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术

✍ dations ◷ 2025-04-04 06:59:53 #鍼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体。中医学中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经络中的气的流向。现代科学从组织学和生理学上尚未发现气、经络或者穴位的存在,且部分当代针灸使用者并非依据传统理论体系进行实践。因为缺乏足够的现代医学实验证实其疗效,针灸常在部分国家被视作替代疗法或者伪科学。研究显示针灸的效用极其微弱不足以建立临床关系,针灸有效果的研究结论可能是安慰剂效应、不完全双盲实验或发表偏倚的结果。针灸,古字作“鍼灸”,是鍼术(针刺)和灸术(艾灸)的合称,“针”在古汉语是“紩”的异体字,又借作“鍼”的俗字。《说文》:“紩,缝也,从糸失声。”《急就篇注》:“纳刺谓之紩。”《说文》:“鍼,所以缝也,从金咸声。”〖注〗“臣铉等曰:今俗作针,非是。”《方书》:“鍼石刺病。唐狄仁杰善鍼术。”现在,日本汉方医学和韩医学的公式文书仍使用“鍼”的写法,中国则基本采用“针”字。《说文》:“灸,灼也,从火久声。”是指用艾火烧灼人体的疗病方法,除此之外别无他用,但因为“灸”与“炙”的字形相似,所以彼此之间常被误写。《说文》:“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指肉在火上烧烤,组成的词语多与此意相关,除此之外又喻作受到熏陶。针灸起源于中国,在公元6世纪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在现代作为替代医学传播到世界各地。成都老官山汉墓中出土了现今发现最古老的针灸人体模型,制成在西汉年代,为一14公分高的漆器人形,上有标注117个穴位经络线和心肺肾等中医标注。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因之而生。后来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神农氏“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尝草制砭”(南宋罗泌记载于《路史》,砭就是砭石),即华夏民族最早的针灸。《黄帝内经》中记载九针为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灵枢·官针》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指出九针的形状、用途各异,据情选用,方可去病。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身体有某种不适时,用火去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艾灸。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记载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的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并将全书刻于石碑上供学习者参抄拓印,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核针灸医生之用,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元代滑伯仁所者的《十四经发挥》,第一次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对后人研究经脉很有裨益。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针灸理论研究深化,出现了大量的针灸专著,如《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四书》,特别是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汇集了明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容丰富,是后世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清初至民国时期,现代医学传入中国,针灸与其他传统医学一同逐渐走向衰退,但仍有不少人相信针灸的疗效,有《针灸逢源》等著作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以继承和发展针灸。研究人员结合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出版了许多的针灸学术专著和论文,创立"针刺麻醉"等新式针灸。针灸的研究也从单一的文献整理发展到对其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的观察,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进行针灸治疗的机理探讨。中国北京、上海、南京都有国际针灸培训中心。1987年成立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针联")。文革时,针刺麻醉被当作“文化大革命丰硕成果的重要部分”广泛宣传。其实针刺麻醉效果不好,病人还需要注射麻醉药物,有时病人需要忍痛完成手术。文革过后针刺麻醉已经几乎没有人使用了。但部分学者依然持续在针灸麻醉领域钻研,认为其确有背后的机制理论不可全盘推翻,1998年台湾振兴医院魏峥院长曾开展与意大利医学界的合作研究,主持一场针麻自体肝脏移植,该场手术中采用针麻与麻醉药并用,虽然还是须借助麻醉药但药量减少很多,降低了手术风险性,证实针麻机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其背后原理是目前科学无法完全解开。直到2017年湖北省中医院依然在门诊提供针灸麻醉做为病人同意后的选项之一,其透过银针接通神经电刺激仪,调节直流电强度和针颤频率,对穴位进行持续刺激,加强针灸效果达数十倍,已经有案例在全针麻下切除甲状腺囊肿成功,根据该院的长期临床案例显示针麻对于颈部手术有高度麻醉效果。中医认为人体中的经络系统负责输送全身的“气”、“血”及“血液”,这些输送物质在体内循环,使身体中的各个组织与器官保持平衡与稳定。然而当经络系统出现阻塞不通的情况时,则影响了这些物质的输送,使“邪气”(各种产生病变的因子)侵入,此时人体就会开始出现异常病变。当针插进人体之后,会引起人体自身的反应,加强气血循环,克服经络的阻塞,使经络系统恢复正常,病症因此得以治愈。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科学家Maiken Nedergaard利用小鼠进行的试验发现,针刺入组织后释放了大量的腺苷,帮助抑制疼痛,此研究提供了针灸效果的可能解释。针与灸是两种治疗方法,传统中医多用针法来治疗急性病,用灸法来治疗慢性病。中医学中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在于传统的中医脏腑阴阳经络学说。和中医的方剂治疗方法相比较,针灸治疗的特点是疗效快、简单、便宜。针刺法也称针治法,是运用一定的操作手法,把金属制成的、形体细长而尖的针刺入人体的某一固定的部位(穴位),使接受针刺才发生酸、麻、胀、重等感觉,从而产生治疗疾病的作用。中医施针的穴位,按深度分为天、人、地三层,当针灸到达每一层时,均有“针感”,患者会感到酸、胀、麻,而施术的医生则有粘针的感觉。进行针灸时,要根据病情决定施针深度。灸灼法也称为灸治法,是将艾绒揉成小团或长条状,点燃后放在(或靠近)人体体表的某些固定的部位,施行热熨或熏,从现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疗由于属于侵入性的治疗,所以病人在进行针灸前后需留意针灸注意事项,以免出现晕针等不适反应。例如: 针灸前 1. 避免穿着紧身衣服 2. 切勿太饱或太饥 3. 放松心情 针灸期间 1. 头昏、恶心、出冷汗、心悸、口干等晕针现象,尽快告知中医师 针灸后 1. 不要用手抓穴位,以免有机会感染针由远古时代的骨针、石砭开始发展到长短、大小、式样、材料、方法各不相同的针具,如电针、磁针、水针等;灸偏向于传统的艾灸,有艾绒灸、艾条灸等。现代使用的针灸多是钢针,而在古代多使用的是银针,主要是因为银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中医师现时常用的针具大致有毫针、火针、小针刀、皮肤针/梅花针,中医师会因为不同情况而使用不同的针具。针灸的理论基础是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思维模式相距甚大。在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之后,针灸是否有效这一问题问题一直有争论。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9年所出版的刊物中认可针灸在某些症状中有治疗作用。Cochrane Collaboration的科学家认为针灸对戒烟、气喘、抗类风湿关节炎、头疼等问题没有效用。2007年9月《内医档案》杂志刊登,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的迈克尔·哈克博士主持的实验使用1162名腰痛病患分3组分别进行针灸、假针灸和常规治疗对比试验。发现腰痛情况好转的人,针灸组有47.6%,假针灸组有44.2%,常规治疗组有27.4%。针灸组和假针灸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2009年西雅图的一个研究小组主持的研究表明,对长期腰疼患者,针灸和假针的治疗效果都比传统方法好,但是针灸和假针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世界卫生组织在2003年发表了《Acupunc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ports o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认为有对照试验证实针灸可有效治疗若干疾病、症状或状态,针灸对于另外一些病症的疗效尚需要更多证据确认,同文又列出了疗效未有足够证据支持,但是可尝试针灸的一些病症。根据2002年一项全国性调查的结果,全美有八百二十万成年人曾经使用过针灸,有二百一十万人曾在过去一年内进行过针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十七个研究所或中心,其中有美国国立替代与补充医学中心(NCCAM),研究“非西方主流医学”,其中包括针灸。1997年NIH的一份报告指出:临床前研究记录了针灸在某些疾病治疗方面有一些效果,但同时在一些其他研究中没有效果。2016年末,英文维基百科引用来源将针灸分类作“伪科学”,引发大量针灸从业者及爱好者抗议请愿。针灸在美国作为替代医学存在。美国目前有大约3万多名执照针灸师(有的州称为针灸医师或东方医学医师),5千多名应用针灸的西医师。美国有严格的针灸执照考试制度,要求考试申请人在美国高教部认可的针灸或中医学校学习针灸的相关课程1700到4000学时。2010年11月16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政府承诺将致力保护作为文化遗产的针灸这个濒临灭绝的文化现象。

相关

  • 咪达唑仑咪达唑仑(英语:Midazolam、Dormicum、Hypnovel、Versed),又称“速眠安”常见以Versed为商品名贩售,主要用为治疗急性发作、中度至重度的失眠,及进行医疗程序前之导引镇静及失忆的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简称BPPV)为一种内耳诱发的疾病,患者会有重复性短暂眩晕的症状,头部移动时会感到天旋地转,甚至连就寝翻身时都会有晕
  • 脂肪是室温下呈固态的油脂(室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作油),多来源于人和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是一种羧酸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与糖类不同,脂肪所含的碳、氢的比例较高,而氧的比
  • 阿哥拉阿哥拉(希腊语:Αγορά)原意为市集,泛指古希腊以及古罗马城市中经济、社交、文化的中心。阿哥拉通常地处城市中心,为露天广场。城市男性居民聚集在那里进行商业交易。除此以外
  • 哈蒂-温伯格平衡哈代-温伯格定律,也称遗传平衡定律或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分别在1908年和1909年由英国数学家G·H·哈代(Godfrey Harold Hardy)和德国医生威廉·温伯格(英语:Wilhelm Weinberg)(Wilh
  • 伦巴第伦巴第(意大利语:Lombardia,意大利语发音:)是一个位于阿尔卑斯山和波河的一个意大利北部大区。它与意大利的其它大区皮埃蒙特、艾米利亚-罗马涅、威尼托、特伦蒂诺-上阿迪杰以及
  • 济安·贝尼尼吉安·洛伦佐·贝尼尼(意大利语:Gian Lorenzo Bernini;又名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主
  • 酱是带黏性或糊状的调味料、佐料或副食品,狭义的酱专指指材料经过发酵所产生者。蘸酱则是食用时把食物蘸进已调味的酱。一些腌渍食品也会以酱命名,如酱菜。酱的原料有很多,如以
  • 美国邮政局美国邮政总局(英语: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缩写:USPS),又称美国邮局、美国邮政服务,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是少数在美国宪法中提及设立的机构。邮政总局的历史可上溯
  • 环保环境保护(简称环保)是在个人、组织或政府层面,为大自然和人类福祉而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损害生态环境,部分更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触发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