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劳亚古陆
✍ dations ◷ 2025-08-09 16:01:41 #劳亚古陆
劳亚大陆(英文名:Laurasia)又译劳拉西亚大陆,为地质史古陆之一,存在于侏罗纪到白垩纪。劳亚大陆包含现今北半球大部分陆地。由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哈萨克大陆、华北陆块、华南陆块构成,在侏罗纪中期由盘古大陆北端分裂而成,然后在白垩纪分裂成今天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其名称是由劳伦大陆(Laurentia)与欧亚大陆(Eurasia)组成。劳亚大陆存在于中生代,但在罗迪尼亚大陆分裂后,劳亚大陆的大部分曾相接在一起,此为原劳亚大陆,劳亚大陆的前身。由于板块构造、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因素,原劳亚大陆分裂又聚合,在前寒武纪晚期,原劳亚大陆与原冈瓦那大陆形成潘诺西亚大陆,这个超大陆持续存在到寒武纪早期。在寒武纪,潘诺西亚大陆分裂,劳亚大陆的各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华北陆块与西伯利亚大陆朝北移动。在泥盆纪,华北陆块位于北极圈,并持续到3亿年前到2亿8000万年前的石炭纪冰河期;问题是,没有证据显示石炭纪的北方各大陆有大陆冰河的存在。同样在泥盆纪,劳伦大陆与波罗地大陆碰撞、聚合,形成阿帕拉契山脉,并在现今的西维吉尼亚州、英国、德国形成大量的碳沉积层。在石炭纪,西伯利亚大陆朝南移动,与哈萨克大陆聚合。哈萨克大陆被认为形成于志留纪,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小型大陆。而华北陆块也与前者接合。在二叠纪,西侧的欧美大陆(劳伦大陆与波罗地大陆)与东侧的西伯利亚-哈萨克大陆碰撞,劳亚大陆的前身几乎成形。而南方的冈瓦那大陆也与北方各大陆接合。在三叠纪早期,华南陆块与盘古大陆东北部碰撞。盘古大陆形成。约2亿年前的侏罗纪,盘古大陆分裂成北方的劳亚大陆,与南方的冈瓦那大陆,北美洲与非洲之间形成新海洋,大西洋开始出现。此时的北美洲、格陵兰、欧亚大陆仍相连在一起。在白垩纪,劳亚大陆分裂成北美洲与欧亚大陆(不包含印度与阿拉伯半岛)。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起源于北方的劳亚大陆,随后向南方的冈瓦纳大陆扩散,即所谓的Sherwin-Williams模型(注:Sherwin-Williams是美国的一个油漆牌子,该模型取自油漆商标图案,油漆由北半球向南半球淌去)。阿非利加洲(非洲)南极洲亚细亚洲(亚洲)大洋洲(澳洲)欧罗巴洲(欧洲)北亚美利加洲(北美洲)南亚美利加洲(南美洲)欧亚非大陆亚美利加洲(美洲)欧亚大陆大洋洲淹没的大陆
凯尔盖朗海台 · 西兰大陆 · 巽他古陆未来可能形成的超大陆
终极盘古大陆 · 阿美西亚大陆 · 新盘古大陆神话与猜测的大陆
库马里坎达姆大陆 · 雷姆利亚大陆 · 麦若普斯大陆 · 姆大陆 · 未知的南方大陆 · 亚特兰蒂斯
相关
- 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药(英语:bronchodilator)是一种扩张支气管与细支气管的物质,降低呼吸系统阻力并增加通往肺部的气流量。支气管扩张药可以是内源性的(机体内自然产生的),也可以通过给药的
- 以弗所以弗所又译爱菲索斯或艾菲索斯(希腊语:Ἔφεσος;英语:Ephesus;土耳其语:Efes)是古希腊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一个大城市,位于加斯他河注入爱琴海的河口(今天属于土耳其)。最初由雅典
- 叶尼塞语系叶尼塞语系(Yeniseic 或 Yenisei-Ostyak)是分布在西伯利亚中部叶尼塞河流域的一个语族。包括7种语言:其中的Yug、Pumpokol、Arin和Assan早在18世纪消亡了,我们对这些语言所知甚
- 代词代名词'在语言学和语法学中是指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词(是否附加限定词各个语言不同),如中文的“你”、“我”、“他”,英文的 “pronoun”法语的“nous”、“elle”等。问
- 市镇市镇(comune,复数为comuni)是意大利的最基本的行政区划,也是意大利的基层政权。目前,意大利的市镇(comuni)共有8101个。
- 生态球生态球是一个类似水族箱的东西,为一个密封的玻璃球,内有小虾、藻、微生物和水,只要能够提供光,便可模拟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生态球 (Ecosphere) 是一微小的、封闭的“微型
- 旁狄希腊语本都希腊语(Ποντιακή διάλεκτος或Ποντιακά)是希腊语的一种,使用在本都地区,包括东北安纳托利亚、黑海、土耳其的卡尔斯省、南格鲁吉亚、今天主要在希
- 无穷小演算无穷小演算(infinitesimal calculus )是微积分学的早期名称,由莱布尼茨和牛顿在17世纪60年代,在像巴罗和笛卡尔这样的数学家的工作基础上各自独立发展出来。它包括了微分演算
- 天庭天堂,有时也称为天国,字面意思即天上的殿堂、国度,很多宗教和心灵哲学认为人死后的生命形式将存在的处所。一般认为,天堂通常是出于人对于生死无常的恐惧和因果报应观念的产物,但
- 郑清文郑清文(1932年9月16日-2017年11月4日),台湾作家,生于日治台湾新竹州(今桃园市),本姓李,后由舅父收养,改姓郑,迁至台北州新庄郡(今新北市新庄区)。七岁入小学受日本教育,战后在台北读初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