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袋熊
✍ dations ◷ 2025-07-01 07:50:31 #袋熊
袋熊,即袋熊科(英语:Wombat,学名:Vombatidae),是澳洲的有袋类动物。它们的脚短及肌肉发达,身长约有1米,尾巴亦很短。它们生活于澳洲东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州的森林、山地及石楠地。袋熊会以其类似啮齿目动物的牙齿及强壮的爪来挖巢穴。虽然它们主要是黎明、白天及黄昏活动的,但仍会在夜间或寒冷的日子出来摄食。它们并非容易看见的动物,但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留下的证据。袋熊是草食性的,主要以草、莎草科、香草、树皮及树根为食物。它们的门齿有点像啮齿目的,可以用来咬粗糙的树,或挖洞穴。就像其他的草食性动物一样,它们的门齿与颊齿之间有很大的纵裂。另外,它们的粪便是方形的 ,但生物学家还不是很清楚方形的排泄物的形成原因,一般推测是跟领地有关。袋熊的毛皮颜色各有不同,一般由沙色至褐色,或灰色至黑色不等。所有其下的物种都约只有1米长,重20-35公斤。雌性袋熊经过26-28日的妊娠期后,会在春天会产下一头幼袋熊。它们有良好发育的育幼袋,可保护幼袋熊6-7个月。袋熊在出生后15个月会断奶,在18个月会达至性成熟。另外,袋熊是有袋动物中少数袋子开口朝后的,可避免在挖地洞时泥土跑进袋中影响小袋熊。袋熊的新陈代谢非常的慢,差不多要用14天的时间来完成消化,这有助于生活在干燥的环境。它们一般行动得很慢,但当遇上危害时,逃走速度可以达40km/h,并维持达90秒。袋熊会保护由其巢穴为中心的疆界,对入侵者存有攻击性。塔斯马尼亚袋熊的疆界达23公顷,而毛鼻袋熊属的则不多于4公顷。澳洲野犬及袋獾会猎食袋熊。当受到攻击时,袋熊会发挥巨大的抵抗力。例如当它受到地底下的掠食者攻击时,它会破坏地底隧道,令掠食者窒息。它主要的防御是靠身体后部以软骨组成的结构。连同不怎么长的尾巴,可以避免在逃走入隧道时被掠食者攻击尾部。独特的是,自然界中澳洲袋熊是目前已知唯一会排出立方体排泄物的动物。袋熊是属于双门齿目。它们的祖先于5500-2600万年前开始演化。在进入冰河时期前共有11个物种生成,当中几类的体型像犀牛(如双门齿兽),是有袋类中最大的。最早的澳洲原住民到达时正值双门齿兽最为普遍的时期,这类动物的灭绝可能是被猎杀、失去栖息地等原因所造成。袋熊现存的只有三个物种:被饲养的袋熊可以很温驯。很多澳洲的公园、动物园及其他旅游设施都有袋熊展览。但是由于袋熊外型可爱,人们容易缺乏足够警戒心,袋熊可能在愤怒或闹情绪时带有攻击性。袋熊的体重可以将一般体型的成人撞倒,利齿及爪可以造成损伤。袋熊一咬可以咬破裤子、厚羊毛袜及胶靴,并造成2厘米深的伤口。至2013年世界最老的袋熊为澳洲巴拉瑞特野生动物园(Ballarat Wildlife Park)27岁的派翠克。
相关
- 外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外科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科目,主要研究
-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英语: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Af 或 A-fib),又称为心房微颤、房颤、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纤颤、房性纤颤等,是心脏不正常节律/心律不整的一种,特色是心脏快速而不规则的
- 洪承畴洪承畴画像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县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人。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败战后降清,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
- 心律不整心脏节律不整(拉丁语:Cardiac Arrhythmia/Cardiac Dysrhythmia; 法语:Rythme cardiaque irrégulier;英语:Irregular Heartbeat,通称:心律不正、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心律不齐),是指心
- 阿米巴病阿米巴症(英语:Amoebiasis或英语:amoebic dysentery),系指任何内阿米巴属变形体所引起的感染,阿米巴症患者既可能毫无症状,也可能症状轻微,也可能有严重症状,常见的症状为溶组织内阿
- 国际基础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联合会国际基础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Basic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一个国际性的、自发非盈利组织。该组织的前身是国际药理学联合
- 顶底在女同性恋亚文化中,“顶”(T、Butch)、“底”(P、Femme)是用来赋予或承认男性化、女性化身份及其相关特征、行为、风格、自我认知等的术语。这些术语是在20世纪的女同性恋群体中
- 体香剂体香剂是一类作用在人体皮肤上的物质,来减低因排汗而产生的体味。出汗之所以有异味是因为汗液中包含了人体中分泌的水、氨基酸、脂质等物质,细菌在汗液的环境下极易繁殖,并分解
- 核纤层核纤层旧称“核周层”、“核衬层”或“核层”,是位于细胞核内染色质与核膜之间的高电子密度网络片层结构,由中间丝与膜相关蛋白(membrane associated proteins)交织形成,普遍存在
- 星际物质在天文学,星际物质(ISM)是存在于星系的恒星系统之外,在太空中的物质和辐射。这些物质的形式包括电离的气体、原子、和分子,以及宇宙尘和宇宙射线。它们填充了星际空间,并且顺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