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绝育、释放

✍ dations ◷ 2025-01-23 09:06:14 #捕捉、绝育、释放
诱捕、绝育、放回原地或诱捕、绝育、回置(英文:Trap Neuter Return,缩写:TNR),是一种以人道方式管理和减少流浪犬和流浪猫数量的方法。TNR借由对流浪犬猫施以绝育手术,使之无法继续进行繁殖,从而控制流浪犬猫族群的增长速度。自从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早期,数个动物保护团体相继在美国推广TNR的做法。在早期,TNR原为诱捕、绝育、释放(英文:Trap Neuter Release)的缩写。后来欧美的相关团体把TNR中的Release(中文:释放)一字改成Return(中文:放回原地或回置),以强调绝育后的犬猫会被放回原来发现和捕捉它们的地方,而不是随意释放到非其原生环境当中。回置的目的是避免流浪犬猫陷入无法适应新环境而难以生存之风险当中,因此放回原处是较合乎人道精神的做法。另外,也有部分动物保护团体开始把TNR改称为CNR(中文:捕捉、结扎、放回原处/回置,英文:Catch Neuter Return),以“捕捉”取代“诱捕”,使其字面意义上更贴近实务操作的过程。近年来,为了防疫的考量,无论是政府机关抑或是动物保护团体都开始采用诱捕、绝育、注射疫苗、放回原地/回置(英文:Trap Neuter Vaccinate Return,缩写:TNVR)的做法,在原来TNR的程序上增加了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步骤,作为预防狂犬病扩散的重要手段。当一群流浪动物依靠资源驻留于当地,往往因为没有结扎而繁殖增加数量,当资源不足以支撑整个族群生命所需,将会产生攻击行为及族群外移,造成社会问题。若将区内的流浪犬猫移除,周遭区域的流浪将会受食物及地盘等生存资源吸引而来,填补空缺,亦即所谓的“真空效应”(vacuum effect)。透过结扎(以雌性动物优先),可抑制动物于每年所繁殖出庞大的生物数量,而结扎的同时亦可进行流浪动物筛检,将具有危险性的流浪动物移出当地地区,而可存于社会无害的流浪动物则放回原地。此理论主张因为一个地区所能供给流浪动物生活及驻留的资源是有限的,透过这些对人类没有攻击性的流浪动物,可将当地生活所需资源给占据,并以流浪动物本身所具备的地域性将外来的流浪动物驱赶,让地区中流浪动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但是动保团体对此理论的看法歧异不一,对于资源占据与可不可喂食的论点有所异同。部分兽医和犬只行为训练师指出,结扎过的流浪动物不会受到发情的影响产生攻击行为,而稳定的流浪动物个体亦有助于义工进行卫生控管。由兽医师对犬猫施以绝育手术。绝育手术有二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如人类例行性的绝育手术一样,只针对子宫(母畜)和输精管(公畜)结扎;而另一种方式则是子宫卵巢摘除术和睾丸摘除术。单纯以绝育定义上来看,以上两种方式皆能达到绝育目的(阻止受孕),但对犬猫的生理和行为方面却有不一样的后续影响。基于以后犬猫的健康及行为着想,国内外一般也建议使用后者的方式进行手术。因为结扎手术的方式会保留犬猫的子宫卵巢或睾丸,故仍一直产生荷尔蒙;而犬猫的生理和人类不尽相同,在犬猫母畜上并没有更年期,直到去世前仍会一直发情。荷尔蒙的产生,让犬猫仍会进行交配行为,只是绝大多数几率不会怀孕,仍有怀孕的风险。而由于子宫卵巢或睾丸摘取的方式是把器宫移除(卵巢、子宫角、子宫颈和部分子宫体),因此荷尔蒙的分泌也会减少,从而可以预防生殖系统上的疾病。在母畜上,可以避免子宫蓄脓、卵巢囊肿、滤泡囊肿、生殖系统肿瘤、假怀孕等问题,而且若能在幼年时进行更可以达到预防乳房肿瘤的发生;在公畜上,则可避免睾丸及围肛腺肿瘤的发生。至于行为方面,由于摘除器官后的犬猫不会发情交配,因此可以减少一些造成人类困扰的行为发生。例如,减少公犬猫到处喷洒尿液标示领地的行为、避免流浪猫因发情时出现“猫叫春”的行为、避免犬猫发情时因求偶而出现的吠叫和攻击行为等。除了某一部分人类是因为从心底里害怕犬猫的原因外,以上都是犬猫绝大多数会被人类驱赶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两点的好处,国内外都强烈建议以完全摘除的方式进行手术。流浪犬猫完成绝育手术后,一般会以剪去耳朵的一小部分作为已绝育的标记。在实务上,剪耳标记的方式到目前为止仍未有一致共识,因执行单位的不同考量而有所差异,其中包括剪去耳翼侧面一小部分(半圆形或三角形)、剪去耳尖的一小部分(半圆形或三角形)或水平剪去耳尖呈现180度平角等方式。不过,由于剪耳翼或耳尖一小部分后,耳朵外观上与犬猫因打斗所造成之耳朵撕裂颇为相似,且半圆形或三角形之缺角在打斗过程中也可能更容易使耳朵撕裂,加上此标记方式剪去的耳朵面积通常较小,不利于远距离观察怕人之流浪犬猫是否有作耳朵标记。因此,大部分的团体都建议采用剪平耳尖的做法。另外,目前大部分的团体也会同时采取“男左女右”的标记方式,公畜一律于左耳作标记、母畜则在右耳作标记,如此在日后便可进一步排除耳朵之缺角是非人为因素(如犬猫之间的打斗)所造成。剪耳标记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不认识该犬猫的民众在不靠近、不接触、不捕捉之情况下,单纯透过外观上的观察便可成功辨识犬猫是否已经绝育,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捕捉及手术,概可减少犬猫的压迫,也可避免捕捉人力及手术成本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可以免去犬猫再度进行手术时的风险。已经完成绝育手术的犬猫,在休养一段时间后将会被带回原本捕捉之地点进行释放。具有繁殖能力的母犬猫平均一年可生产2次,每胎平均可生4~8只幼体,若不为流浪犬猫进行绝育,一百只母犬猫一年便可繁殖上千只的新生幼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对流浪猫进行TTVARM(捕捉-测试-接种-绝育-释放与追踪)后,幼猫于校园中被捕捉的比例明显下降,同时已绝育的猫只的再捕获率则明显提高。长期推广TNR与认养后,校园中的猫只数量减少66%(9年后从68只减少至23只)。并且由于新移入的猫只很快的就被绝育,因此执行三年后校园中即未再发现幼猫。洛杉矶在一九七一年处理十一万只狗,低成本的结扎方式推出后,到一九八六年数目下降到只剩一半。加拿大温哥华一九七六到一九八四的八年间,野狗处理由八万降到九千只以下。虽然有少数的研究表示TNR在一至两年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失败,但更多近年研究显示,TNR在短期、长期控制都有正面效果。然而,这些TNR的成果都奠基于较为细致的TNR执行方式,包括高强度、高密度,并须搭配狗猫数量统计等方式才能达成,目前台湾众多执行TNR的官方与民间机构中,有在进行统计与高强度的组织,仅有社团法人台湾怀生相信动物协会,且仅执行于犬。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4年在日内瓦举行的狂犬病咨询会中指出:“无证据显示单靠移除犬只能够对犬只族群的数量密度有重要影响…就算是以最高移除速度的纪录(约15%之犬只数目),已移除之犬只数目很容易被剩余的犬只填补。”因此,光靠捕捉移除并无助于流浪犬猫的族群管理。而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出版之狂犬病专家咨询建议书(WHO Expert Consultationon Rabies)第九章(p.64)指出:“大规模为犬只接种狂犬病疫苗一再被证明是控制犬只狂犬病散播的有效方法,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移除犬只能有效降低犬只族群密度或阻断狂犬病的散播。大规模扑杀犬只不应被列为狂犬病控制对策的一环:扑杀不仅无效,同时会对疫苗接种计划造成反效果。”另外,建议书第九章第五节指出:“人道的犬只族群管理主要是透过落实饲主责任、提供绝育服务及基本犬只健康照护达成。对于犬只狂犬病疫情控制而言,犬只族群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和维持疫苗接植的覆盖范围和减少犬只危险行为的发生。虽然没有证据显示狂犬病的散播与犬只族群密度有关,但以人道方式减少族群数量可能不是首要任务,尽管人道减量可带来其他效益(例如就犬只福利和问题行为面向而言)。故犬只族群管理应该有助于犬只狂犬病之防疫工作。目前,关于探讨人道犬只族群管理计划对于狂犬病疫情控制(以及其他相关效益)的影响的相关著作仍然有限,若有进一步的评估研究将会更好。”施打狂犬病疫苗后的流浪犬猫能够在环境中建立起防疫网络,预防致命疾病进一步在野生动物之间散播。尽管使猫不孕对猫猎捕的能力没有影响,TNVR计划仍然可以经由族群数量的减少而削减了整体掠食的作用。一只母狗一年可以生产4~20只幼犬,一只母猫则是12~15只幼猫,就算考虑幼畜的夭折率,一整年增长的数量还是相当可观。如果不结扎的话,过多的猫狗会造成居民对流浪动物的反感,不利流浪动物和人类一起和平共处。 政府单位通常以TNVR后回置到社区的犬猫仍会造成当地交通、卫生、疾病等问题而反对执行TNVR。但是,目前台湾的公立收容所最大收容量只有7110只,公部门捕捉扑杀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环境中庞大的既存流浪犬猫繁殖的速度,街头上永远都存在流浪动物,当地交通、卫生、疾病等问题也不会得到任何改善。如果政府单位不以TNVR方式控制区内犬猫的繁殖,最终结果只会造成更多无辜动物生命不断被扑杀、爱心人士心力交瘁、浪费政府公帑等恶性循环。绝育后的流浪猫将不会在半夜因发情求偶而出现“猫叫春”的行为,公猫到处喷洒尿液标示地盘以及互相打斗的行为也大大减少。绝育后的母犬不会因护子而攻击途人,也不会因发情而发生“疯狗母”的现象。至于公犬绝育后,因抢夺地盘或驱赶外来者的攻击行为也会减少,性情多半也会比较温驯。社区内已绝育回置的流浪猫可防止老鼠、蟑螂等人们更难以防堵的生物大量繁殖,有利于社区的卫生管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出版之陆生动物健康法典(Terrestrial Animal Health Code)第七章关于流浪犬族群控管(Stray Dog Population Control)中的第七章第七节第六条指出:“基于国情与当地情况,可以分别实施或结合采用下列管制办法,单独采用安乐死处置犬只不是有效的管制措施;如果使用,应该以人道方式处置(参阅条文7.7.6第11点)结合其他措施达到长期有效控制,同样重要的是,主管当局必须了解民众对于拥有犬只的态度,以便能够拟订辅助办法控制犬只数量。”“有些犬只捕捉来之后经过医疗、疫苗注射及绝育,可带回当初捕捉地点或附近释放。在流浪狗之存在被视为是无可避免而当地居民能接纳的地区较适合采用此一方式。此方式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在法律严禁弃养的国家,此一方式就可能违法。”关怀生命协会行政监督专员王叡谦曾指出:“一直以来对TNVR反对的声浪中,有些声音认为这个措施‘不人道’,这派说法认为繁殖应该是动物生与俱来的权利,不应为了人类管理环境的方便而消除它,也有的认为流浪动物毫无动物福利可言应该移除,当然,我们也同意在所有的人与动物都能和乐共处在同一环境的前提下,我们是没必要去实施TNVR的。但现实面是:浪犬和浪猫的数量就如同前面提到的,会一发不可收拾,而过多的流浪动物会引起居民反感,反感就会请求公权力来清除源头,这一切只会导致它们被抓进收容所。而以现行收容所的做法是:收容所的空间就那么大,要是不从源头减量,就只能消灭住在里面的居民了。所以,现在绝育,是救了它;不绝育,会害了它以及它生下的幼畜们。到底现在施行TNVR人不人道,相信是一看就能明白的。嘴巴说尊重繁殖权利当然很简单,但如果这样会导致更多生命的死亡,那你在说尊重繁殖权的同时就是在剥夺它的生存权。而提到流浪动物无福利可言的,不妨多观察比较一下野地浪犬和收容所中犬只的生活状况。”根据台大费昌勇教授狗咬人问题研究,犬只攻击事件多为家犬造成(83%为家犬,17%为流浪犬)。再者,TNR的执行与问题犬只的通报捕捉机制并无冲突。若已绝育的动物因问题行为而不适合回置到原来的环境,则可透过犬只训练或收容送养等其他途径针对问题犬作处理。如此即可有效降低公共安全风险,更能避免善良、对人类无攻击性的犬只被滥捕滥杀现象发生。同时顾及流浪动物以及社区居民两者的福利,合乎两者平等。根据欧美日港澳台等国家过去20至30年的经验,以扑杀作为流浪犬猫减量最终只能注定失败,不但浪费政府经费且毫无效果外,做法也相当不人道,以扑杀解决问题只会为下一代带来负面的生命教育。透过TNVR计划推广“以绝育代替扑杀”的理念,不仅能将更多爱心人士以及有志之士纳为助力,也能够让居民有机会接受爱护动物的公民教育,修正居民对流浪动物的原有的错误迷思与偏见。根据关怀生命协会的估计,目前绝育一只流浪狗平均花费约2000元,而收容所安乐死流浪动物,保守估计要花费4811元。流浪犬猫大多生性胆小,警戒心高,因此通常难以捕捉,必须要与在地志工以及爱心人士合作,捕捉前先固定喂食,与犬猫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关系后方能顺利捕捉。由于TNVR比“捕捉、收容、扑杀”的方式更为人道,因此爱心人士与志工普遍更能接受TNVR的做法,配合捕捉作业的愿意较高,为相关单位或团体提供人力。一篇评论性文章宣称TNR无法减少野猫数量。虽然高成效绝育理论上可降低群体数量,实际上却可能因为新移入猫只而失败。一篇研究指出只有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猫只数量被外力移除情况下,方能以TNR减少群体数量,且易受外来流浪猫的迁入所影响。另一篇研究则指出“假设完全没有外来猫,则必须要至少有百分之七十一到百分之九十四的猫绝育才能减少野猫数量”;作者指出某些长期研究发现猫群数量未减,而有几个案例反而因为外来猫而增加了,此乃因为猫群数量不稳定且大量的猫只于城市与林地间迁徙,而且当该地有可靠的食物来源时,猫群的密度会激增。实际上并无法遏止流浪动物迁徙。许多野生植物和鸟类的拥护组织认为TNR对于流浪猫威胁濒危物种毫无帮助,野生动物协会(英语:The Wildlife Society)声明“纵使保守估计捕获猎物影响,数量仍然十分庞大。喂食野猫无法阻止其猎杀野生动物……”。TNR 无法防止流浪动物攻击事件发生。在人类生存的城镇或社区中,猫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掠食动物,猎杀是猫的天性,并非为了进食,所以喂饱也没用,故弃养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而放回原处(Return)无法改善弃养所造成的生态问题。一些学校机关有社团组织于自己的校园之中实施TNR,宣称流浪狗有地域性能减少外来流浪狗进入校园,然而在部分校园之中有学生任意喂食的环境下导致流浪狗地域性降低,反而造成流浪狗族群日渐扩大。也有民众私自认为学校内的流浪狗多一两只无法察觉,自行将宠物狗遗弃于校园之中。以义务志工进行流浪动物的控制管理太过理想化,实际上并没有充足人力。因为 TNR 需长时间执行,流浪动物数目不会短时间骤减,并可能受到遗弃动物影响。当在校园中依赖学生推行 TNR 时,因为每年度学生对TNR观念及热心程度不同,造成成效有落差。更由于至今没有学生愿意负起责任将被TNR的动物带回家做终生照料,皆用学校场地,造成不喜欢动物以及被攻击的师生困恼。由于流浪狗不如流浪猫怕人,TNR之后仍有几率对人类有攻击性行为。就算绝育,流浪动物排泄物的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必须耗费人力物资清除排泄物。TNR于数学模型与实务经验上,若要有成效,绝育的强度必须达到70%或以上,才能够达到减量的目的。然而在实务上,要了解是否达到预定之绝育强度,就必须先知道犬猫总量,以详细规划、纪律的方式分区执行绝育,通常需要专职的数狗人员以及捕犬/捕猫人员。此方法势必会增加相关团体执行之成本,因此目前台湾的TNR协会和政府计划,除社团法人台湾怀生相信动物协会以外,都未正式引入此方法,导致成效堪虑。生命的基本行为是物质能量代谢(进食)与自我复制(繁殖),故“绝育有违生命的基本意义,且无助流浪动物觅食生存”。TNR目前尚无法被所有社会大众全盘接受。民众尚未拥有正确动物饲养观念,易弃养于TNR区域。TNR仍然存在一些非传统方法使TNR无法被普遍性地接受,控制TNR动物族群易受其他因素干扰。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曾针对“流浪犬TNR法制化”发出一份声明,指出经人类饲养的狗猫应获得妥善的照顾。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引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陆生动物健康法典指出:“TNR在认定弃养犬只为违法的国家不适用,以及TNR可能会引发鼓励民众任意弃养动物的潜在危机。”。另引用英国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SPA)与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曾在2007年针对欧洲13个国家的流浪动物处理,出版一份名为“欧洲流浪动物管制实务—跨欧流浪犬猫数量控管实务调查报告。”其中,曾有执行全国TNR经验的希腊政府即表示:TNR是有问题的公共政策,原因在于此政策致使饲主将他们的狗“抛弃”于“他们认为狗会被照顾的地方。”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认为一旦饲主责任观念崩盘,流浪狗源头不绝,那么“宠物繁殖买卖业”、“饲主弃犬成为流浪动物”、“流浪动物TNR由政府负担经费与责任”三者间,将形成吊诡的“产业链”--宠物繁殖买卖业、TNR兽医、无辜动物生命、爱心人士心力、民间善款、全体纳税人汇聚的政府公帑,将成为一个不断消耗公帑的恶性循环。2012年4月,新竹市一名五岁女童遭当地6只流浪犬攻击拖行,造成腿部撕裂伤以及心理创伤。当地居民表示附近的公园常有流浪犬在当地群聚而造成困扰,也有民众会不定期喂食流浪犬。新竹市红项圈流浪动物关怀协会在当地有为七、八只社区共养犬进行绝育,咬人事件发生后,担任红项圈流浪动物协会总干事的交大科技管理所教授虞孝成表示,该协会是借由结扎减少流浪狗数量,并将结扎过的狗戴上红项圈作为辨识。但是,在事后并无法清楚得知咬伤女童的狗是否有配带红项圈。不过,虞教授基于关心,事后仍代表流浪狗向家属道歉,而家属也未追究。

相关

  • 有尾噬菌体目有尾噬菌体目(学名:Caudovirales),caudo由拉丁文的cauda而来,有“尾状”的意思。本目的病毒主要的宿主为细菌和古细菌,感染宿主时会利用尾状的结构,将DNA注入宿主中。在生物技术方
  • MMR疫苗争议麻腮风三联疫苗 (MMR Vaccine),是给幼儿接种以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的疫苗。1998年以来,人们就接种这种疫苗会不会导致儿童自闭症等疾病产生了接种疫苗争议。2010年2月英国
  • 人体的构造《人体的构造》(拉丁文: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是中世纪医生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写的一套关于人体解剖学的著作,1543年出版,是解剖学史上的一大贡献。书籍的形成是以他在帕
  • Simon Schuster西蒙与舒斯特(英语:Simon & Schuster)是CBS集团旗下的公司,于1924年由理查德·西蒙和麦斯·林肯·舒斯特在纽约创立,是美国的六大出版商之一,与兰登书屋、企鹅出版集团等齐名。201
  • 苔藓植物门藓类植物门(学名:Bryophyta)是植物界的一门,是一类一般在1到10公分高左右的微小且柔软的有胚植物,但也有些物种会比较高大。只要有潮湿的环境与阳光照射就能轻易生长,没有花朵或种
  • 裴李岗文化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仰韶文化之前,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
  •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英语: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又译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并于1970年在《自然》上的一篇文章中重申:中
  • CrOsub2/sub二氧化铬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rO2,为黑色的具有磁性的固体。它曾被广泛应用于磁带制作所需的乳浊液中。随着CD和DVD的日益普及,二氧化铬的使用也有所下降。然而,它仍然用
  • 胞质融合胞质融合(Plasmogamy)是真菌有性生殖的一个过程,两株真菌菌丝体菌丝的细胞质发生融合,但细胞核尚未融合,使融合后的细胞中同时具有两个单套的细胞核。胞质融合的下一步骤为核聚变
  • 过敏症列表过敏症列表包括各种过敏原及其可能进行的反应和治疗方法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