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光电子学

✍ dations ◷ 2025-10-22 23:36:31 #电子学

压电光电子效应 是利用在压电半导体材料中施加应变所产生的压电电势来控制在金属-半导体接触或者PN结处载流子的产生,传输,分离以及/或者复合,从而提高光电器件(例如光子探测器、 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 )的性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王中林教授于2010年提出了这种效应的基本原理。

当一个P型半导体和一个N型半导体形成一个结,P型那一侧的空穴和N型那一侧的电子趋向于在界面区域重新分布以平衡局域电场,这将导致一个电荷的耗尽层。在结区,电子和空穴的扩散以及复合强烈的受到局域电场分布的影响,而它与器件的光电子特性联系紧密。界面处存在的压电电荷会引入三种效应:由于引入的局域电场所导致的局域能带的移动、存在于压电半导体材料中的极化所导致的结区中能带的倾斜、以及为了平衡局域压电电荷局域电荷载流子进行重新分布所导致的电荷耗尽区的变化。在N型的半导体区域,结区中正的压电电荷降低能带,而负的压电电荷提高能带。 由于压电电势所导致的局域能带的改变可能会对电荷的俘获产生影响,从而使得电子-空穴的复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对于提高发光二极管的效率非常有用。而且,倾斜的能带趋向于改变向着结区移动的载流子的迁移率。

用于压电光电子学的材料应该具备三种基本的性质:压电效应、半导体特性以及光激发特性。典型的是具有纤锌矿结构的材料,例如氧化锌、氮化镓和氮化铟。压电效应,光激发和半导体特性之间三者的耦合是压电电子学(压电效应-半导体特性耦合),压电光子学(压电效应-光子激发耦合),光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压电效应-半导体特性-光激发耦合)的基础。这些耦合效应的核心是压电材料中产生的压电电势。

相关

  • 台湾闽南语推荐用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羟醛缩合羟醛缩合是一种有机反应:烯醇或烯醇负离子和羰基化合物反应形成β-羟基醛或者β-羟基酮,然后发生脱水得到共轭烯酮。羟醛缩合在有机合成当中很重要,它是形成碳碳单键的关键条件
  • 尼古拉·约瑟夫·居纽尼古拉·约瑟夫·居纽(法语:Nicolas-Joseph Cugnot 1725年2月26日-1804年10月7日)法国陆军工程师、发明家。1769年,他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1771年,居纽改进了蒸
  • 不朽的园丁《不朽的园丁》(英语:),2005年上映的英国电影,由费尔南多·梅里尔斯执导,拉尔夫·费因斯和蕾切尔·薇兹主演。此片改编自约翰·勒卡雷的同名小说,故事背景为肯亚的基贝拉(Kibera)贫民
  • 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英语:)是一部2018年美国科幻、反乌托邦、动作和惊悚电影,为韦斯·波尔执导,电影改编自詹姆斯·达许纳的同名小说。本片为2015年电影《移动迷宫:烧痕审判》
  • 哈里希-钱德拉哈里希-钱德拉(Harish-Chandra,1923年10月11日-1983年10月16日),是印度裔美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哈里希-钱德拉生于英属印度坎普尔(今属北方邦),曾担任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的助手,与
  • 鲤鱼旗鲤鱼旗(日语:鯉幟/こいのぼり)原本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武士家族,在端午(即农历五月五日)梅雨时期中的雨天,由希望生男孩的家庭在家门庭前用纸、布等描绘鲤鱼的图案,使之随风飘动,模仿鲤鱼
  • 视频视频(英语:video, videogram;法语:vidéogramme)是泛指将一系列的静态影像以电信号方式加以捕捉、纪录、处理、存储、发送与重现的各种技术。影音技术最早是从阴极射线管的电视系
  • 微服务微服务 (Microservices) 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是以专注于单一责任与功能的小型功能区块 (Small Building Blocks) 为基础,利用模块化的方式组合出复杂的大型应用程序,各功能区
  • 斐索实验斐索实验是阿曼德·斐索1851年进行的一项实验。他在本实验中测定了光在运动的水中的相对速度。为了确定介质运动对光速的影响,斐索使用了一台特制的干涉仪。基于当时盛行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