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之战

✍ dations ◷ 2025-04-04 05:54:23 #维也纳之战
神圣同盟: 波兰立陶宛联邦  神圣罗马帝国匈牙利王国奥斯曼帝国 帝国附属国:维也纳之战(德语:Schlacht am Kahlenberg、波兰语:Bitwa pod Wiedniem或Odsiecz Wiedeńska、土耳其语:İkinci Viyana Kuşatması、乌克兰语:Віденська відсіч(Viděns'ka Vidsič))发生于1683年9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与波兰立陶宛联邦联军对围困维也纳两个月的奥斯曼帝国军队进行的一场解围之战。这场阻止了奥斯曼帝国攻入欧洲行动的战役被视为奥斯曼帝国向外扩张的句点,并维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欧的霸权。攻占维也纳城早已是奥斯曼帝国的战略抱负,因为其联锁控制着多瑙河(黑海到西欧)南欧与陆上(东地中海到德国)贸易路线。在此由显要的科普鲁律家族支持的第二次围攻期间前(第一次发生于1529年),奥斯曼帝国执行了大量的后勤准备,包括修建通往神圣罗马帝国与其后勤中心的桥与道路,运输来自全奥斯曼帝国各地的弹药、火炮与其他资源到这些中心并进入巴尔干半岛。1679年起瘟疫已在维也纳肆虐。这场大规模的战争由波兰国王扬三世·索别斯基率领的波兰-奥地利-德意志军队获得胜利,他们打败了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巴沙率领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奥斯曼帝国军队于1683年7月14日开始围困维也纳,军队大约有138,000人(虽然大部分并没有参与战斗,而且当中只有50,000名具作战经验的士兵,其余是作支持的兵员)。当中决定性的一战发生于9月12日,神圣同盟有70,000人的援军抵达,对抗奥斯曼军队。联军由以下的军队组成:而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扬三世是这支联军的主帅。联军在9月12日抵达维也纳,但是他们没有立刻进攻围城中的奥斯曼人,而是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小心的移动位置,选择有利的地形。在几波试探性的交锋后,扬三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并大约在下午三点后下令全军冲锋。由于穆斯塔法的疏忽,奥斯曼人几乎没有准备任何野战防御工事来应付援军从背面来的攻势,使得以步兵为主的奥斯曼部队,必须在毫无屏障的开阔地形上直接承受波兰骑兵的正面攻击,奥斯曼部队阵型完全瓦解,往东方溃退。1683年的维也纳战役被史学家公认为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奥斯曼帝国在过去虽然也曾吃过败仗,但除了1571年的勒班陀战役外从没有受过如此惨重的打击,从此以后帝国在欧洲被迫转攻为守。战役结束后,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巴沙被苏丹穆罕默德四世处死,但苏丹本人也在四年后因为第二次莫哈奇战役的失败而被废黜。这场战役是中欧的多个王国与奥斯曼帝国持续300年的争斗以来的一次转折点。维也纳之战后,由教宗英诺森十一世主导的第五次神圣同盟对奥斯曼帝国发起了长达16年的大土耳其战争。奥斯曼帝国在战争中节节败退,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逐步从奥斯曼帝国中夺回匈牙利南部和特兰西瓦尼亚,当中并消灭了大量奥斯曼军队。1699年,双方签订和约,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对欧洲的扩张。

相关

  • 科赫巴大起义巴尔科赫巴起义,也称巴柯巴之乱,是公元132年-135年发生于罗马帝国犹太行省的一次叛乱事件。此次战争是罗马帝国境内犹太人发起的第三次(如果不计主要不在犹太行省发生的克托斯战
  • 叶绿素叶绿素是存在于植物、藻类和蓝藻中的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将叶绿素离子化。产生的化学能被暂时储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并最终将二氧化碳和水转
  • 惠能法融牛头宗|弘忍东山宗 – 神秀北宗禅|惠能南宗禅 – 北荷泽宗|南洪州宗|南石头宗|保唐宗惠能系曹溪南宗 –惠能(638年-713年),又作慧能,俗姓卢,河北范阳人,是一位汉传佛教禅门南宗祖
  • 住房与城市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是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主管,主要掌管美国的住房和城市发展政策。林登·约翰逊签署法律条文之后正式生效。它的责任是“增加住房拥有率、支持社区
  • 阿根廷阿根廷华人指的是中国血统的阿根廷公民。阿根廷华人群体是阿根廷成长最快的群体之一。截至2010年,这个群体已由120000人组成。来阿根廷的华人主要有两波。第一波移民在20世纪
  • 拟抗体拟抗体是一种功能与抗体类似,但结构与之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有机化合物,它可以与抗原特异结合。通常它是人造的肽或者蛋白质,摩尔质量介于3至20kDa之间。有些氨基酸和小分子也被
  • 酸碱质子理论酸碱质子理论,又称布仑斯惕-劳里酸碱理论(英语:Brønsted–Lowry acid–base theory),是丹麦化学家约翰内斯·尼古劳斯·布仑斯惕和英国化学家托马斯·马丁·劳里于1923年各自独
  • 沙漏沙漏是一种计时仪器,又有沙钟、沙壶等别称。沙漏通常由两个连在一起的流沙池组合而成,而内里则视乎计算的时间密封装有一定的流沙。形状各有不同,最传统及普遍的是漏斗形(大概和
  • 全球变暖的效应人们预测中全球变暖的效应'对环境以及人类的生活影响深远。它首要表现为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并且引发一系列次级效果,例如海平面上升、农业分布的改变、恶劣气候的增加以及热
  • 林铣十郎林铣十郎(1876年2月23日-1943年2月4日),日本陆军大将,第33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陆军大学毕业,留学德国。1930年任朝鲜军司令官。九·一八事变时与关东军配合,擅自出动军队,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