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粲(约209年-237年),字奉倩,荀彧幼子。他是当时典型的名士,被后世追捧为早期的玄学家。
他生于儒学著称的荀氏家族,所有的兄弟都以儒术议论,而荀粲独好言道家,主张《诗》、《书》、《礼》、《易》等经典是圣人们通往大道过程中遗下来的糟粕。
荀粲认为妇人才智不足论,便应以姿色为主要。他娶骠骑将军曹洪的女儿为妻,后曹氏病死时,好友傅嘏前来拜访,见荀粲没有哭可神色忧伤,于是问:“姿色出众的女子容易遇到,何必如此哀痛?”荀粲对此并不同意,回道:“曹氏虽非倾国,但也非易得之佳人。”一年后,荀粲便因过于哀痛而亡,时年二十九。他的朋友都是一时俊杰,在其葬礼虽只有十多人来到,但均为当代名士,他们哭的连路人也备受感动。
南朝宋时的袁粲(本名愍孙)因崇拜他而改名为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