比重。主要电力能源工业有位于舒亚河、维戈河、凯姆河及其它河的国营发电站。境内的木材采伐与加工工业占俄罗斯出口木材的百分之五以上。机械制造、冶金、造船业也有所发展。大型企业有维亚尔齐利亚的冶金厂(主要进行来料加工)、比杜什和彼得罗扎沃茨克的拖拉机厂和造船厂、彼得罗扎沃茨克的造纸厂、纳德沃茨克的铝厂及众多的渔业加工厂。木材综合工业在卡累利阿共和国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同时电力能源工业、黑色金属冶金工业、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与金属加工工业也在迅速地发展。共和国内的大型企业有奥涅加船厂(建设海上和内河货船)、瓦锡兰五金厂(电线、铁钉)等。还有从事造纸(纸袋、纸浆、纸板)、化学设备,核电厂设备,废核燃料容器、拖拉机等工厂。另外还有开采与再制铁矿石、铝的工厂。卡累利阿共和国同世界上8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主要贸易伙伴为芬兰、英国、德国及东欧国家。主要出口新闻纸(21.9%)、原木(19.7%)、铝(11.8%)、锯材和铁矿石(分别为9.6%)、鱼和海产品(6.8%);主要进口机械制造产品、载重卡车、拖拉机和仪器仪表。2004年外贸额9.9亿美元,其中出口8.2亿美元。卡累利阿共和国内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是兴建俄罗斯至芬兰边境的列德冒泽拉——果奇果姆首条商务铁路,使其与十月区和北部铁路相连接。另外,还铺设了由巴达尼克至北部俄罗斯的道路以及由科米至乌拉尔的道路。卡累利阿共和国大力发展自己的新兴部门——沿河、沿湖的旅游业,其主要客流来源于芬兰。根据2013年1月常住人口评价,共和国的人口数为636 932人,人口密度- 3.53人/公里(2013年),城市人口- 78.8 %(2013年)。居民主要是俄罗斯人和卡累利阿人,后者与芬兰人是近亲。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人口数为643,548人,与2002年相比,常住人口减少了71,000人,人口在该区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俄罗斯族占了全共和国人口数的82.2%,卡累利阿族 7.4%。其他包括白俄罗斯族 (3.8%)、乌克兰族 (2%)、芬兰族 (1.4%)、维普森族 (0.5%),以及其他众多少数民族,其人口数皆不到总人口数的0.5%。基日岛位于卡累利阿共和国境内奥涅加湖西北岸,是俄罗斯最知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当地的文物古迹吸引游客一年四季前来参观。奥涅加湖的基日岛的木制教堂在建筑界非常出名,于1990年成为了世界遗产。本地区使用莫斯科时间。时差为UTC+3小时、无夏令时。(2011年3月之前时区为UTC+3、夏令时为UTC+4)

相关

  • HICD-10 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为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ICD-10中关于眼和附器疾病的分类。眼睑、泪器系和眼眶疾患(H00-H06)结膜疾患(H10-H13)巩膜、角膜、虹膜和睫状体疾患(H15-H22)晶状
  • 静坐不能静坐不能是一种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内心 烦躁不安和无法保持静止。 通常腿部受到最突出的影响。 静坐不能会使人坐立不安,来回摇摆,踱步。 或可能只是感到不安。 并发症包括自
  • 厄瑞克忒翁神庙厄瑞克忒翁神庙(古希腊语:Ἐρέχθειον)是古希腊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古雅典最为重要的神庙之一。神庙位于雅典卫城北侧,建于公元前421年至公元前406年,采用的是爱奥尼亚柱
  • 晶状体晶状体,又称晶珠,是眼球的主要屈光结构,也是唯一有调节能力的屈光间质;为一个双凸形扁圆体,包以透明被囊。晶状体在角膜与虹膜之后、玻璃体与视网膜之前,其周缘部被晶状体悬器(睫状
  • 国际照明委员会国际照明委员会(英文: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法文: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éclairage,采用法文缩写:CIE)是一个有关光学、照明、颜色和色度空间科学领
  • 醋酸酐乙酸酐是由乙酸衍生出来的酸酐,分子式为(CH3CO)2O,常缩写为Ac2O。在有机合成中常用它作乙酰化试剂或失水剂。在室温下乙酸酐为无色液体,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从而散发出乙酸的强
  • 菱钴矿碳酸钴(化学式:CoCO3)是钴(Ⅱ)的碳酸盐。红色单斜晶系结晶或粉末。几乎不溶于水、醇、乙酸甲酯和氨水,可溶于酸,但不与冷的浓盐酸或浓硝酸作用。400°C 以上开始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 伪君子《伪君子》(法语:Tartuffe, ou l'Imposteur),又称《达尔德杜佛》是莫里哀的一部喜剧作品,也是他最著名的剧作之一。《伪君子》围绕父亲强迫女儿嫁给达尔德杜佛的冲突展开剧情。冲
  • ZooBankZooBank是一个开放取用网站,由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管理,作为动物命名的正式登记处所。任何的分类作为(如发表新分类或物种名称,以及变更其名称)必须要在ZooBank登录,才能获得《国
  • 那加兰那加兰邦(印地语:नागालैण्ड,拉丁字母转写:Nāgāland)是印度的一个邦,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喜马拉亚山脉,西连阿萨姆邦,南接曼尼普尔邦。该邦名称“那加兰”字面意为“那加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