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罗诉韦德案
✍ dations ◷ 2025-04-25 13:06:49 #罗诉韦德案
罗诉韦德案(英语:Roe v. Wade),又译为露对威德案,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1973年对于妇女堕胎权以及隐私权的重要案例,对于妇女堕胎的问题,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承认妇女的堕胎权,受到宪法隐私权的保护。此外最高法院对堕胎权的限制应采取严格审查标准,并提出“三阶段标准”。最高法院的判决至今仍受到美国的社会争议,部分反堕胎团体一直争取推翻判决,而支持堕胎权的人士则要求维持最高法院的判决。判决后各州均制定不同的法律,惟限制不一。1969年8月,美国德州的女服务生Norma McCorvey意外怀孕想堕胎,她的朋友建议她谎称遭到强奸,以合法堕胎,因为德州法律规定被性侵可以合法堕胎。然而因为没有警方报告证明其遭到性侵,所以这个办法没有成功。于是,她去了一家地下堕胎诊所,但发现该诊所已经被警察查封。1970年,律师Linda Coffee和Sarah Weddington为McCorvey(化名珍妮·罗,Jane Roe),起诉代表德州的达拉斯县司法长官亨利·韦德,指控德州禁止堕胎的法律,侵犯了她的“隐私权”。地方法院判决,该法侵犯了原告,受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所保障的权利,但是没有对德州的反堕胎法律提出禁制令(injunction),Roe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诉。1973年1月22日,联邦最高法院于1973年以7比2的比数,认定德州刑法限制妇女堕胎权的规定,违反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正当法律程序”条款。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包含妇女的堕胎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并未指出隐私权的宪法根据为何。宪法上的人应该仅适用于出生之后,至于未出生胎儿(unborn child),并非宪法增修条文第14条中所称的“人”(person)。法院对妇女堕胎权的保护,采取“严格审查”(Strict Scrutiny) 标准,州可以主张,基于保障怀孕妇女的身体健康、维持医疗标准、以及对于未出生胎儿的生命权等具有“重要利益”(important interest),当此种利益已达“不可抗拒利益”(compelling interest) 的程度时,州可以立法的方式,对于妇女的堕胎权作一定的限制。法院提出“三阶段标准”,认为在妇女的怀孕期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trimester)。在怀孕前三个月(第1到第12周),由于胎儿不具有“母体外存活性” (viability),所以孕妇可在与医生讨论之后自行决定是否堕胎;怀孕三个月后,政府得限制堕胎,但是只限以保护孕妇健康为必要;在胎儿具有母体外存活性(第24到28周)之后,政府保护潜在生命的利益,达到了不可抗拒利益的程度,除非母亲的生命或健康遭遇危险,否则政府禁止堕胎。德州禁止堕胎的法规,并未因妇女怀孕期间的不同,而订定不同的审查标准,违反宪法增修条文第14条“正当法律程序”的规定。原判决部分维持,部分废弃。美国各州议会在反堕胎团体的推动下,通过各种在最高法院判决下限制堕胎的法律。Due Process(英语:Template:US14thAmendment)
相关
- 与格与格(拉丁语:casus dativus ,英语:dative case,缩写: .mw-parser-output .smallcaps-all{font-variant:small-caps;text-transform:lowercase}.mw-parser-output .smallcaps-all *
- 韦格蒂乌斯普布利乌斯·弗莱维厄斯·维盖提乌斯·雷纳特斯(Publius Flavius Vegetius Renatus),约活动于公元4世纪后半期。著有关于古罗马军事体制论著《论军事》,凡四卷。尽管他非军人而
- 传说时代传说时代,又称传疑时代,是指依靠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是中国地区古代传说和神话的一部分,在汉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口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到后来才被文字记录下
- 内消旋化合物内消旋化合物是含有超过两个手性碳原子但没有旋光性的化合物。例如,酒石酸的一种异构体就是内消旋化合物,这是由于其分子有对称平面。一般情况下,如果分子含有超过两个手性碳原
- RNA聚合酶VRNA聚合酶V(英语:RNA polymerase V)是一种植物细胞核中特有的R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IV一样参与小干扰RNA(siRNA)的转录。RNA聚合酶V转录siRNA诱导DNA甲基化而导致异染色质沉默。
- 林杰梁林杰樑(1958年6月30日-2013年8月5日)是台湾著名的肾脏科和毒理学医生,有“毒物科权威”之称,并且曾经在长庚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于行政院卫生署担任顾问。林杰樑出生于中华民国
- 梵王梵天(梵语:Brahmā,义为清净、离欲),又称大梵天王或大梵天(梵语:Mahā-brahmā(-deva),义为大梵天;音译为摩诃梵)、梵天主、净天、梵童子(梵语:Brahmā-sanaṃkumāra)、娑婆世界主(梵语:Br
- 奈瑟菌N. animalis N. bacilliformis N. canis N. cinerea N. dentiae N. elongata N. europea N. flava N. flavescens 淋病奈瑟菌(N. gonorrhoeae) N. iguanae N. lactamica N.
- 地名学地名学(toponymy)是研究地名由来、语词构成、含义、演变、分布规律、读写标准化和功,以及地名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之学,它是地理学一个分支学科。地名研究历史悠久,中国东汉
- 霞霞分朝霞和晚霞,是太阳光斜照至地球时遇到悬浮在大气层高处的细小尘粒产生散射而成的彩色光辉,而其通常会在日落后在云层最高处之上形成。公元1883年印尼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