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德奥高地

✍ dations ◷ 2025-05-15 21:45:41 #贝德奥高地
贝德奥高地(Bedout High)又译比多岛隆起,位在澳洲西北海岸外约250公里,界于甘宁盆地(Canning basin)与罗巴克盆地(Roebuck basin)之间。这个隆起的海底地形,由海底盆地环绕者,直径约30公里。在70年代与80年代,当地曾先后有两次石油探勘工作(Bedout-1、Lagrange-1)。在1996年,澳洲地质学家John Gorter根据反射地震学测量结果,提出贝德奥高地可能是个撞击事件留下的大型陨石坑,原始直径约250公里,陨石坑后被沉积物掩埋;John Gorter另根据Lagrange-1探勘工作挖出的火成岩,估计贝德奥高地的形成年代接近二叠纪末期。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的地质化学家卢安·贝克(Luann Becker)等人提出进一步的理论,宣称探勘工作挖出的岩石是角砾岩,而只有撞击事件才能形成其中的熔融结晶;贝克等人并估计这些岩石的年代为2亿5010万年前(误差值为±450万年)。新测定的年代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年代相当接近,贝克等人推论贝德奥高地的撞击事件造成该次灭绝事件。铬同位素也证实该岩石带有外太空物质。并非所有的撞击地质学家,都同意贝德奥高地是撞击事件造成的陨石坑,包含以下反对意见:1. 被认为是撞击事件熔融形成的角砾岩岩石,也具有火成玄武岩的特征。被误认的结晶构造,可能是与海水接触、以及被上层沉积物积压所造成的变形。2. 如此大型的陨石坑,应会有分布广泛的喷出物质。但在澳洲的二叠纪/三叠纪交界地层,没有发现撞击产生的喷出物质。3. 该撞击理论的证据,在方法上有瑕疵。例如贝德奥高地并没有类似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环状重力图。4. 根据更详细的地质物理学重新检验,贝德奥高地可能是板块运动造成的隆起地形,而非大型撞击造成的陨石坑。坐标:18°S 119°E / 18°S 119°E / -18; 119

相关

  •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中子俘获疗法(NCT)是用于治疗局部侵入性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脑肿瘤和复发性头颈部癌的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NCT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给病人注射一种含有对慢中子具有俘获倾向性
  • 醛缩酶醛缩酶(英语:aldolase)是一种可以裂解羟醛的酶。包括类型:Tolan Laboratory at Boston University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2.1/2
  • Euglenozoa裸藻纲 Euglenoidea 动质体 Kinetoplastea Diplonemea Postgaardi Calkinsia眼虫门是一群鞭毛生物 。 兼有叶绿素和眼点,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在植物学、藻类学中称为“裸
  • 威热省威热省位于安哥拉东北,与本哥省、北广萨省、马兰哲省、萨伊省等省份及刚果民主共和国相邻。
  • 理查德·达利兹理查德·亨利·达利兹,FRS(英语:Richard Henry Dalitz,1925年2月28日-2006年1月13日),澳大利亚物理学家,研究领域为粒子物理学。
  • 高苑科大高苑科技大学,座落高雄科学园区的产业型科技大学,其前身是民国七十五年开始筹设,七十八年奉教育部令正式招生的“私立高苑工业专科学校”。八十年更名为“私立高苑工商专科学校
  • 2009世界运动会第八届世界运动会(简称2009高雄世运,英语:The World Games 2009),于2009年7月16日至26日在中华民国台湾高雄市举行,是首次在台湾举办的国际性大型综合运动会,亦是第二次在亚洲举办
  • 唯象唯象理论(phenomenology),是物理学中解释物理现象时,不用其内在原因,而是用概括试验事实而得到的物理规律。唯象理论是试验现象的概括和提炼,但仍无法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体系作出解
  • 林可胜林可胜(Robert Kho-Seng Lim,1897年10月15日-1969年8月7日),生于新加坡,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今漳州市龙海市海澄镇),曾任中华民国卫生部部长、国防医学院中将院长,被誉为中国生理
  • 昭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或爱猷识里达腊,蒙古语: ᠠᠶᠣᠰᠢᠷᠢᠳᠠᠷ,鲍培转写:Ayusiridara,西里尔字母:Аюушридар,1339年1月23日-1378年5月10日),是北元的第二位君主,第十六位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