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

✍ dations ◷ 2025-04-04 08:03:32 #摩洛
摩洛,是一位上古近东神明的名号,其拉丁字母拼写形式有多种,包括Moloch、Molech、Molekh、Molek、或Moloc等。摩洛的古代希伯来文词根为מולך,拉丁字母形式为m-l-k(古希伯来文无元音字母)。此神与火祭儿童有关;摩洛盛行于上古的地中海东南岸地区,包括迦南人、亚扪人、希伯来人、腓尼基人乃至黎凡特和北非的很多其他民族都知道这位神明。在当代欧美语言,"Moloch"摩洛这个词有特定的引申义,指代需要极大牺牲的人物或者事业。希伯来文字母组合מולך(m-l-k)通常代表马利克(melek,原西北塞姆语malku),意译为国王。但一旦mlk注音作 mōlek,正如公元后的Masoretic圣经写本中出现的实例,在这种情况下,mōlek在七十士译本、Aquila of Sinope希腊文圣经译本以及中东的Targum亚兰文圣经译本中,其希腊文形式作Μολοχmolokh(对应原西北塞姆语Mulku)。这种形式经常以复合形式四辅音lmlk出现。l-其实是希伯来文的介词,意义同英语的 "to",但l-也常常有英语"for" 或 "as a(n)"的意思。对应的,可以将lmlk译为“靠近摩洛”、“为了摩洛”或者“作为摩洛”。也有一个例子hmlk,意为摩洛自立。如果没有其他信息,根本无法区分mlk是王的意思还是摩洛神的意思,学者们有时参照Masoretic圣经写本的注音符号来区别含义。Moloch摩洛历来被解释为一位神明的名号。也许这位神的头衔是“王”。但希伯来人在贬低此神的时候,故意将其名号读作Molek,而不是Melek。Molek这种读法,是将希伯来文单词bosheth(耻辱)的元音插入其mlk辅音组合中。冯象因此将此神的名号汉译为“耻王”。在希伯来圣经《列王纪上》的第11章第7节,讲到所罗门王在信仰上背离耶和华,其中提到了摩洛神。《列王纪上》的第11章第7节的和合本中译文作:“所罗门为摩押可憎的神基抹和亚扪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对面的山上建筑邱坛。”“摩洛”的经文原文作lmlk。然而在希伯来圣经的其他篇章,亚扪人的神名为Milcom,在和合本《列王纪上》的第11章第33节译为米勒公,而在和合本《西番雅书》的第1章第5节将同一个名号译为“玛勒堪”。这两处亚扪人神的名号不是Moloch摩洛。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将《列王纪上》的第11章第7节的lmlk改作Milcom,七十士译本的译者将此处的lmlk视为希伯来文献的传抄舛误。部分圣经的英文译本跟随七十士译本将此处写作Milcom。Milcom的希伯来原文形式也可以意为“他们(亚扪人)的王”。因此不能完全确定这些章节涉及的是亚扪王还是亚扪的神米勒公。腓尼基城邦推罗的巴力神,也就是“城市之神”Melqart,大致为以色列王亚哈家族崇拜的巴力神,亚哈在撒玛利亚为巴力建庙见《列王纪上》的第16章第32节。部分人士认为这位Melqart神以及Moloch神都是亚扪人的神Milcom,其他包含mlk的神名都是这一系的。在希伯来圣经《阿摩司书》第5章第26节,英文新修订标准版圣经(NRSV)此节作:“You shall take up Sakkuth your king, and Kaiwan your star-god, your images, which you made for yourselves . ”但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将your king改作Moloch。这也许是个抄写错误。但这节内容又现于基督教新约《使徒行传》第7章第43节,NRSV本作:“You took along the tent of Moloch, and the star of your god Rephan, the images that you made to worship .”古代文献提及摩洛神,经常会伴随烧献儿童的记载。对烧献儿童,传统的解释是将作为祭品的儿童在摩洛神前活活烧死。但也有人认为并非如此,而是用火进行的一种净化仪式,当然比较危险一些。提及烧献儿童而没有提到摩洛神名号的记载也有,例如《申命记》第12章第31节、《申命记》第18章第10节到第13节、《列王纪下》第21章第6节、《以西结书》第20章第26节和第31节和《以西结书》第23章第37节。所以这种仪式是有较多记载的。类似的有希腊神话的忒提斯和阿基里斯母子的故事,以及狄密特和得摩丰的故事。

相关

  • 风湿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风湿病学或称风湿病专科(英语:Rheumatol
  • 硫血红蛋白硫血红蛋白为一种血红蛋白的变体,本身呈绿色,当它形成后便不能转回正常的血红蛋白。即使很少分量的硫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存在,亦会造成发绀。其出现是罕见的现象,硫化氢(或硫离子)和
  • 自然自然(英文:Nature),是指不断运行演化的宇宙万物,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两个相辅相成的体系。人类所能理解地自然现象有:生物界的基因模因、共识主动、意识行为、社会活动和生态系统
  • 孢子孢子(英语:Spore,汉语拼音:bāo-zǐ,注音符号:ㄅㄠ ㄗˇ)是一种脱离亲本后能发育成新个体的单细胞或少数细胞的繁殖体。孢子一般有休眠作用,能在恶劣的环境下保持自有的传播能力,并再
  • 双名制命名法二名法(英语:Binomial Nomenclature,Binominal Nomenclature 或 Binary Nomenclature),又称双名法,依照生物学上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所给定的学名之形式,自林奈《植物种志》(1753
  • 伊斯兰教的先知穆斯林认为先知(阿拉伯语:نبي)是凡人,是真主派遣的。每位先知都带来了伊斯兰式的基本信息,包括独一造物主的信仰,避免偶像崇拜与罪恶。他们都向大众传播伊斯兰教,并告知将出现见
  •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SIPRI)是一个致力于研究冲突,军备,军备控制以及裁军的国际独立机构。该研究所于1966年创立。根据
  • 空军航空技术学院空军航空技术学院(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为航院或航技学院,属于学士制并附设专科部军事学校,于2001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评鉴改制为技术学院,并于2002年8月1日改
  • 阿匹斯阿匹斯(英语:Apis (god))。古埃及孟斐斯神祇之一。为一公牛形象,其事迹反映于托勒密王朝时期祭司历史学家曼内托的著述中,亦于相关的文物中得到出现,具有重大地宗教影响与历史意义
  • 认罪协商认罪协商为刑事程序中,被告与检察官所达成的一种协议。透过认罪协商机制,使被告有机会选择,让自己最后遭到起诉的罪名,比原先所受的指控为低,亦即所谓的“控诉协商”;亦或是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