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密夫林(英语:Thomas Mifflin,1744年1月10日-1800年1月20日),费城商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将军,曾任大陆议会议长及议员,首任宾夕法尼亚州州长。
密夫林生于1744年费城一个信奉贵格会的富商家庭,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学院。毕业后密夫林在费城从商,并在1772年获选入宾夕法尼亚州地方议会。当时密夫林被视为相对温和的辉格派。他一方面公开反对《印花税法令》及《茶叶法令》,但又主动到波士顿与马萨诸塞州的塞缪尔·亚当斯商讨合作。后来波士顿倒茶事件爆发,英国国会决定实施《强制法案》。密夫林与约瑟·李德(英语:Joseph Reed (jurist))及迪金逊成功游说费城市民组成通讯委员会,配合麻省的反抗运动,并推动被托利派(英语:Loyalist (American Revolution))控制的宾夕法尼亚州议会选出大陆议会代表。
1774年,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在公众压力下派出包括密夫林在内的七人参与大陆议会。密夫林在第一届大陆议会中起草了《大陆协定(英语:Continental Association)》的初稿,推动北美殖民地联合杯葛英国货品。1775年,密夫林代表宾夕法尼亚参与第二届大陆议会,但列星顿和康科德战役的消息传抵费城后,密夫林便决定辞职从军。他与其他费城商人重组了商团民兵,然后加入大陆军麾下。
密夫林的军旅生涯遇有多番波折。起初,密夫林深获华盛顿器重,并出任大陆军军需官,负责后勤事宜。密夫林也以准将身份参与了长岛会战,为撤回曼哈顿岛的大陆军殿后。1776年底,大陆军因接连战败而岌岌可危,密夫林又受命赶回费城,说服商团民兵继续为大陆军作战。结果这批士兵协助华盛顿在特伦顿战役、阿孙平克溪战役及普林斯顿战役取胜。
1777年,密夫林获大陆议会任命为少将,以军人身份在议会处理军需补给。但这段时间,密夫林却卷入多场争议,令到他与华盛顿的关系陷入低潮。首先,密夫林多次公开批评弥敦内尔·格伦,但格伦却是华盛顿当时最为信赖的副官,使到不少人认为密夫林是乘机指责华盛顿。第二,大陆军经常遇上补给不足的问题,而向议会方面投诉施压,但与此同时,密夫林又在改革补给系统上屡屡碰壁,使到密夫林心灰意冷。1777年7月密夫林擅离职守,返回乡郊雷丁居住,最终以健康欠佳为由辞去军需将军一职。然而密夫林辞职之时,大陆军却正在福治谷驻扎过冬,补给问题最为严峻,也为他招致更多批评。
最后,密夫林因意外卷入康威阴谋(英语:Conway Cabal)一案,而与华盛顿关系破裂。事缘华盛顿在费城落败之后,霍雷肖·盖茨却在萨拉托加战役大胜。使大陆议会及大陆军内部都有人私下认为,盖茨比华盛顿更适合出任大陆军总司令一职。1777年10月,法国准将汤马斯·康威(英语:Thomas Conway)向盖茨写信,并据说把华盛顿称为“软弱的将军”。这段内容被盖茨的副官詹姆斯·威尔金逊(英语:James Wilkinson)引用在另一封信件,再经斯特灵勋爵之手传到华盛顿手中。故此传闻公开后,盖茨等人随即被指责意欲结党挑战华盛顿。由于密夫林曾经有公开批评华盛顿之嫌,又与盖茨素有交情,再加上他在11月被大陆议会任命到战争委员会(Board of War),而该委员会又决议将康威擢升为少将,这使密夫林也被指涉及阴谋。密夫林最终辞去所有军职及战争委员会的职务。
辞退军务后,密夫林仍然活跃政坛。他在1778年连任宾夕法尼亚州议员职位,然后在1780年再次出任大陆议会议员。1783年,密夫林更获议会选为新一任大陆议会议长。在他任期之内,密夫林见证巴黎条约签订,又以文官身份接纳华盛顿向议会辞去大陆军司令职务。两人的关系此时逐渐破冰,并且在政坛上时有合作。1784年密夫林返回州议会,并成功将1776年通过的宾夕法尼亚州宪法由一院制改为两院制。他也游说宾夕法尼亚州在美国制宪会议上通过倾向联邦主义的《美国宪法》,而他也是《宪法》的其一签署者。1790年至1799年间,密夫林获选并两次连任为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并在1794年指挥宾夕法尼亚的民兵,协助联邦政府镇压威士忌叛乱。1799年密夫林退休后陷入财政困难,最后在1800年于兰开斯特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