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反坦克炮

✍ dations ◷ 2025-08-01 05:01:18 #76毫米火炮,榴弹炮

M5 3英寸火炮(英语:3-inch Gun M5)是美国于二战期间研发的反坦克炮,于1943年开始装备。该型火炮仅装备美国陆军坦克歼击营,并参加意大利战役与西线战场。虽然M5反坦克炮在火力上优于先前服役的反坦克炮,但其重量较重及弹药问题阻碍了作战效能。至1945年,坦克歼击车已逐步取代该型火炮。

1940年,美军开始装备M3 37mm反坦克炮。虽然该型火炮因重量轻,易于操作能够满足步兵的需求,但炮兵及军械部队则希望得到火力更强的火炮。这一要求催生出一部分改进型火炮,例如由M1897 75毫米火炮改进的M3 75毫米火炮。

1940年末,军械部队开始研究一款基于T9 3英寸防空炮的反坦克炮。该火炮采用T9防空炮的炮管以及M2榴弹炮的炮尾与后座装置 1941年9月前,该武器的实验版本T10 3英寸火炮已经完成。虽然武器在随后的实验中出现了些小问题,但这门反坦克炮的性能远优于目前美军的现役型号,并最终定型为M5反坦克炮,使用M1载具

火炮于1942年12月投入生产。1943年11月,经过略微改进的M6载具定型。载具上原本在105毫米榴弹炮上的平直护盾改为了倾斜。1944年1月,陆军地面部队将原本采用M1载具的M5反坦克炮升级为采用M6载具,随后大部分抵达前线的该型反坦克炮均使用M6载具。

尽管M5火炮在火力上有极大的优势,但美军中却没有一个兵种希望得到该型火炮。步兵部队认为这款火炮太过于笨重,而坦歼部队更希望装备机动性更强的自行武器。最终,在来自陆军地面部队司令的麦克奈尔的压力下,坦歼部队采用了该型火炮。麦克奈尔的观点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北非战役的影响,在战役中自行火炮被认为隐蔽性较差。

1943年3月31日,陆军地面部队将15个自行坦克歼击营改为牵引式;最终地面部队决定半数的坦歼营应为牵引式。一个牵引式坦歼营拥有36门反坦克炮,下辖三个连队,每个连队12门。 坦歼营的牵引车主要是M3半履带车。1944年9月1日的更新编制中,牵引车改为M39多用途装甲车,但这些装甲车到1945年春才抵达前线。

这些牵引式坦克歼击营配属至美军各师以增强其反坦克能力。多数情况下,整个营会配属给一个步兵师。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会配属至装甲师及空降师;有时,同一个营的连队可能配属至不同的师,或者一个师会得到多个坦歼营,甚至可能有牵引式和自行式混合配属的情况。

1943年10月,第一支装备M5反坦克炮的牵引式坦歼营,第805营,抵达意大利。随后,M5反坦克炮经历了意大利战争与西北欧战场。 1944年8月的莫尔坦反击战是牵引式坦歼营最知名的战斗之一。配属第30步兵师的第823坦歼营,在圣巴尔泰莱米防御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营在战斗中击毁14辆坦克以及一些其他车辆,但损失火炮高达11门。

除了反坦克,该型火炮经常用来补充师属野战火炮的火力 或提供直射火力炮击敌军防御工事(例如,一份第614坦歼营的战斗报告提到,一个下辖两门火炮的分排向敌军据点发射143枚炮弹,命中139发)

虽然M5反坦克炮的火力远强于美军之前的反坦克炮,但该型火炮过于笨重,使其难以操作,且其穿甲性能并非十分理想。且该型火炮没有对应的脱壳穿甲弹(APDS); 该型火炮可使用硬芯穿甲弹(APCR),但这种穿甲弹是否下发到牵引式坦歼营还是个未知数。因为这些原因,部队更喜欢机动性与防护均较优的坦克歼击车。

突出部战役对于坦歼营与M5反坦克炮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在战役中,牵引式反坦克炮的作战效果并不理想且相比坦歼遭受了更为重大的损失。先前提到的第823坦歼营指出:“反坦克炮一个接一个地被敌军坦克包抄,火炮组员被轻武器及机枪驱逐出阵地”。依据最近的战斗经验,1945年1月11日,美国战争部批准了将牵引式坦歼营改为自行坦歼营。 这一决定意味着前线的M5反坦克炮将逐渐退出现役,替换工作一直持续到欧洲战场战事结束。

现今,M5反坦克炮作为美国陆军的礼炮。美国第3步兵团的总统礼炮排现今于梅尔堡存留10门M5火炮,主要在华盛顿市区内使用。

M5反坦克炮使用定装弹药,与3英寸M1918 防空炮所使用的弹壳相同,为76.2x585R。该火炮与其他基于T9防空炮的反坦克炮性能大致相同,例如M10坦歼的3英寸火炮。M5火炮的弹道性能与M1 76毫米反坦克炮基本相同,两者使用相同的弹头与不同的弹壳。

下表为所使用的弹药类型。

相关

  • 终止码在遗传密码中,终止密码子(英语:Stop codon),或称终止子,是信使RNA上的一个核苷酸三联体序列,代表翻译的终止。蛋白质是由特定氨基酸生成的多肽序列折叠而成。翻译发生时,信使RNA中的
  • 图卢兹1法国统计部门在计算土地面积时,不计算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图卢兹(法语:Toulouse)位于法国西南部加龙河畔,大致处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中点,为上加龙省
  • 行星分化行星分化是行星科学中,行星密度较高的成分向中心下沉,较轻的物质上升至表面,使中心密度愈行增高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倾向于创造核心、地壳和地幔。当太阳在太阳星云被点燃时,临近
  • 节拍在音乐中,节拍(metre,美国英语meter;实际应用俗称time)指循环出现的小节或拍子等表现出的模式和重音位置。节拍与节奏不同,其开端不一定会发声,但会被听众内心期待到。 全世界的音
  • 获执政权直皖战争,发生于1920年7月14日,是直系曹锟与皖系段祺瑞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的对抗。当时曹锟为地方军区负责人,段祺瑞为民国政府“边防督办”,从法律上来说,直皖战争
  • 朱祖祥朱祖祥(1916年10月5日-1996年11月18日),浙江慈溪人,中国土壤学家、农学教育家,中国土壤化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16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现属余姚)。1938年,毕业于国立浙江
  • 韩三平韩三平(1953年10月1日-),四川旺苍人,中国制片人以及导演。现任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荣誉院长。2007年升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2014年3月退休。在他执掌中影集团的15年(1999-201
  • 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英语:Treaty of Guadalupe Hidalgo,西班牙语:Tratado de Guadalupe Hidalgo)是美国与墨西哥签订的结束美墨战争的和平条约,美军攻陷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
  • 2019冠状病毒病圣巴泰勒米疫情2019冠状病毒病圣巴泰勒米疫情,介绍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在圣巴泰勒米发生的情况。2020年3月1日,圣巴泰勒米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患者在圣马丁岛上的父母病毒检测结果也
  • 德国饮食德国饮食文化是指德国国内和日耳曼人的饮食习惯。德国由于身处欧洲大陆之中心,饮食文化与内陆地区之物产分布息息相关。整体上德国人较为爱好肉类。其中德国人非常爱吃猪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