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系数

✍ dations ◷ 2025-10-22 16:52:24 #力学,经典力学

恢复系数(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衡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后的反弹程度。假若恢复系数为1,则此碰撞为弹性碰撞;假若恢复系数小于1而大于或等于0,则此碰撞为非弹性碰撞;假若恢复系数为0,则此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两个物体黏贴在一起。

恢复系数是两个碰撞物体之间的共同性质。但是,时常在文献中,恢复系数会被表现为单独物体所具有的内秉性质,而只字不提这物体到底是与哪个物体相互碰撞。在这状况里,第二个物体被假定为完美弹性刚体。

恢复系数通常在0与1之间;但理论上,恢复系数可以大于1。这代表一种产生出动能的碰撞案例。例如,当两个地雷碰撞在一起,引起爆炸。近期一些研究发现,“斜碰撞”(oblique collision)的恢复系数可以大于1的特别案例。这是因为当圆球碰到软墙时,回弹轨道改变而发生的现象。

恢复系数的数值也可以小于0,这代表另一种碰撞案例,这意味着,其中一个物体会超过另外一个物体,例如,子弹穿过了弹靶。

恢复系数是两个物体相互碰撞的特性,而不是单独物体的属性。如果用 5 种不同的物体作碰撞实验,则会有 ( 5 2 ) = 10 {\displaystyle {5 \choose 2}=10} 种不同的组合,每种组合会有它特别的恢复系数。

至少在高尔夫球运动社团,恢复系数已经融入日常词汇里了。这是因为高尔夫球杆厂商制造出一种长打杆,由于其杆头的杆面很薄,会产生一种特别的“跳跃床效应”,当杆面的压缩与恢复的自然频率相近于高尔夫球压缩与恢复的自然频率时,则在恢复期间,杆面会给予高尔夫球额外的推力,能够将球打的更远。通常,高尔夫球的自然频率大约为800-1300 Hz,比杆面的自然频率低很多。采用钛材料,能够制出体积更大的杆头、厚度更薄的杆面,从而降低杆面的自然频率。根据实验查证,150 cc体积不锈钢杆头的自然频率大约为1800 Hz,而较大的250-300 cc体积钛杆头的自然频率大约为1200 Hz。另外,将钛杆面的厚度从6.35 mm减少到2.54 mm,可以提升恢复系数大约15%。应用跳跃床效应,假若杆面的自然频率在高尔夫球的自然频率附近,则恢复系数可以提升12%之多,这对应于大约提升发球初始速度5%。为了要最佳化跳跃床效应,必需匹配杆面与高尔夫球的自然频率。美国高尔夫球协会核准的高尔夫球与球杆的恢复系数大约在0.79与0.85之间。

国际网球总会对于比赛用网球有很严格的规定。网球的恢复系数必需在0.73与0.76之间;对于高海拔比赛(超过海平面4000英尺以上),网球的恢复系数则必需在0.69与0.76之间。

国际桌球总会规定,从30.5 cm高度自由掉落的桌球,当碰撞到标准钢铁板块后,应该弹回至24–26 cm高度,这对应为恢复系数在0.89与0.92之间。

对于铺在混凝土上的油毡(linoleum)硬地板,真实皮革篮球的恢复系数大约在0.81与0.85之间,而合成皮革篮球的恢复系数大约在0.79与0.84之间。

整个碰撞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在“碰撞前时期”,两个物体朝着碰撞对方移动,但尚未接触到对方。从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开始,然后互相压缩对方,施加压缩力于对方,两个物体各自质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直到无法再继续压缩为止,这段时期是“压缩时期”。紧接着是“恢复时期”,由于恢复力的作用,两个物体开始恢复先前的形状,两个物体各自质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直到不再接触对方为止。最后是“碰撞后时期”,两个物体完全分离,朝着不同方向越移动越远。

假定“无磨擦模型”,压缩力与恢复力正切于物体接触面的分量为零,只有沿着冲击线L的分量不等于零;另外,其它作用力可以被忽略。那么,两个物体在碰撞后的分离速度与碰撞前的接近速度,这两个速度对于冲击线L的分量的绝对值比率,就是恢复系数,以方程表达为

其中, C r {\displaystyle C_{r}} 是恢复系数, u f {\displaystyle \mathbf {u} _{f}} 是碰撞后的分离速度, u i {\displaystyle \mathbf {u} _{i}} 是碰撞前的接近速度, n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n} }}} 是与冲击线同线、任意设定的单位矢量,冲击线是这两个物体接触时连结其各自质心的直线。

接近速度 u i {\displaystyle \mathbf {u} _{i}} 、分离速度 u f {\displaystyle \mathbf {u} _{f}} 都是相对速度,分别以方程表达为

其中, v 1 i {\displaystyle \mathbf {v} _{1i}} v 1 f {\displaystyle \mathbf {v} _{1f}} v 2 i {\displaystyle \mathbf {v} _{2i}} v 2 f {\displaystyle \mathbf {v} _{2f}} 分别是第一个物体、第二个物体在碰撞前与碰撞后的速度。

根据这定义,恢复系数是正值,不能小于0。对于一些特别状况,可以采用另一种恢复系数的定义,则恢复系数可能会是负值。这定义以方程表达为

更严谨地定义,两个物体碰撞的恢复系数 C r {\displaystyle C_{r}} 可以以方程表达为

其中, F 1 c {\displaystyle \mathbf {F} _{1c}} F 1 r {\displaystyle \mathbf {F} _{1r}} 分别是第2个物体施加于第1个物体的压缩力与恢复力,是第1个物体分别在压缩时期与恢复时期所感受到的作用力, F 2 c {\displaystyle \mathbf {F} _{2c}} F 2 r {\displaystyle \mathbf {F} _{2r}} 分别是第1个物体施加于第2个物体到的压缩力与恢复力, n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n} }}} 是与冲击线同线的单位矢量, t 0 {\displaystyle t_{0}} t 1 {\displaystyle t_{1}} t 2 {\displaystyle t_{2}} 分别为两个物体开始接触、质心距离最近、开始完全分离的时间。

这分式的分母、分子分别是物体在压缩时期与恢复时期所感受到的冲量。由于 F 1 r {\displaystyle \mathbf {F} _{1r}} F 2 r {\displaystyle \mathbf {F} _{2r}} F 1 c {\displaystyle \mathbf {F} _{1c}} F 2 c {\displaystyle \mathbf {F} _{2c}} 分别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F 1 r = F 2 r {\displaystyle \mathbf {F} _{1r}=-\mathbf {F} _{2r}} F 1 c = F 2 c {\displaystyle \mathbf {F} _{1c}=-\mathbf {F} _{2c}} ,所以,这方程的两个分式相等。

思考一维碰撞案例,则所有的速度都是标量。设定坐标轴为x-轴,与正x-轴同方向的运动的速度为正值,反方向的运动的速度为负值。恢复系数可以表达为

其中, v 1 i {\displaystyle v_{1i}} v 1 f {\displaystyle v_{1f}} v 2 i {\displaystyle v_{2i}} v 2 f {\displaystyle v_{2f}} 分别是第一个物体、第二个物体在碰撞前和碰撞后的速度。

假设一个物体碰撞的另一个物体是固定不动,像地板、墙壁,则恢复系数为

其中, v i {\displaystyle v_{i}} 是碰撞前的速率, v f {\displaystyle v_{f}} 是碰撞后的速率。

假设,一个自由落体碰撞到刚硬地面,然后反弹起来,则其恢复系数是

其中, H {\displaystyle H} 是物体掉落前的高度, h {\displaystyle h} 是物体弹回的高度。

延伸至多维空间,相关的速度,皆为物体移动速度对于冲击线的分量(冲击线与碰撞点的正切线或正切面S相垂直);而物体平行于正切线或正切面的移动速度,仍旧保持不变。

从冲量的定义,可以得到

其中, v c {\displaystyle v_{c}} 是两个黏贴在一起的物体的移动速度对于 n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n} }}} 的分量。

从这些积分式与恢复系数的严谨定义式,可以得到

所以, v c {\displaystyle v_{c}}

再经过一番运算,可以得到恢复系数的另一种定义式

假设第二个物体固定不动,则 v 2 i = v 2 f = 0 {\displaystyle \mathbf {v} _{2i}=\mathbf {v} _{2f}={\boldsymbol {0}}}

假设第一个物体是自由落体,从高度 H {\displaystyle H} 掉落,碰撞到地面后,又弹回高度 h {\displaystyle h} ,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因此,恢复系数与自由落体弹跳高度的关系为

使用恢复系数,可以用方程来计算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这些碰撞事件后的速度:

其中, m 1 {\displaystyle m_{1}} m 2 {\displaystyle m_{2}} 分别是第一个物体、第二个物体的质量。

前面所列方程可以由恢复系数的方程和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

将这两个方程重新编排,可以得到

v 2 f {\displaystyle v_{2f}} 的方程代入 v 1 f {\displaystyle v_{1f}} 的方程,可以得到

经过一番运算,可以得到

注意到恢复系数的方程和动量守恒定律对于第一个物体与第二个物体的对称性,下标1与2可以对换,而不会改变方程的形式,所以,

相关

  • 非尼拉敏苯吡丙胺(Pheniramine)又称非尼拉敏、非尼腊明、抗感明、抗感敏或屈米通(Trimeton)等,是一种有抗胆碱能性质的抗组胺药,用作抗过敏药,用来治疗荨麻疹及过敏性鼻炎等。具有相对较强
  • 絮状层积云絮状层积云(学名:Stratocumulus floccus,缩写: Sc flo ),是层积云的一种。絮状层积云通常成簇出现,云块外观类似积云,其下部通常呈破片状,在极低的温度下会伴有纤维状的尾迹(由冰晶组
  • 福佬客福佬客(白话字、台罗:hok(hô/ho̍h)-ló-kheh,四县腔台湾客拼:hog loˋ hagˋ),俗称“客底”,由林衡道首次提出,指改用闽南语,被闽南化的台湾客家人后裔。在台湾人口的统计中,可能多达2
  • 恩吉格米恩吉格米是尼日尔东南部的城市,由迪法大区负责管辖,毗邻乍得湖,海拔高度297米,是邻近城市的盐贸易中心,该市人烟稀少,2001年人口15,922。
  • 蒋维崧蒋维崧(1915年-2006年7月25日),字峻斋,江苏武进人,中国书法家、篆刻家,以金文见长。先祖蒋继先于南宋高宗时南渡毘陵,二十世祖蒋达善有医名,十七世祖蒋宗武,九世祖蒋汾功精于经学,七世
  • 颉利可汗颉利可汗(古突厥文:��������‬,拉丁转写:;?-634年),原名阿史那咄苾是东突厥汗国最后一任可汗(620年—630年),在位10年。生年没有记载。咄苾初为莫贺咄设,是处罗可汗之弟。620年处罗去世,其妻隋朝义
  • 三苯醋锡三苯醋锡,曾被作为杀菌剂使用的有机锡化合物,并已被证实对人类健康存在重大威胁,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严重和长期的影响,而遭许多国家禁止制造和使用。2009年2月,台湾检
  • 苗力田苗力田(Miao litian,1917年-2000年5月28日)是一位中国哲学家,专长哲学史和古希腊哲学,从事哲学研究50余年。通晓英语、德语、俄语、古希腊语、拉丁语。这为他研究和翻译西方哲学奠
  • 南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溴素工厂南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溴素工厂,为南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位于安平、布袋、北门、高雄溴素工厂。昭和14年(1939年)10月26日成立,南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由日本曹达株式会社、大
  • 让-卢·克雷蒂安让-卢·克雷蒂安(法语:Jean-Loup Chrétien,1938年8月20日-)是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已退役航天员。他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法国人,也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西欧人。1938年8月20日生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