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之战

✍ dations ◷ 2024-07-03 07:22:20 #维也纳之战
神圣同盟: 波兰立陶宛联邦  神圣罗马帝国匈牙利王国奥斯曼帝国 帝国附属国:维也纳之战(德语:Schlacht am Kahlenberg、波兰语:Bitwa pod Wiedniem或Odsiecz Wiedeńska、土耳其语:İkinci Viyana Kuşatması、乌克兰语:Віденська відсіч(Viděns'ka Vidsič))发生于1683年9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与波兰立陶宛联邦联军对围困维也纳两个月的奥斯曼帝国军队进行的一场解围之战。这场阻止了奥斯曼帝国攻入欧洲行动的战役被视为奥斯曼帝国向外扩张的句点,并维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欧的霸权。攻占维也纳城早已是奥斯曼帝国的战略抱负,因为其联锁控制着多瑙河(黑海到西欧)南欧与陆上(东地中海到德国)贸易路线。在此由显要的科普鲁律家族支持的第二次围攻期间前(第一次发生于1529年),奥斯曼帝国执行了大量的后勤准备,包括修建通往神圣罗马帝国与其后勤中心的桥与道路,运输来自全奥斯曼帝国各地的弹药、火炮与其他资源到这些中心并进入巴尔干半岛。1679年起瘟疫已在维也纳肆虐。这场大规模的战争由波兰国王扬三世·索别斯基率领的波兰-奥地利-德意志军队获得胜利,他们打败了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巴沙率领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奥斯曼帝国军队于1683年7月14日开始围困维也纳,军队大约有138,000人(虽然大部分并没有参与战斗,而且当中只有50,000名具作战经验的士兵,其余是作支持的兵员)。当中决定性的一战发生于9月12日,神圣同盟有70,000人的援军抵达,对抗奥斯曼军队。联军由以下的军队组成:而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扬三世是这支联军的主帅。联军在9月12日抵达维也纳,但是他们没有立刻进攻围城中的奥斯曼人,而是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小心的移动位置,选择有利的地形。在几波试探性的交锋后,扬三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并大约在下午三点后下令全军冲锋。由于穆斯塔法的疏忽,奥斯曼人几乎没有准备任何野战防御工事来应付援军从背面来的攻势,使得以步兵为主的奥斯曼部队,必须在毫无屏障的开阔地形上直接承受波兰骑兵的正面攻击,奥斯曼部队阵型完全瓦解,往东方溃退。1683年的维也纳战役被史学家公认为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奥斯曼帝国在过去虽然也曾吃过败仗,但除了1571年的勒班陀战役外从没有受过如此惨重的打击,从此以后帝国在欧洲被迫转攻为守。战役结束后,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巴沙被苏丹穆罕默德四世处死,但苏丹本人也在四年后因为第二次莫哈奇战役的失败而被废黜。这场战役是中欧的多个王国与奥斯曼帝国持续300年的争斗以来的一次转折点。维也纳之战后,由教宗英诺森十一世主导的第五次神圣同盟对奥斯曼帝国发起了长达16年的大土耳其战争。奥斯曼帝国在战争中节节败退,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逐步从奥斯曼帝国中夺回匈牙利南部和特兰西瓦尼亚,当中并消灭了大量奥斯曼军队。1699年,双方签订和约,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对欧洲的扩张。

相关

  • 灵长目源性灵长目(学名:Primates)是哺乳纲的一个目,在生物分类学上,可以再细分原猴及简鼻亚目(包括人)。灵长目的始祖住在热带雨林的树上,许多灵长目的特征表现了其适应三维立体环境的能力,大部
  • 生物战生化武器,旧称细菌武器,是指用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农作物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依赖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克制对有生力量发挥杀伤作用。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炸弹、火
  • 秦汉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秦朝和汉朝的并称,该时期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废除西周封建制,确立了中央集权。秦汉两朝建立了“天下国家”体制,是塑造中国的民族性格的时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俄语:Красноя́рский край,罗马化:Krasnoyarsky krai)位于西伯利亚中部,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根据2005年4月17日的公民投票,两个主体级
  • 虚构科技虚构科技是不存在的科技。它可以是一个思想或者是尚未开发的科技,它亦可以是一个在小说中使用的虚构元素。为了在行业中领先,因而逐步发展的创新科技。即使它尚未可能被制造,确
  • 地板地板原指铺在地面的木板、地砖或塑胶板,因翻译名词后泛指地面、底部、基底等。地板可以指山洞泥的表面,或采用现代技术的多层次表面。地板可能是石,木,竹,金属,或任何其他可容纳一
  • 芦竹碱芦竹碱(英语:gramine)又名禾草碱,是一种吲哚族生物碱,有毒。
  • 子午线经线也称子午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线上的半圆弧。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
  • 1944)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民主党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民主党1944年美国总统大选是第40届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 它于1944年11月7日星期二举行。选举发生在第二次世界
  • 奥托·罗伯特·弗里施奥托·弗里施(德语:Otto Frisch,皇家学会会士, 1904年10月1日-1979年9月22日),奥地利-英国物理学家,1940年与鲁道夫·佩尔斯合作设计出原子弹爆炸的理论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