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族

✍ dations ◷ 2025-09-02 10:26:35 #邹族
邹族(邹语:Cou),日治时期与战后初期称为曹族:104,为台湾南岛语族的一支。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伊能嘉矩在与粟野传之烝合撰的《台湾蕃人事情》中,将台湾原住民族分为七族与平埔族,并首先以“ツオオ”为邹族族名:78。四十四年(1911年)台湾总督府蕃务本署在其出版的《Report on the Control of the Aborigines in Formosa》报告书中,使用“Tsuou”作为邹族的官方族群名称:79。昭和十四年(1939年)鹿野忠雄提出将邹族分为北邹亚族与南邹亚族,其中北邹亚族分为鲁富都蕃、达郡蕃、图富雅蕃与伊姆兹蕃;南邹亚族分为四社蕃与简仔雾蕃。:85、87邹族人的观念里拥有会所、能够举行全部落性祭仪的社群才有资格称为大社,也才是一个完整的政治实体。其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邹族并没有阶级制度,却有几个特殊地位的人物:邹族的集会场所称为“Kuba(库巴)”,但仅该部落之男性可以进入,非该部落者及女性皆不得进入。 拉阿鲁哇族的男子聚会所称为“Tapulailia”。邹族部落中最重要的祭仪为“播种祭”、“homeyaya (小米收获祭)”与“mayasvi (玛雅士比、战祭)”三大祭仪。邹族一年一度的mayasvi (玛雅士比),目前分由达邦及特富野分别举行祭典仪式,mayasvi又译为战祭。相传上古时代,哈莫(Hamo)神降临至大地。哈莫神用力摇动着枫树,枫树的叶子掉落后变成人类,成为邹族与马雅族(Maya,居于嘉义平原的原住民)的祖先;后哈莫神又摇动茄苳树,树叶落地亦变成人类,成为汉族的祖先(一说叶子为果实)。:29、30古时平地有一青年入山打猎,遇到一头大鹿,青年放箭射鹿,鹿负伤而逃,后青年尾随其后,不知不觉天色已晚,青年不小心失足落入山谷,昏迷不醒。翌日清醒后,青年发现身旁有一大蛇正为己疗伤,为感念蛇的救命之恩,遂与其结为夫妇。一年后两者生下许多子女,皆为人形,数年后青年厌倦山中生活,且不愿以蛇为妻,故借口打猎逃回平地。蛇为了报复青年,便将子女吞食,这时其中恰好有男女各一人离母亲较远,得以乘机逃跑,成为邹族的祖先。:36古时候神由天上降下,居住于草原。一日,制造出两个茅草人,两个茅草人随即变成一男一女。后这对男女繁衍子孙,成为邹族的始祖。:150

相关

  • mRNA信使核糖核酸(英语:messenger RNA,缩写:mRNA),是由DNA经由转录而来,带着相应的遗传讯息,为下一步翻译成蛋白质提供所需的讯息。在细胞中,mRNA从合成到被降解,经过了数个步骤。在转录的
  • 音乐美国音乐反映了该国多元种族混合的文化。该国音乐受到西非、爱尔兰(英语:music of Ireland)、苏格兰(英语:music of Scotland)和欧洲大陆音乐的影响,最出名的音乐类型包括爵士、蓝
  • 中成药科学中药,中国大陆多称为中成药,是指用现代制剂方法制成的中药产品,形态包括但不限于粉末、颗粒、锭、片,以及胶囊等,有别于传统中医通过煎煮或研磨等方法制成的膏、丸、丹、散等
  • 氰(Cyanogen)旧译作
  • 字谷在字体排印学中,字怀(又称“字谷”)指字母构造中的全封闭或半封闭区域。 拉丁字母中包含有封闭字怀的有A、B、D、O、P、Q、R、a、b、d、e、g、o、p和q, 包含开放字怀的有c、f、
  • 苯酚苯酚(化学式:C6H5OH,PhOH),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晶体。有毒。苯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
  • 酪浆酪浆(英语:Buttermilk),又称酪乳、白脱牛奶,是牛奶制成牛油之后剩余的液体,有酸味。现代出现的制作工艺就在牛奶加入乳酸菌。过去常直接饮用,目前多用作糕点的配料。酪乳的基础是奶
  • π重叠重叠(英语:Stacking,又译堆积)在超分子化学中是指芳香性分子的一类排列堆积形式。例如DNA中连续性碱基的堆积系统,或是某些具有两个非极性环的酵素,会以π轨道重叠的方式而堆积在
  • D-M174单倍群D-M174(英语:Haplogroup D-M174)又名D1(ISOGG 2019),是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群之一,源于单倍群D。单倍群D1于距今约6万年前首次出现于亚洲。其与单倍群E同样源于M168突变的基础
  • 义大医院义大医疗财团法人(法人登记名称),所属医疗机构包含义大医疗财团法人义大医院(简称义大医院)、义大医疗财团法人义大癌治疗医院(简称义大癌治疗医院)、义大医疗财团法人义大大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