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权

✍ dations ◷ 2025-04-25 10:28:24 #生存权
生命权(Right to life),记于世界人权宣言第三条“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无端剥夺人的生命,或者肆意对人施加恐吓、虐待和折磨,就是用一种非人权的待人方式。任由这种情况发生,个人权利就无从谈起。关于生命权的争议主要在道德层面,包括堕胎、死刑和安乐死等。一般各国的刑法都将侵害他人生命权的罪行量刑最重。在堕胎的问题上,绝大部分的国家均有容许合法堕胎的法律,并被普遍认为这属于女性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即使存在堕胎权的道德争论,但现时普遍人们均认为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法律许可下应有合法堕胎的权利,而国际上对是否容许死刑和安乐死的法律问题存在争议。天主教会的教义基于对人的生命权的捍卫,均反对堕胎、死刑和安乐死。关于胎儿的生命权,尤其胎儿是否定义为人、和女性是否有权进行合法堕胎的问题上在社会意见上充满争议,因为这牵涉女性堕胎权的公民权利争议,亦牵涉堕胎存在的道德问题。天主教会的立场视胎儿为生命,因此反对堕胎。关于死刑存废争议,支持保留死刑者认为死刑能够减少犯罪,特别是谋杀率,部分其认为剥夺他人生命权的人(特别是死刑罪犯)不应给予生命权和改变的机会;反对死刑和赞成废除死刑者则认为,死刑没法减少犯罪,且人和法律均无权利剥夺他人的生命权。欧盟和联合国均反对死刑,加入欧盟的国家均必须没有任何涉及死刑的法律(则必须废除死刑),涉及谋杀的法律一般以终身监禁为代替死刑。天主教会基于对生命权的捍卫,亦反对死刑。关于安乐死的争议,支持者认为安乐死可以减少病患者的痛苦,亦可以让人们有自行选择的权利,但反对者认为无人有权去剥夺他人的生命。天主教会亦反对安乐死。

相关

  • 隆河罗讷河(法语:Rhône;普罗旺斯语:Roun;德语:Rhone;意大利语:Rodano;均源自拉丁语Rhodanus)是欧洲主要河流之一。罗讷河这个名称的起源和含义还有争议。凯尔特起源说称Rhodanus或Rodanus
  •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英语: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通常简写为RuBisCO)是一种酶(EC 4.1.1.39),它在光合作用中卡尔文循环里催化第一个主要的碳
  • 大西洋比利牛斯省大西洋比利牛斯省(法语:Pyrénées-Atlantiques)是法国新阿基坦大区所辖的省份,滨大西洋,原名“下比利牛斯省”。该省编号为64,省会为波城。5个海外省及大区
  • 扬州扬州,是汉族传统地域(九州)之一,也是“十二州”之一。汉代以后,成为实际行政区。管辖今江苏、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全境及广西部分地区。相传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扬
  • 寄宿寄宿是指以住宿的目的在某地待处,现代的宾馆、酒店都有寄宿之意。而把儿童、老人或其他被照顾者安置于院舍,亦是寄宿的一种。目前在大学以及一部分中小学都有寄宿现象,设有宿舍
  • 卡卢肯贝卡卢肯贝是西非国家安哥拉的城市,由威拉省负责管辖,位于该国中部,处于首都罗安达以南约600公里,市内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堂,2006年人口估计约246,229。
  • 孕期妊娠(英语:pregnancy),又称怀孕,是指胚胎或胎儿(英语:Offspring)在哺乳类雌性体内孕育成长的过程,而在哺乳动物中研究得最详细的是人类的妊娠。人类的妊娠约40周,从受精排卵算起则为38
  • 佛教共识宣言《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英语:Basic Points Unifying the Theravāda and the Mahāyāna)是一份重要的佛教普世宣言,发表于1967年世界佛教僧伽会(WBSC)的第一次会议
  • 12号染色体12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2号染色体。12号染色体缠绕了约1亿33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4%至4.5%的DNA。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识
  • 阿拉伯通史《阿拉伯通史》(英语:History of the Arabs)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闪米特语文学教授和东语系主任菲利浦·希提所著,是一本有关阿拉伯人历史的书籍,全书分6编,共52章。1937年成书,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