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 dations ◷ 2025-10-25 16:08:50 #1928年出生,2017年逝世,吉米·卡特内阁,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冷战人物,国际关系学者,美国政治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师,哈

兹比格涅夫·卡齐米日·布热津斯基(波兰语: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ński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波兰语发音,1928年3月28日-2017年5月26日)生于波兰华沙,美国著名的波兰裔国际关系学者、地缘政治学家、外交活动家。他于1966年至1968年担任林登·詹森总统的顾问,并于1977年至1981年任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属于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流派,秉承了Halford Mackinder和Nicholas Spykman的地缘政治传统。布热津斯基是三边委员会的主要组织者。

布热津斯基任职期间的重大外交事件包括签署第二份战略武器限制谈判(SALT II)协定;戴维营协定;美国鼓励东欧的持不同政见者并捍卫人权;与美国友好的巴勒维被既不亲美也不亲苏的何梅尼推翻;武装阿富汗人应对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及《托里霍斯-卡特条约》的签署,在1999年后放弃了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

布热津斯基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研究学院担任美国外交政策的罗伯特·奥斯丁教授。他的长子伊恩是外交专家,儿子马克从2011年至2015年担任美国驻瑞典大使。

布热津斯基出生于波兰华沙。父亲是波兰外交官,1938年随父母至加拿大。

1938年,塔德乌什·布热津斯基(Tadeusz Brzeziński)被任命为蒙特利尔总领事。1939年,纳粹德国和苏联达成了《莫洛托夫—里本特罗普特协定》。随后,这两个大国入侵了波兰。1945年的盟国雅尔塔会议将波兰分配给苏联势力范围。二战对布热津斯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布热津斯基在一次采访中说:“针对波兰的暴力行为确实影响了我对世界的看法,使我对很多世界政治事实更加敏感。”

1949年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经济和政治系,1950年获硕士学位。195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3年从加拿大移居美国。1953-1960年在该校俄国问题研究中心和国际问题中心任研究员、讲师、助理教授。1958年加入美国籍。1960-196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在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布热津斯基是约翰·肯尼迪竞选活动的顾问,敦促对东欧政府采取非对抗性政策。布热津斯基认为苏联已进入经济和政治停滞时期,因此他预言苏联将回到原来的边界而分解(扩展其硕士论文)。

布热津斯基继续争取并支持在未来几年中的缓和政策,发表了《东欧和平参与》,并且他继续支持古巴导弹危机后的非对抗性政策,理由是这些政策可能消除东欧国家对德国局面的担心,安抚西欧人担心与雅尔塔会议类似的超级大国妥协。 布热津斯基在1962年的一本书中曾不认为苏中结盟会分裂,称他们的结盟是“不分裂,也不太可能分裂”。

1964年,布热津斯基支持林登·詹森的总统竞选活动以及伟大社会和1964年民权法案。他认为苏联领导人在赫鲁晓夫罢免后被清除了任何创造力。布热津斯基通过Jan Nowak-Jezioranski会见了未来的波兰团结工会活动家亚当·米奇尼克。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加强了布热津斯基对苏联政权的侵略立场的批评。

布热津斯基赞成与东欧政府的接触,同时怀疑戴高乐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构想。他支持与越共作战。1966年,布热津斯基被任命为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委员会委员(詹森总统于1966年10月7日发表的“桥梁建设”演说是布热津斯基影响力的产物)。后来,他成为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的外交政策顾问。

布热津斯基呼吁召开泛欧会议,这一想法最终在1973年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上取得成果。同时,他成为尼克森的缓和以及乔治·麦戈文和平主义的批评者。

在1968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中,布热津斯基担任汉弗莱外交工作组主席。1962-1977年任教授,并任该校国际研究所所长。1960-1977年是俄国问题研究学院成员。1962年以来是国务院顾问和兰德公司顾问。

布热津斯基在1970年发表的《两个时代之间:美国在资讯科技时代的作用》一书中指出,发达国家之间必须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以应对因经济不平等加剧而引起的全球不稳定。以此论文为基础,布热津斯基与大卫·洛克菲勒共同创立了三边委员会,从1973-1976年担任主任。三边委员会由主要来自美国,西欧和日本的著名政治和商业领袖及学者组成。其目的是加强资本主义世界三个工业最先进地区之间的关系。1974年,布热津斯基选择乔治亚州州长吉米·卡特作为成员。

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的援助“对于加速冲突的结束非常重要”。

卡特任职初期签署的第18号总统指令标志着对缓和政策的价值进行了根本性的重新评估,并使美国走上了悄悄结束缓和战略的道路。

第59号总统指令极大地改变了美国针对苏联的核武器目标。该指令在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的协助下实施,正式将美国置于新战略之列。

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布热津斯基在政治参与的高峰期参加了三边委员会的成立,以更紧密地巩固美日欧关系。同时策画了以人权论述对苏联发动攻击的意识形态战争,吉米卡特总统的《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也是由他主导完成。之后转而支持波兰和阿富汗对苏联的战争,并煽动了苏联内部一些分裂独立的思想,同时拉拢了邓小平希望经济改革的思想,成为对抗苏联的隐形战线,90年代后着重于乌克兰更加独立对抗俄罗斯的策略,以及北约扩张计划同时在经济上创立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线的输油管让北约前缘国家多了一些经济共同利益的串联。

总体而言布热津斯基是攻势现实主义的代表风格人物,其确立为了打倒主要敌人其余一切人物都可以联手的利益导向思维,不论对方政权是什么宗教、领导体制、战争手段的信奉者都可以成为联手对象,

“奶头乐”理论(tittytainment,英语titts“奶头”与entertainment“娱乐”的拼合词):要使全球80%被“边缘化”的人(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安分守己,20%搭上全球化快车的人(指发达国家的人)可以高枕无忧,就需要采取色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解除被“边缘化”的人的精力与不满情绪。

曾说:“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父亲是波兰外交官塔德乌什·布热津斯基,妻子是埃米莉·贝奈斯·布热津斯基,儿子是伊恩·布热津斯基和马克·布热津斯基,女儿是米卡·布热津斯基。侄子是马修·布热津斯基。布热津斯基家族祖上来自别列扎内(位于今乌克兰境内),布热津斯基一名即和“别列扎内”有关。

相关

  • 库特伯·迪·息拉辛库特布丁·设拉子(Qutb al-Din Shirazi)(1236年-1311年2月7日)是13世纪波斯学者,对伊斯兰科学和哲学多有贡献。出生于设拉子,其父亲为名医和苏菲派长老,自幼从父学医,曾专研伊本·西
  • 医疗法医疗法(medical law;医事法)是法律的一个分支,涉及医疗专业人员(英语:Health professional)的特权及责任以及病患权利(英语:Patients' rights)。医疗法不应该与法医学混淆,法医学是医学
  • 村庄村庄指居民住宅集中区域,通常为平原、盆地居住地形,也包括大的自然村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由成片的居民房屋构成建筑群,平原的村庄房屋建筑密度较自然村落大。“村庄”多作为中国
  • 结构基序结构模体(英语:structural motif,亦称为结构基序)是链状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或核酸)中的一种超二级结构,也存在于其它分子之中。结构模体使得我们无法预测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不同蛋白质
  •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K-141库尔斯克号(俄语全名:Атомная подводная лодка "Курск",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是一艘奥斯卡级导弹核动力潜艇,以城市库尔斯克来命名(该城在二战期间曾
  • 达哈塔达哈塔(满语:ᡩᠠᡥᠠᡨᠠ,穆麟德:dahata;1633年-1687年),佟佳氏,满洲正白旗人,为清朝政治人物。达哈塔为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第三甲进士,兼为翻译进士。后获分派至内院学习。顺治十三
  • 张建亚张建亚(1951年-),笔名木江,福建莆田人,中国电影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作有电影《三毛从军记》、《绝境逢生》、《紧急迫降》,电视剧《贞观之治》等。他曾获得1995年和2000年中国电影
  • 苏禄海苏禄海(Sulu Sea),位于西南太平洋的一个海域,周围被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巴拉望岛、棉兰老岛以及马来西亚的沙巴地区围绕,连接南海和苏拉威西海。该片海域是海龟的繁殖场所,盛产海龟
  • 三氯化锿三氯化锿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EsCl3,有强放射性。三氯化锿可以被汞阴极电解还原为二氯化锿(氯化亚锿)。EsF3 · EsCl3 · EsI3 · Es2O3 · Es(NO3)3
  • 格尔达·塔罗格尔达·塔罗(德语:Gerda Taro,又译姬达·塔罗,1910年8月1日-1937年7月26日),真名为格尔达·波荷雷勒(Gerta Pohorylle),德国战地摄影师,摄影师安德鲁·弗里德曼的同伴和同事。塔罗被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