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邹族
✍ dations ◷ 2025-08-09 15:50:12 #邹族
邹族(邹语:Cou),日治时期与战后初期称为曹族:104,为台湾南岛语族的一支。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伊能嘉矩在与粟野传之烝合撰的《台湾蕃人事情》中,将台湾原住民族分为七族与平埔族,并首先以“ツオオ”为邹族族名:78。四十四年(1911年)台湾总督府蕃务本署在其出版的《Report on the Control of the Aborigines in Formosa》报告书中,使用“Tsuou”作为邹族的官方族群名称:79。昭和十四年(1939年)鹿野忠雄提出将邹族分为北邹亚族与南邹亚族,其中北邹亚族分为鲁富都蕃、达郡蕃、图富雅蕃与伊姆兹蕃;南邹亚族分为四社蕃与简仔雾蕃。:85、87邹族人的观念里拥有会所、能够举行全部落性祭仪的社群才有资格称为大社,也才是一个完整的政治实体。其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邹族并没有阶级制度,却有几个特殊地位的人物:邹族的集会场所称为“Kuba(库巴)”,但仅该部落之男性可以进入,非该部落者及女性皆不得进入。
拉阿鲁哇族的男子聚会所称为“Tapulailia”。邹族部落中最重要的祭仪为“播种祭”、“homeyaya (小米收获祭)”与“mayasvi (玛雅士比、战祭)”三大祭仪。邹族一年一度的mayasvi (玛雅士比),目前分由达邦及特富野分别举行祭典仪式,mayasvi又译为战祭。相传上古时代,哈莫(Hamo)神降临至大地。哈莫神用力摇动着枫树,枫树的叶子掉落后变成人类,成为邹族与马雅族(Maya,居于嘉义平原的原住民)的祖先;后哈莫神又摇动茄苳树,树叶落地亦变成人类,成为汉族的祖先(一说叶子为果实)。:29、30古时平地有一青年入山打猎,遇到一头大鹿,青年放箭射鹿,鹿负伤而逃,后青年尾随其后,不知不觉天色已晚,青年不小心失足落入山谷,昏迷不醒。翌日清醒后,青年发现身旁有一大蛇正为己疗伤,为感念蛇的救命之恩,遂与其结为夫妇。一年后两者生下许多子女,皆为人形,数年后青年厌倦山中生活,且不愿以蛇为妻,故借口打猎逃回平地。蛇为了报复青年,便将子女吞食,这时其中恰好有男女各一人离母亲较远,得以乘机逃跑,成为邹族的祖先。:36古时候神由天上降下,居住于草原。一日,制造出两个茅草人,两个茅草人随即变成一男一女。后这对男女繁衍子孙,成为邹族的始祖。:150
相关
- 中大西洋区中大西洋州份(英语:Mid-Atlantic), 通常是指美国境内的在新英格兰和美国南大西洋地区之间的地区。根据不同来源,有不同的定义,它一般包括纽约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特拉华
- 南亚语系南亚语系旧称孟—高棉语系,也译作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或澳亚语系),是世界主要语系之一。该语系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比哈尔邦和尼科巴群岛、孟加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使用
- 倍足纲马陆(英文:Millipede),又称千足虫、千脚虫、马䗃、马蚿、马
- 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指一种群体,这种群体倾向从一处移居到另一处,甚少定居于一地。游牧是最早的人类社会形式,主要为狩猎采集。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游牧民族,在农业产生之后,游牧民族逐渐定居
- 卵囊顶复门物种的生命周期包括以下各个阶段:作为一组细胞内寄生虫,顶复门的生命周期阶段让它们透过演化去适应它们所暴露于的各种复杂的环境下生存。簇虫亚纲的身细胞内都有营养体
- 马累马累(迪维希语:މާލެ;/ˈmɑːleɪ/, 当地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
- 东京时间日本标准时间(日语:日本標準時;英语:Japan Standard Time;缩写:JST)是日本所采用的标准时间,比世界协调时快九小时(即UTC+9),与韩国标准时间、印尼东部时间(英语:Time in Indonesia)、雅库
- 帝国议会最终会议19世纪的德国教会世俗化运动是将教会的财产转移给君主的过程,改变了教会一直以来在经济上富裕的状态,带来各种正面及负面的影响。德意志帝国在18世纪末是由大约300个国度和小
- 马戏团马戏团(英语:Circus),一般指包括有杂技、受训过的动物、小丑、魔术及其他特技的表演,以娱乐观众为目的。桓宽《盐铁论》有“马戏斗虎”的记载。唐代马戏表演“透剑门伎”,表演者乘
- 3-甲基-2-戊醇3-甲基-2-戊醇(英语:3-Methyl-2-pentanol,IUPAC名:3-methylpentan-2-ol)是一种六碳醇,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因而存在四种立体异构体(2R3R、2R3S、2S3R、2S3S)。3-甲基-2-戊醇是蛇麻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