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

✍ dations ◷ 2025-04-26 13:22:15 #冶炼
冶炼是指从矿石中提取出金属单质的过程。自然界中的金属矿石一般是相应金属元素与氧、硫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因此需要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元素还原成单质。现代的冶炼工艺可以分为三大步骤:矿石准备、还原,以及精制。人类能冶炼的第一种金属是铜,铜的冶炼工艺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出现。铜的冶炼方法出现后,人类又陆续获得了冶炼锡、铅,以及银的能力。最早能大规模冶铁的国家是赫梯王国,该国自公元前14世纪开始具有大量冶铁的能力。冶铁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文明的发展,使世界进入铁器时代。18世纪,英国首创用焦炭取代木炭炼铁的近代高炉技术。现代冶炼一般分为三大步骤:矿石准备、还原,以及精炼。矿石准备步骤中,需要对矿石进行分选,除去杂质,再进行烧结成型。一部分的硫化物矿物在此之后需要进行焙烧(英语:Roasting (metallurgy))处理,脱去硫等元素,形成品位更高的氧化物。在还原中,使用一氧化碳等还原剂与矿石反应,使金属元素还原为金属单质。在精炼过程中,会对还原得到的金属单质进行处理,以减少其中的杂质含量。矿石准备中,一部分矿石需要在还原前进行焙烧(英语:Roasting (metallurgy))。焙烧的目的是使矿石中的碳酸盐分解,或使氧气与硫化物发生反应,形成品位更高、便于还原的金属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例如,孔雀石的焙烧可以使其中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Cu2(CO3)(OH)2)发生以下反应:对以金属硫化物为主要成分的矿石而言,焙烧则主要发生以下反应(以闪锌矿为例):亦有加入氯化剂使金属矿物生成氯化物的氯化焙烧,或使硫化物成为硫酸盐,以便湿法冶金的焙烧工艺。还原旨在通过金属矿物与还原剂(如焦炭、一氧化碳)的反应,使金属元素还原,形成所需的金属单质。炼铁的高炉即为对铁矿石进行还原的反应装置。在还原过程中,亦会加入石灰石、石英石等,以便造渣。还原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及废弃的炉渣。还原得到的金属一般需要精炼才能得到精品。在精炼中,不需要的杂质会被进一步排除,得到金属单质含量更高的精品。对高炉炼出的生铁来说,可使用平炉炼钢等方法精炼为成品钢。在粗铜的精炼中,会先进行再氧化,制成阳极进行电解,制得精铜。粗锌则可利用蒸馏法进行精炼。冶炼属于污染较重的工业,冶炼产生的废水以及废渣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一些有毒金属也会在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铜、银、钴、铁和硒在冶炼中可能会以气态排放到大气中。此外,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若过量排放,可能造成酸雨等环境问题。

相关

  • 皮革皮革或称革,是指经鞣制等制革过程处理的动物皮肤,是一种服装和工艺材料。二十世纪以来还用聚氨酯、聚氯乙烯等合成高分子制造外观模仿皮革的材料,称为“人造革”。因此来自动物
  • 欧洲环境署本文是 欧洲联盟的政治与政府 系列条目之一欧洲环境署是欧洲联盟建立的一个监测和分析欧洲环境的机构,总部设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它由欧共体条例 1210/1990 所建立而成,并经
  • 劳亚大陆劳亚大陆(英文名:Laurasia)又译劳拉西亚大陆,为地质史古陆之一,存在于侏罗纪到白垩纪。劳亚大陆包含现今北半球大部分陆地。由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哈萨克大陆、
  • 亚齐省伊斯兰教 98.19% 新教 1.12% 佛教 0.16%天主教会 0.07% 印度教 0.003%亚济特区(Aceh),是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北端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首府班达亚齐。1949年印尼脱离荷兰殖民独立,并
  • 卡洛林文艺复兴卡洛林文艺复兴(Carolingian Renaissance),发生在公元8世纪晚期至9世纪的卡洛林王朝,由查理曼及其后续者在欧洲推行的文艺的复兴运动,主要的进步在文学、艺术、宗教典籍、建筑、
  • 派卡派卡(英语:pica)是印刷行业使用的长度单位。1派卡 = 1/6英寸 = 12点。派卡是约公元1785年弗朗索瓦-安布鲁瓦斯·迪多(François-Ambroise Didot)对富尼耶(Pierre-Simon Fournier)单
  •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双十洪纪承,2015)教育技术是一个新兴学科,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传统教育插上计算机科学之后
  • 万用表万用表(英语:multimeter),是一种多用途电子测量仪器,主要用于物理、电气、电子等测量领域,一般包含电流表(安培计)、电压表(伏特计)、电阻表(欧姆计)等功能,也称为万用计、多用计、
  • 维多里奥·狄西嘉维多里奥·狄西嘉(意大利语:Vittorio De Sica,1901年7月7日-1974年11月13日)是一位意大利导演与演员,也是电影史上一位相当重要的导演,四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获奖导演。
  • Gmelin盖墨林数据库是一个收录无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化合物和反应的化学数据库。它的前身是德国化学家利奥波德·盖墨林(Leopold Gmelin)于1817年编撰的《盖墨林无机化学手册》(Gm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