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华
✍ dations ◷ 2025-11-27 18:11:41 #张华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父张平,曹魏时渔阳郡太守。张华幼年丧父,家贫然勤学,“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有“人伦鉴识”美称的刘讷见张华时感叹道:“张茂先我所不解。”曹魏末期,因愤世嫉俗而作《鹪鹩赋》,通过对鸟禽的褒贬,抒发自己的政治观点。《鹪鹩赋》引起巨大反响,阮籍叹其有王佐之才,张华自此名声鹊起。后在范阳郡太守鲜于嗣推荐下任职太常博士,又屡迁佐著作郎、长史兼中书郎等职。西晋取代曹魏后,又屡迁黄门侍郎,封广武县侯,官至司空。晋惠帝时,遭司马伦杀害。华诗今存32首。除少数描写自己的壮志和对贵族豪门的不满,有《情诗》5首,描写夫妇离别思念的心情。还编纂有《博物志》。《隋书·经籍志》录《张华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收有《张茂先集》。《博物志》有今人范宁校本10卷。咸宁元年(275年)时,灭蜀已12年,晋代魏也已10年,而“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往时”。相反,东吴则因国君孙皓“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名将,无所亲信”而“人人忧恐,各不自保”。征南大将军羊祜曾上疏晋武帝,要求伐吴,但众臣“苦谏不可”。咸宁四年(278年),羊祜病故,临终前推荐杜预接替自己。次年,益州刺史王濬上疏主张伐吴,有遭到众臣反对,认为“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劳扰,五谷不登,兴军议讨,惧非其时”。于是张华固劝伐吴,说:“陛下圣明神武,朝野清晏,国富兵强,号令如一。吴主荒淫骄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他一席话消除了武帝顾虑,终于作出了最后决定。咸宁五年(279)冬,伐吴开始,但一度“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时有贾充与中书监荀勖上疏腰斩张华以谢天下,但张华“独坚执,以为必克”。灭吴后,武帝下诏令奖赏张华:“尚书、关内侯张华,前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一人为亭侯,千五百户,赐绢万匹。”灭吴后,张华名重一世,荀勖“自以大族,恃帝恩深,憎疾之,每伺间隙,欲出华外镇”。又因张华举武帝之弟齐王司马攸,而武帝却对其弟有猜忌,遂“微为忤旨,间言遂行。乃出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领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名义上是为了安抚胡夷。张华到职后,立刻派安北将军严询征讨鲜卑慕容涉归,并在昌黎大败之,于是“抚纳新旧,戎夏怀之,东夷马韩、新弥诸国依山带海,去州四千余里,历世未附者二十余国,并遣使朝献。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虞,频岁丰稔,士马强盛”。张华功绩使得贾充党羽侍中冯
相关
-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英语:cell biology)旧称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细胞自噬、细胞凋亡, 以及各种胞器及讯息传递路径的学科。研究范围专
- 低血糖症低血糖(英语:Hypoglycemia、low blood sugar)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血糖),特别是血浆中的,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一般是治疗糖尿病时的并发症,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并导致一系
- 食肉真菌食肉真菌(英语:Carnivorous fungi),亦作肉食性真菌或捕食性真菌(predaceous fungi),是真菌的一种,透过捕捉和消化微细的或细小的动物而转化成其部分或全部养份。现时已被描述的物种
- 钩虫钩虫症(ancylostomiasis)是一种由钩虫属寄生虫引起的病变。钩虫病又称为矿工贫血病,隧道病,砖瓦贫血症和埃及黄化病种等。视乎致病物种,不同物种所引起的病征及病况或有不同。 但
- 胎盘胎盘(学名:placenta),又称“胞衣”,是一种只有在雌性哺乳类动物怀孕时或是每一只哺乳类动物还是胎儿时才有的暂时器官,位于子宫内侧的表面。胎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胚胎在生物
- 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喜剧(komoidia)的原意是“狂欢队伍之歌”,它同悲剧一样也是起源于酒神祭祀。古希腊喜剧也和悲剧一样保留着对白和
- 溴隐亭溴隐亭(英语:Bromocriptine)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属于麦角灵的衍生物。可用于控制因脑部问题而产生乳汁的患者。
- 斯特劳森彼得·弗雷德里克·斯特劳森爵士 (1919年11月23日 – 2006年2月13日)英国哲学家,语言哲学牛津学派代表人物。彼得·弗雷德里克·斯特劳森1919年11月23日生于英国伦敦,父母均为
- 可计算函数在可计算性理论中,可计算函数(computable function)或图灵可计算函数是研究的基本对象。它们使我们直觉上的算法概念更加精确。使用可计算函数来讨论可计算性而不提及任何具体
- in vivoIn vivo为拉丁文“在活体内”之意。在科学文献中,in vivo常指进行于完整且存活的个体内的组织的实验,以区别在生物体上移除下来的组织或死亡的组织上进行的实验(对应的拉丁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