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钊

✍ dations ◷ 2025-07-21 05:13:36 #吴钊

吴钊(1935年12月28日—),江苏苏州人,中国泛川派、虞山吴派古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史学家。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曾受邀前往各国讲学。

吴钊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2月2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吴家亦是当地望族,其父曾师从吴兰荪学习古琴。吴钊是家里的长子,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惟幼弟早夭。幼年时,他曾接受父亲家的传统私塾和母亲家更为推崇教会学校的教育。后来搬家到北京读中学。1953年师从查阜西学习古琴,并结识了一些当时北京的音乐界名流如李廷松、蒋风之、潘怀素等。1955年进入南开大学攻读历史,并由查阜西推荐、师从当时在天津中央音乐学院的吴景略继续学习古琴。四年后毕业,进入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杨荫浏学习中国音乐史。

1964年决定出版第一部著作《中国古代音乐小史》,书尚未发行时文化大革命爆发,查阜西、吴景略、杨荫浏皆被下牛棚。而吴钊独免,只得下乡劳动了之。而他并没有随身携带古琴,而是带着一把琵琶。文革结束后,刘东升在其《中国古代音乐小史》的基础上增写近代部分,合成《中国音乐史略》。

1983年由汪星伯经吴兆基赠琴“风雷”。1985年开始担任中国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古琴研究会秘书长。1987年之1989年间在中国艺术研究所的音乐史研究室担任主任一职。卸任后继续担任研究员,此外亦升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1年担任中国琴会会长,后来由李祥霆继任。此外也是全国业余古琴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主任。

1988年、1990年、1994年分别前往菲律宾大学音乐学院、密歇根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中心、国立艺术学院讲学。千禧年后再度前往台湾,于2005年至2006年往南华大学音乐学系、台湾大学历史系与音乐学研究所讲学。此外亦曾在菲律宾、美国、法国、德国、荷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及港、澳等地出席古琴相关会议。2008年2月当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相关

  • 台北市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列表
  • 法尔斯法尔斯省(波斯语:فارس)是伊朗三十一个省份之一。面积122,608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四。人口约4,323,000(2004年数据);首府位于设拉子市。法尔斯省位于伊朗南部;并与以下多
  • 韦尔德县韦尔德县 (Weld County, Colorado)是美国科罗拉多州北部的一个县,北邻内布拉斯加州和怀俄明州。面积8,443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80,936人,2005年人口为22
  • 柯华葳柯华葳(1953年-),台湾女性教育学者,现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曾担任国家教育研究院院长。柯华葳在国立政治大学教育学系获得学士学位以后,前往美国分别在威斯康辛大
  • 阿尔多·纳迪阿尔多·纳迪(意大利语:Aldo Nadi,1899年4月29日-1965年11月10日),意大利男子击剑运动员。他在1920年夏季奥运会击剑比赛中获得3枚金牌和1枚银牌。他的哥哥内多·纳迪同样也是一名
  • 潮州话音系学潮州话音系包含声母、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除了韵腹和声调,其他音节的元素都并非必要。故此,韵腹只要配合声调,就可以自成音节。以下分析列出潮州话拼音、国际音标(.mw-parser
  • 弗朗科·巴蒂亚托弗朗西斯·"弗朗科"·巴蒂亚托(意大利语:Francesco "Franco" Battiato,1945年3月23日-2021年5月18日),是一名意大利创作歌手、作曲者、电影制片人,他还曾以化名苏潘·巴尔扎尼(Süphan Barzani)的身份担任画家。巴蒂亚托的歌曲具有神秘主义、哲学和宗教的主题,其音乐风格多样,如实验流行音乐(英语:Experimental pop)、电子音乐、前卫摇滚和新浪潮。几十年来,他一直是意大利最受欢迎的词曲创作人之一,绰号为“Il Maestro”(“大师”或“老师”)
  • 尔约·维萨拉尔约·维萨拉,或译为于尔约·外伊塞莱(芬兰语:Yrjö Väisälä, ( 聆听),1891年9月6日-1971年7月21日),是一位芬兰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维萨拉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天文学系,指导教授是安德斯·唐纳。维萨拉的主要贡献是光学方面,但他在大地测量学、天文学和光学气象学也有相当贡献。他因此获得绰号“图尔拉(天文台/光学实验室)的魔术师”。另有一本同名的芬兰书籍就是描述他的光学成就。他的两位兄弟分别是数学家卡勒·维萨拉(芬兰语:Kalle Väisälä)和气象学家维尔霍·维萨拉(英语:Vilh
  • 大木作大木作,又称大木匠,是指木建筑的营造工艺。凡与建筑整体木框架构有关的构件的规格,工料、归入大木作范围。东亚传统大木作多运用榫卯结构。大木作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李诫《营造法式》,其中将建筑的木料工程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两大类,大木作包括材,斗拱,栋,梁,柱,椽,檐,平坐,铺作,阑额,阳马,举折等。。大木作在《营造法式》中占据最多篇幅,是全书的重心;大木作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心。《清代匠作则例》沿用大木作的称呼,有时也称为大木作法。清代大木作包括檐柱,,桃尖,天花梁,抱头梁,穿插,牙梁金柱,同梁,单步梁,随梁,抹角
  • 觉 (佛教)觉(巴利文与梵语:बोधि,罗马化:),又译为悟或道,音译为菩提,合文作�或�,佛教术语,字面意思是“觉悟”,了解事物的本质,是指不再生死轮回,从而导致涅槃的觉悟与智慧。释迦牟尼正是因为成就这种觉悟而成正果,世称佛陀。遵从佛陀的经教可修成菩提,按部派佛教的说法即成为阿罗汉,按大乘佛教的说法即成为佛,所以修证菩提是佛教徒的崇高理念。在梵语中,Bodhi是一个抽象名词。源自于动词字根 ,字面意义为醒过来、醒觉、注意、知道或了解。巴利语动词 ,梵文动词 (知道、了解)或 (了解)都来自这个字根。一个已经觉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