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制
✍ dations ◷ 2025-07-11 16:05:53 #专制
专制是一个中国史学与政治学术语,最早始于清末的梁启超,他由日本引进这个译语。这个名词是意译,可以对应到几个欧洲单字,包括:这个名称随后在中国流行,通常用来描述古代中国传统君主政治的型态,高度中央集权,政治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以独裁政体方式统治,政治完全取决于君主意志的独断独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这个名词又常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称为“封建君主专制”,自己则为“无产阶级专政”。但对于中国古代是否是君主专制,因为对君主专制的定义不同,在学者间仍有争论。专制这个用语在中国古代已经存在,但是通常是作为动词,控制或决定之意,未形成专门名词。专制两字连用时,主要使用在形容臣下侵夺国君权力,君主专制这个用法,在中国古代尚未出现。1899年4月20日,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译作《各国宪法异同论》,引用何礼之的译法,提出专制政体一词。同时将monarchies译为“立宪君主”,而despot译为“专制君主”。同年12月13日,梁启超在《清议报》发表〈孟德斯鸠之学说〉,将何礼之日译本中的三大类别,译为专制政体(despotisms)、立君政体(monarchies)与共和政体(democratic republics)。1901年,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称专制政体为君主有无限权力的政体。。1902年《译书汇编》第1卷第1期,开始译出何礼之《万法精理》。其中将专制政治(despotisms)定义为,君主一人有无限权威。专制、专制君主、君权专制或君主专制这些术语开始在中国流行,但是跟日本情况相同,也不一定会把这些名词是对应到英语:absolute monarchy或英语:despotism区分出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习惯用法上,受日本及民国初年译法影响,君主专制与绝对君主制类似,可以混用,例如在翻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时,常将英语:absolute monarchy译为君主专制、专制君主制,而将英语:despotism译为专制、专制主义。传统中国是否是君主专制,现代学者有许多见解。一般皆认同这个看法,著名的反对者为钱穆。钱穆认为,将中国传统政治划为君主专制,是近代欧洲人的观点,但实际上有待商榷。钱穆在北京大学教学时,首次提出这个见解。其弟子余英时认为,若以政权的最终性与绝对性这二个标准来看,中国至明朝、清朝时发展为绝对君主制,才能被称为君主专制。
相关
- 阿杰隆阿杰隆(阿拉伯语:عجلون是约旦的城镇,位于该国西北部,是阿杰隆省的首府,距离首都安曼76公里,海拔高度793米,该城镇有一处十二世纪城堡的遗址,2009年人口8,356。坐标:32°21′N
- 中年中年是指是年龄已越过青壮年,但尚未开始步入老年族群的人。一般会以年龄45至65周岁年纪之间的人算是中年,不过也有其他的定义。中年和青壮年会有一些不同。 中年人会对饮食、
- 希伯来语复兴希伯来语复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巴勒斯坦所进行的运动,目的是将该语言从仅在宗教仪式中使用,变成在以色列日常生活使用的口语和书面语。艾利泽·本-耶胡达是立陶
- 维生工资维生工资是指一个劳工为了支付生活开销(包含食、衣、住、行)的所需的最低收入,往往比最低工资高。在英国及瑞士,维生工资的标准是每周工作40个小时所能获得的工资,不含额外的收入
- 神经多样性神经多样性(英语:Neurodiversity)是一个公民社会运动(英语:Civil_society_campaign),旨在呼吁把各种所谓神经功能障碍(英语:Neurological disorder)理解为人类基因组正常范围内的变化
- 米氏动力学米-门二氏动力学(英语:Michaelis-Menten kinetics),又称米氏动力学,是由雷昂诺·米凯利斯(英语:Leonor Michaelis)和贸特·门顿(英语:Maud Menten)在1913年提出,它在酶动力学中是一个极
- 贝卢斯科尼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意大利语:Silvio Berlusconi;1936年9月29日-),意大利政治人物、企业家,数度出任意大利总理,同时也是前AC米兰班主、传媒大亨、歌手、富翁。1994年投入意大利政
- 纺织品梭织(英语:Weaving)指将纱线经纬交错织成布料的方法。(台湾则称平织布或平行织品)织物(英语:Woven fabric),指通过经线与纬线交错织成的材料,如布、丝绸等,又合称为布。在某些场合下,
- 涓流充电涓流就是以低速率且恒定方式对电池提供很小的充电电流。大部分充电池充满后,由于自放电现象(英语:Self-discharge)会不停流失电量。若继续以相同于自放电率之小电流充电,可维持电
- 饶子和饶子和(1950年9月-),江苏南京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子生物物理和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曾任南开大学校长等职。197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2年获中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