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闽南语常用名词

✍ dations ◷ 2025-08-09 09:28:04 #台湾闽南语常用名词
自郑氏东宁王朝到大清帝国统治时期,中国闽粤一带的移民大量进入台湾,其中以福建省南部的泉州府人以及漳州府人最为多数,使得闽南语逐渐取代了台湾原住民族诸语,成为了台湾最优势语言,使得今日台语成为台湾第一大母语。后台湾闽南话在日治时期更以“台湾话”称之。由于外来政权不断更迭,加上日治后,两岸逐渐隔阂,使得台湾闽南语在腔调上与原生闽南语有着些微差异,在语汇上也吸收了各时期政权以及原住民族的外来语,因此最后形成了与原生闽南语有差异的台湾话。下方整理出台语中与华语有着些微或较大差异的常用名词字词与华语字词间的对照,并采用台罗拼音为其标音。不过,需注意的是台语的部分名词也有地域性的差异。耳(仔):耳朵。 耳空:耳孔。 颔仔颈:脖子。 肩胛头:肩膀。 胸坎:胸膛、胸部。 心脏:心脏。 肺:肺脏。 胃:胃脏。 肝:肝脏。 腰尺:胰脏。 腰子:肾脏。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 小肠:小肠。 大肠:大肠。 盲肠:盲肠。 尻脊骿:背部。 尻川:臀部。 尻川口:肛门。 朖:男性生殖器。如“朖脬”(阴囊)、“朖鸟”(阴茎)。 膣:女性生殖器。亦做“膣屄”,被引申为骂人词汇机车。 跤头趺:膝盖。 跤目:脚踝。

相关

  • 猪链球菌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致病菌。病菌可经飞沫或伤口触碰而感染人类。病菌会入侵脑膜,使患者出现发烧、神志不清和昏迷等病征。由于猪链球菌可能会侵袭
  • 脱磷酸裸盖菇素脱磷酸裸盖菇素是一种致幻性蘑菇生物碱,与磷酸化的裸盖菇素共见于多数迷幻蘑菇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第一类精神药品。其精神作用多变,一般作用时间在3-8小时。可由裸盖菇素
  • 哈斯勒·惠特尼哈斯勒·惠特尼(英语:Hassler Whitney,1907年3月23日-1989年3月10日),美国数学家,专长为微分几何,早年研究图论。1982年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 法兰西共和国 (消歧义)法兰西共和国(法语: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即共和制的法兰西(法国),对该词可以有各种不同见解,大致上指的是:
  • 埃特尔格哈德·埃特尔(德语:Gerhard Ertl,1936年10月10日-),德国物理学家与物理化学家,在柏林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英语:Fritz Haber Institute of the Max Planck Soci
  • 伦敦爱乐乐队伦敦爱乐乐团(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是英国最大的管弦乐团,设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它也是戈林德伯恩歌剧节的常驻乐团。它也常在布莱顿圆顶和伊斯特本的国会剧院演出
  • 第三中间时期第八第十第三中间时期,即古埃及自法老拉美西斯十一世于公元前1070年代死后,至普萨美提克一世于前664年驱逐第二十五王朝的努比亚统治者、创立第二十六王朝之前的一段时期。这
  • 马丁·克拉普罗特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 (德语:Martin Heinrich Klaproth,1743年12月1日-1817年1月1日),是普鲁士王国的化学家。他是铀(1789年)、锆(1787年)、钛(1795年)、铈(1803年)等元素的发现者。
  • 许根俊许根俊(1935年-2008年1月8日),安徽歙县人,生物化学家。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他是九三学
  • 磷酸二羟丙酮二羟丙酮磷酸(英语: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DHAP)是一种生物化学分子,参与多种反应途径,包括卡尔文循环等多种植物生理代谢,以及糖解作用。在糖解作用里,DHAP是果糖-1,6-双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