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光电子学

✍ dations ◷ 2025-11-12 10:09:25 #电子学

压电光电子效应 是利用在压电半导体材料中施加应变所产生的压电电势来控制在金属-半导体接触或者PN结处载流子的产生,传输,分离以及/或者复合,从而提高光电器件(例如光子探测器、 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 )的性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王中林教授于2010年提出了这种效应的基本原理。

当一个P型半导体和一个N型半导体形成一个结,P型那一侧的空穴和N型那一侧的电子趋向于在界面区域重新分布以平衡局域电场,这将导致一个电荷的耗尽层。在结区,电子和空穴的扩散以及复合强烈的受到局域电场分布的影响,而它与器件的光电子特性联系紧密。界面处存在的压电电荷会引入三种效应:由于引入的局域电场所导致的局域能带的移动、存在于压电半导体材料中的极化所导致的结区中能带的倾斜、以及为了平衡局域压电电荷局域电荷载流子进行重新分布所导致的电荷耗尽区的变化。在N型的半导体区域,结区中正的压电电荷降低能带,而负的压电电荷提高能带。 由于压电电势所导致的局域能带的改变可能会对电荷的俘获产生影响,从而使得电子-空穴的复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对于提高发光二极管的效率非常有用。而且,倾斜的能带趋向于改变向着结区移动的载流子的迁移率。

用于压电光电子学的材料应该具备三种基本的性质:压电效应、半导体特性以及光激发特性。典型的是具有纤锌矿结构的材料,例如氧化锌、氮化镓和氮化铟。压电效应,光激发和半导体特性之间三者的耦合是压电电子学(压电效应-半导体特性耦合),压电光子学(压电效应-光子激发耦合),光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压电效应-半导体特性-光激发耦合)的基础。这些耦合效应的核心是压电材料中产生的压电电势。

相关

  • 亨利·德图卢兹-洛特雷克亨利·马里·雷蒙·德·土鲁斯-劳特累克-蒙法(法语:Henri Marie Raymond de Toulouse-Lautrec-Monfa,1864年11月24日-1901年9月9日),简称亨利·德·土鲁斯-劳特累克(Henri de Toulo
  • 葡萄膜葡萄膜是眼球壁的中间层,由这层膜像一个紫黑色、又圆又软的葡萄而得名。由于该层富含色素和血管,也叫色素膜、血管膜。它由前部的虹膜、中部的睫状体和后部的脉络膜构成。其主
  • 跋提跋提(梵语:Bhadrika;巴利语:Bhaddiya),又译为拔提、婆提、跋提黎迦、跋提唎加、婆帝利迦、婆提梨迦,意译为小贤、善贤、仁贤、有贤。出身释迦族,释迦牟尼的堂弟,故也称为跋提释王。为
  • 乙酸钐乙酸钐是钐的乙酸盐,化学式为Sm(CH3COO)3,别名醋酸钐,存在无水物和四水合物。其四水合物可由氧化钐在50%乙酸溶液中溶解,结晶、真空干燥得到。混阴离子乙酸盐Cl2·H2O和Cl可分别
  • 吴元涤吴元涤(?-20世纪),字子修,江苏江阴人,生物学家。毕业于江苏师范学堂优级选科博物科,先后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1927年9月,第四中山大学区苏州中学成立,吴元涤谢绝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 英寸汞柱英寸汞柱或英寸水银柱(符号:inHg和"Hg)是压强的量度单位。在美国,它仍然用于天气报告、制冷和航空,作为气压单位。它被定义为在32 °F(0 °C)和标准重力加速度下,1英寸高的水银圆
  • 厚檐小檗厚檐小檗(学名:)是小檗科小檗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3,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开阔石坡上和向阳坡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蝇虎属见内文蝇虎() 是一种蝇虎科家族中的蜘蛛属(跳蜘蛛)。有长且平坦的卵形 头胸部,和前腹直截的长且平坦的卵形下腹。通常在树的树皮下面可以找到它们,特别是尤加利树。它的外表看起来
  • 陈敬宗明《三才图会》载《国子祭酒陈公像》陈敬宗(1377年-1459年),字光世。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明州府慈谿县(在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与北京国子监祭酒李时勉
  • 华盛顿间谍博物馆国际间谍博物馆(英语:International Spy Museum),是美国一家展示各种间谍装备和间谍活动史的私人博物馆。国际间谍博物馆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成立于2002年7月19日,该博物馆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