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洙

✍ dations ◷ 2025-09-10 08:42:04 #1711年出生,1778年逝世,乾隆十六年辛未科进士,乾隆九年甲子科举人,清朝县儒学教谕,清朝大城县知县,清朝卢龙县知县,清朝邹平县知县,清朝府儒学教授,无锡人

孙洙(1711年-1778年),字临西,一字苓西,别号蘅塘退士,清朝文人、政治人物。江苏无锡县(今无锡市)人。乾隆辛未进士,官直隶、山东知县。著名的《唐诗三百首》一书是其选编。

家贫,隆冬读书,手中握有一块木头,谓“木生火”可御寒。乾隆九年(1744年)中举人,担任过上元县儒学教谕。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科进士,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历改直隶卢龙县、山东邹平县知县。后改江宁府儒学教授,退职归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卒于无锡,葬城南陈湾里。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春天,孙洙不满于当时流传的《千家诗》选诗不精,与妻子徐兰英商议编选唐诗。他依据沈德潜(1673年-1769年)的《唐诗别裁》及王士祯(1634年-1711年)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为主,杂以其他唐诗选本,“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模仿《诗经》的规模,编成《唐诗三百首》,共三百一十首。其题材广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浮沉、隐逸生活等。但《唐诗三百首》也有一些遗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乐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均未选入。

孙洙还有《蘅塘漫稿》、《排闷录》、《异闻录》等著作。

相关

  •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英语:Phytoremediation,音标:/ˌfaɪtəʊrɪˌmiːdɪˈeɪʃən/) (Template:Ety) 是指利用植物修复受污染土壤的过程。植物修复是一种以植物为基础、具有成本效益的
  • 发声态发声态(英语:phonation)指发声时声门活动的状态。最常见的两种发声态,是清声(喉开态)和浊声(常态浊声),其差异在于声带是否振动,清声不振动,而浊声振动。带清声的音,叫清音;带浊声的音,叫
  • 日尔曼语日耳曼语族是印欧语系的一支,是居住在北部欧洲日耳曼民族的语族。这一族语言有鲜明的特征,最著名的有关于辅音演变的格里姆定律。一些早期(约公元2世纪)的日耳曼语言发展出自己
  • 附属消化腺消化系统(英语:digestive system)是多细胞生物用以进食、消化食物、获取能量和营养、排遗剩余废物的一组器官,其主要功能为摄食、消化、吸收、同化和排遗。其中有关排遗的部分,也
  • 腿部腿(英语:Leg),通常指人体的下肢,功能之一在于行走。广义来说,是指其到支撑作用的结构,对于动物来说,通常呈近似圆柱状。由于需要分散重力,通常腿部的末端会形成较宽大的结构,例如人类
  • 鞭尸鞭尸是一项古老的戮尸行为,以侮辱死者为目的。由于楚平王枉杀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兄长伍尚,伍子胥曾经从墓中掘出楚平王的尸体并进行鞭打。康熙二年,董二酉曾参与庄廷鑨《明史
  • Culex pipiens尖音库蚊(学名:Culex pipiens),又称淡色库蚊、家蚊、混杂家蚊或地下家蚊,是蚊科的一种吸血蚊子。这个物种是一些疾病的载体,如日本脑炎、脑膜炎、荨麻疹,在美国,它传播西尼罗河病毒
  • 情爱妄想症钟情妄想(Erotomania)是一种少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会陷入另一个人(通常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他谈恋爱的妄想之中。 为纪念法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宏波(1872-1934)于1921年发表了题目为“Le
  • 挂颈式肩带挂颈式肩带(halterneck)是一种女性衣服中肩带的款式,是由上衣正面一侧的上方绕过颈部后面,到上衣另一侧的上方,会露出女性的肩膀及上背部,是露背装的一种。挂颈式肩带一般常用在泳
  • 仰光中央车站仰光中央车站(缅甸语:ရန်ကုန် ဘူတာကြီး、英语:Yangon Central Railway Station)是一座位于缅甸最大城市仰光的铁路车站,为缅甸最重要的铁路枢纽车站,也是缅甸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