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政策(英语:well-being policy),指政府透过量测主观幸福感及建置多面向客观指标系统,以统整做为拟订相关教育、卫生、职场、环境、社会等公共政策参考,进而运用群体介入的方式,促使社区赋权及社会更加友善包容、正向心盛、永续发展。所谓“幸福”不止是感觉快乐,亦能满意生活、发展能力、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参与社群及贡献社会。除了个人努力之外,外在环境营造与政府政策改善也是全民幸福的关键因素。
主观的幸福来自于个人内在感受、经验或看法,如生活满意度、快乐程度、生活品质等。而幸福的客观定义由实际身体健康或社会指标来做判断,如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人类发展指数、性别平等、犯罪率等。
台湾的国语词典中幸福二字解释为“平安吉祥,顺遂圆满”。日文Kojien词典是指“幸运、机会,一段时期的好运”,法、德、俄等词典也有类似“好运和机会”的意思。但有一些国家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例如意大利语的幸福(felicitĀ)是指“实现每个愿望”,葡萄牙文的幸福(felicitas)一词译成“完全/绝对的内在满足状态,也就是所有的愿望均能得到实现”,西班牙文的幸福(felicidad)定义为“满足于拥有某些事务的情感状态”及“满意、愉悦和知足”。
根据实证显示,快乐的人比较善于社交、大方、创造性、主动积极、宽容、健康、无私、经济生产、长寿等。
一个理想的社会,除了政治及经济层面之外,还需要令人愉悦及满足的生活环境,例如休闲活动、公共空间、公园绿地、干净空气及水资源、便利交通、健全医疗、友善校园、人性职场、租税公平等,这些皆与民众的身心健康及幸福感息息相关。
暴力犯罪率
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
体育活动参与率
志愿服务参与率
表演艺术活动参与率
自有住宅率
科学与工程招生率
青少年生育率
劳动参与率
接受儿童照护比例
不敢夜间单独行走比例
每人平均用水量等
个人:学习与发展、健康生活、一般健康、情绪智能
社区:参与、社会网络、社会支持、信任、安全
结构:平等、社会包容、歧视、金融安全/负债、物理环境、工作生活、暴力
工作:就业率、每周工作所得、每周工时
学习:教育程度、工作相关训练、成人识字率、成人运算、学生识字率、学生运算、大专生参与职涯训练、大学生参与职涯训练
金融安全:生活水平、家庭收入、退休收入、低收入发生率、低收入持续性、资产净值
家庭生活:结婚率、母亲生育平均年龄、离婚率、年轻人与父母同住率
住宅:新屋开工率、出租住宅空置率
社会参与;政治活动参与率、社会活动参与率、慈善捐款、志愿服务
休闲:整体休闲时数、主动休闲时数、被动休闲时数
健康:零岁平均余命、自评健康、自评心理健康、婴儿死亡率、低出生体重
治安:犯罪率、财产犯罪受害者、暴力犯罪受害者
环境:空气质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淡水品质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