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保卫战,又称洪都之战,是元朝末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在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守城战役,亦以以少胜多而闻名。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4月,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军围攻洪都城,朱元璋则任命他的侄子朱文正为洪都大都督,负责洪都军务,兵力约有四万(一说两万)。战争打响前,守城方对洪都城池进行了大规模加固,亦对城门格局进行了调整,并将临江侧城墙撤至距江三十步,这一奇招致使陈友谅的大战船无法直接攻击到城池。攻城开始后,陈友谅亲自督战,不分昼夜地对洪都城发动猛烈攻击,城墙多处被破坏,守军苦战,边战边修补城墙。 最终,凭借著都督朱文正卓越的军事指挥,灵活的策略运用,同时也借由邓愈、赵德胜等名将的辅佐,洪都守军顽强地抵御住了陈友谅的进攻。后朱元璋率领援军赶来,陈友谅撤退,共持续了八十五天的洪都保卫战宣告结束。
撤兵的陈友谅,与开赴洪都救援的朱元璋在鄱阳湖遭遇,发生了鄱阳湖之战。
陈友谅在赣江枯水期到来之际,未能听从属下建议及时撤军。致使枯水期到来,赣江和鄱阳湖水位低落,陈友谅大批战船困在赣江河道,无法驶入鄱阳湖迎战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