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族

✍ dations ◷ 2025-04-10 05:54:29 #邹族
邹族(邹语:Cou),日治时期与战后初期称为曹族:104,为台湾南岛语族的一支。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伊能嘉矩在与粟野传之烝合撰的《台湾蕃人事情》中,将台湾原住民族分为七族与平埔族,并首先以“ツオオ”为邹族族名:78。四十四年(1911年)台湾总督府蕃务本署在其出版的《Report on the Control of the Aborigines in Formosa》报告书中,使用“Tsuou”作为邹族的官方族群名称:79。昭和十四年(1939年)鹿野忠雄提出将邹族分为北邹亚族与南邹亚族,其中北邹亚族分为鲁富都蕃、达郡蕃、图富雅蕃与伊姆兹蕃;南邹亚族分为四社蕃与简仔雾蕃。:85、87邹族人的观念里拥有会所、能够举行全部落性祭仪的社群才有资格称为大社,也才是一个完整的政治实体。其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邹族并没有阶级制度,却有几个特殊地位的人物:邹族的集会场所称为“Kuba(库巴)”,但仅该部落之男性可以进入,非该部落者及女性皆不得进入。 拉阿鲁哇族的男子聚会所称为“Tapulailia”。邹族部落中最重要的祭仪为“播种祭”、“homeyaya (小米收获祭)”与“mayasvi (玛雅士比、战祭)”三大祭仪。邹族一年一度的mayasvi (玛雅士比),目前分由达邦及特富野分别举行祭典仪式,mayasvi又译为战祭。相传上古时代,哈莫(Hamo)神降临至大地。哈莫神用力摇动着枫树,枫树的叶子掉落后变成人类,成为邹族与马雅族(Maya,居于嘉义平原的原住民)的祖先;后哈莫神又摇动茄苳树,树叶落地亦变成人类,成为汉族的祖先(一说叶子为果实)。:29、30古时平地有一青年入山打猎,遇到一头大鹿,青年放箭射鹿,鹿负伤而逃,后青年尾随其后,不知不觉天色已晚,青年不小心失足落入山谷,昏迷不醒。翌日清醒后,青年发现身旁有一大蛇正为己疗伤,为感念蛇的救命之恩,遂与其结为夫妇。一年后两者生下许多子女,皆为人形,数年后青年厌倦山中生活,且不愿以蛇为妻,故借口打猎逃回平地。蛇为了报复青年,便将子女吞食,这时其中恰好有男女各一人离母亲较远,得以乘机逃跑,成为邹族的祖先。:36古时候神由天上降下,居住于草原。一日,制造出两个茅草人,两个茅草人随即变成一男一女。后这对男女繁衍子孙,成为邹族的始祖。:150

相关

  • 黑棘皮症黑色棘皮症(拉丁语: Acanthosis nigricans),又名棘皮症、黑棘皮症、棘皮病等,常伴有肥胖的一种皮肤病变。属副肿瘤性疾病、先天性/发育性病症,病发部位多于皮肤、皮下、外分泌、
  • 邻二氮菲邻二氮菲,即“1,10-邻二氮杂菲”,也称邻菲罗啉、邻菲啰啉、邻菲咯啉,是一种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它是一个双齿杂环化合物配体,类似于2,2'-联吡啶,会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很稳定
  • 以弗所的索拉努斯索兰纳斯(英语:Soranus),约于公元1世纪至公元2世纪前后活动。生于以弗所的希腊医生,2世纪上半期行医并著有医学著作。现仅存的几部作品(用希腊语撰写)中包括四卷有关妇科的《论妇女
  • 增生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即指血液中某种细胞增生过多引起其他细胞成分相对减少的贫血。包括三大类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增生性贫血
  • 连接组学连接组学(Connectomics)绘制与研究神经连接组(connectome):这是一种刻画有机体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和眼)的连接方式的完整线路图。由于这些结构极其复杂,高效筛选的神经成像和组织学方
  • 软木塞软木塞指的是用含有软木脂而不渗水、柔软而有浮力的木质制成的木塞。常用作葡萄酒瓶塞,而选材主要是西班牙栓皮栎。葡萄牙的牧场(Dehesa)每年出产全球一半的软木塞,而该国的Cort
  • 乔托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约1267年-1337年1月8日),意大利画家与建筑师,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西方绘画之父"。在英文称呼就如
  • 杰克·施泰因贝格尔杰克·施泰因贝格尔(德语:Jack Steinberger,1921年5月25日-),生于德国巴特基辛根,德国裔美国物理学家。1962年他与利昂·莱德曼和梅尔文·施瓦茨一起发现了
  • 雷恩美术馆雷恩美术馆(法语:Musée des beaux-arts de Rennes)是位于法国雷恩的一座美术馆。和法国大多数美术馆相同,雷恩美术馆也是创建于法国大革命时期(1794年)。当时美术馆展示雷恩市内
  • 中西伯利亚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俄语:Среднесиби́рское плоского́рье)是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的一个火成岩(具体称为洪水玄武岩)高原,介于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