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桑(学名:)又名山荔枝,无患子科韶子属的一种,是一种与红毛丹()有亲缘关系的热带水果,有时会把两者混淆。
本水果通常可新鲜食用,它比红毛丹和荔枝更甜,但在东南亚以外非常罕见。
本种的马来语名称“pulasan”,其词根“pulas”意为“扭曲”,由于用双手扭转其果皮即可剥开,因而得名。
葡萄桑树是一种观赏植物。它的高度可达10-15米,树干矮,直径30-40厘米。幼枝棕色、有毛。互生叶,羽状或奇数羽状,长17-45厘米,对生或近对生小叶2 - 5对,长圆形或椭圆形披针形,长6.25-17.5厘米,宽可达5厘米;微波状,深绿色,表面几乎没有光泽;脸色苍白,略带蓝色,叶背有些许短而光滑的毛。花非常小的,带绿色,无花瓣,具4-5毛萼片单生或成簇生在直立的、腋生或顶生的分枝上,圆锥花序具纤细的黄或棕色毛。
本树是超热带地区植物,仅在海拔360至1150英尺(110-350米)的潮湿地区才会生长。在马来亚,据说这种树在长时间的干旱季节后最容易结出果实。
果实呈卵球形,长5-7.5厘米,暗红色,果皮厚,革质,紧密嵌有厚、肉质、圆锥状的钝尖结节或直刺,最长可达1厘米。可能会有一个或两个小而未发育的果实依附在靠近枝茎的地方。果实内部是亮白色或黄白色、厚约1厘米的果肉(假种皮),或多或少依附于薄、灰褐色的种皮(皮),种皮与种子分离。味道一般比红毛丹甜得多。种子(果核)卵球形,长圆形或椭圆体,浅棕色,一侧稍扁,长2 - 3.5厘米。
虽然很像红毛丹,但这种水果没有毛茸茸的刺。果肉非常甜多汁,很容易从果核分离,比红毛丹容易得多。此外,与红毛丹的种子不同,葡萄桑的种子很容易生吃。它的味道有点像杏仁。
本种原生于马来西亚半岛,在马来西亚霹雳州低地森林的野生分布密度并不高,但在菲律宾吕宋岛到棉兰老岛的低海拔地区却很常见。本种早已在马来半岛和泰国被人工引种;但在菲律宾则很少栽种。在爪哇岛,则只有茂物及通往雅加达的铁路沿线乡村有较广泛的种植。
1926年,本种被引入到波多黎各的Trujillo植物繁殖站,1927年,来自爪哇的幼树被送到洪都拉斯特拉的Lancetilla实验花园。后者在1945年被认为在特拉适应良好,并结出一些果实。在新大陆的其他地方,除了哥斯达黎加,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水果。在哥斯达黎加,这种水果偶尔被栽种,有时会出现在市场上。
与它的近亲一样,葡萄桑也可以通过种子和嫁接的方法繁殖。嫁接在园艺师中是一种常见的做法,通常是通过使用健康的砧木来预防疾病的一种积极的方法。虽然可以用种子栽培出果树,但大多数生产者不会使用这种繁殖方法,因为本种有雄树、雌雄树之分,这有可能会种出一棵不会结果的雄树。
葡萄桑的花药不能自己打开;这意味着植物不能自己授粉。有些树会有雌雄同体的花,有些树只会有雄蕊花。一般来说,这意味着雌雄同体将在授粉过程中扮演雌性角色,就像雄蕊在授粉过程中扮演雄性角色一样。
葡萄桑果皮的颜色独特,也是一种天然染料;最近,这种染料成为研究电导率的样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具有发展潜力。相对而言,那些非天然染料,如亚甲基蓝的废水可能会对环境带来潜在危害。在一项研究中,葡萄桑果皮被用作亚甲基蓝的潜在吸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