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袋熊
✍ dations ◷ 2025-11-21 04:28:28 #袋熊
袋熊,即袋熊科(英语:Wombat,学名:Vombatidae),是澳洲的有袋类动物。它们的脚短及肌肉发达,身长约有1米,尾巴亦很短。它们生活于澳洲东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州的森林、山地及石楠地。袋熊会以其类似啮齿目动物的牙齿及强壮的爪来挖巢穴。虽然它们主要是黎明、白天及黄昏活动的,但仍会在夜间或寒冷的日子出来摄食。它们并非容易看见的动物,但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留下的证据。袋熊是草食性的,主要以草、莎草科、香草、树皮及树根为食物。它们的门齿有点像啮齿目的,可以用来咬粗糙的树,或挖洞穴。就像其他的草食性动物一样,它们的门齿与颊齿之间有很大的纵裂。另外,它们的粪便是方形的 ,但生物学家还不是很清楚方形的排泄物的形成原因,一般推测是跟领地有关。袋熊的毛皮颜色各有不同,一般由沙色至褐色,或灰色至黑色不等。所有其下的物种都约只有1米长,重20-35公斤。雌性袋熊经过26-28日的妊娠期后,会在春天会产下一头幼袋熊。它们有良好发育的育幼袋,可保护幼袋熊6-7个月。袋熊在出生后15个月会断奶,在18个月会达至性成熟。另外,袋熊是有袋动物中少数袋子开口朝后的,可避免在挖地洞时泥土跑进袋中影响小袋熊。袋熊的新陈代谢非常的慢,差不多要用14天的时间来完成消化,这有助于生活在干燥的环境。它们一般行动得很慢,但当遇上危害时,逃走速度可以达40km/h,并维持达90秒。袋熊会保护由其巢穴为中心的疆界,对入侵者存有攻击性。塔斯马尼亚袋熊的疆界达23公顷,而毛鼻袋熊属的则不多于4公顷。澳洲野犬及袋獾会猎食袋熊。当受到攻击时,袋熊会发挥巨大的抵抗力。例如当它受到地底下的掠食者攻击时,它会破坏地底隧道,令掠食者窒息。它主要的防御是靠身体后部以软骨组成的结构。连同不怎么长的尾巴,可以避免在逃走入隧道时被掠食者攻击尾部。独特的是,自然界中澳洲袋熊是目前已知唯一会排出立方体排泄物的动物。袋熊是属于双门齿目。它们的祖先于5500-2600万年前开始演化。在进入冰河时期前共有11个物种生成,当中几类的体型像犀牛(如双门齿兽),是有袋类中最大的。最早的澳洲原住民到达时正值双门齿兽最为普遍的时期,这类动物的灭绝可能是被猎杀、失去栖息地等原因所造成。袋熊现存的只有三个物种:被饲养的袋熊可以很温驯。很多澳洲的公园、动物园及其他旅游设施都有袋熊展览。但是由于袋熊外型可爱,人们容易缺乏足够警戒心,袋熊可能在愤怒或闹情绪时带有攻击性。袋熊的体重可以将一般体型的成人撞倒,利齿及爪可以造成损伤。袋熊一咬可以咬破裤子、厚羊毛袜及胶靴,并造成2厘米深的伤口。至2013年世界最老的袋熊为澳洲巴拉瑞特野生动物园(Ballarat Wildlife Park)27岁的派翠克。
相关
- 东部美国东部(英文:Eastern United States、the American East或the East)简称美东,是指美国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州份。如果将美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密西西比河以西首两梯次的州份 (从北到
- 安非他酮安非他酮(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Bupropion,旧名:amfebutamone) 或 盐酸安非他酮,商品名威博隽(Wellbutrin),是一种主要作为抗抑郁药和戒烟药使用的药物、也可用作治疗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 自由自由(和制汉语:自由,英语:Freedom,Liberty)是一个哲学中的概念,意即可以自我支配,凭借意志而行动。学术上存在对自由的概念有不同见解,在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有所不同。自由包括
- 天路历程《天路历程》(英语通称“The Pilgrim's Progress”)是英格兰基督教作家、布道家约翰·班扬的著作,于1678年2月出版,是一首基督教的寓言诗(Allegory),后来也被认为是小说。它被认为
- 拉马克学说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梭罗人梭罗人(学名:Homo erectus soloensis)是直立人的亚种,得名于印尼爪哇岛上的梭罗河。1931年至1933年,德国古生物学家G·H·R·冯·孔尼华(英语:G. H. R. von Koenigswald)在此发现了
- 拉丁民族拉丁民族原指古代定居意大利半岛中西部拉丁姆平原的部落民族。其先民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由欧洲大陆迁来的印欧人。使用印欧语系的拉丁语。现在泛指受拉丁语和罗马文化影响较
- 艾司唑仑艾司唑仑(商品名为悠乐丁或优乐汀),是苯二氮䓬类药物的萃取药物。具有控制焦虑、抗癫痫、镇定、肌肉松弛剂等性质。此外,艾司唑仑是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中介药物,通常当做短期的失眠
- 诺谟图诺莫图(Nomogram)是一种利用图像来进行计算(查图)的工具,是一个二维的图像,用来进行非精确的计算。其使用的坐标系不同于笛卡尔坐标系。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诺谟图是一个带有坐标的
- 诺氏疟原虫诺氏疟原虫(Plasmodium knowlesi,可缩写为P. knowlesi)又称猴疟虫,是一种常见于东南亚的灵长类疟原虫。它能在食蟹猴体内引起疟疾,但它也可能自然或人为地感染人类。由于卵形疟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