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德尔综合症

✍ dations ◷ 2025-02-23 06:23:02 #利德尔综合症
李德尔氏综合征(Liddle's syndrome、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ominance (genetics))疾病、特征在于早期频繁严重的高血压,以及与低血浆肾素活性、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低钾血症、及垂直相关于低醛固酮水平。李德尔氏综合征涉及肾功能异常、肾小管的钾损失及钠的过量吸收、与低钠饮食及保钾利尿药(例如,阿米洛利(amiloride))的组合治疗。李德尔氏综合征是非常罕见的,2008年在全球报告中只有不到30个家系或独立病案被发现。这种综合征是由于在16p13-P12位点的遗传变异所引起的上皮钠离子通道(ENaC(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失调。这些通道在某些细胞表面上被发现,在肾脏、肺及汗腺等被发现的这些细胞称为"上皮细胞"(epithelial cell)。所述的ENaC通道输送钠进入细胞。突变改变通道中的一个领域,以便它不再由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来正确地降级。儿童的利德尔综合征通常无症状。该综合征的第一个迹象往往是在高血压例行体检时偶然会发现。因为该综合征是罕见的,它只能由患有高血压的小孩子对高血压药剂的治疗无反应后由治疗医师来判定。评估儿科高血压患者通常涉及血液电解质及醛固酮水平、以及其他测试的分析。该治疗是以低钠(低盐)饮食及保钾利尿剂(Potassium-sparing diuretic)直接阻断钠通道。保钾利尿剂在这治疗目的上是有效用的,系列药剂包括阿米洛利(amiloride)及氨苯蝶啶(triamterene);不过螺内酯(spironolactone)是有没效的,因为它的作用是通过调节醛固酮、而李德尔氏综合征对于这种调节作用并没有回应。李德尔氏综合征以"格兰特·李德尔"(Grant Liddle、1921年至1989年)博士命名之,他是一位任教于范德堡大学的美国内分泌学前驱。在1963年李德尔博士发现此综合征。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

相关

  • 自体免疫缺乏免疫缺陷(英语:immunodeficiency)是指免疫系统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失常或欠缺。免疫缺陷还可能降低肿瘤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缺陷多为继发性(secondary)免疫缺陷,不过也有些人生来就有
  • 金刚乙胺金刚乙胺(Rimantadine)是一种抗病毒药,属于三环胺类,对A型流感病毒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且作用强于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的中枢神经副作小于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通过抑制特异蛋白的释放
  • 胃肠病学胃肠学(英语:Gastroenterology,又称为肠胃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枝,专门研究消化系统(从口腔到肛门的消化道)及相关疾病。
  • 内分泌系统人体内部有维持恒定现象的功能,因此有赖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来共同运作。内分泌系统(Endocrine)是负责调控动物体内各种生理功能正常运作的两大控制系统之一,由分泌激素(荷尔
  • 鞭毛鞭毛是很多单细胞生物和一些多细胞生物细胞表面像鞭子一样的细胞器,用于运动及其它一些功能。在三个域中,鞭毛的结构各不相同。细菌的鞭毛是螺旋状的纤维,像螺丝一样旋转,属于生
  • 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是一类双链DNA病毒,以羊膜动物为宿主,其中有部分病毒可感染人类,造成单纯疱疹与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第一型(HSV-1)与第二型(HSV-2)感染)、水痘与带状疱疹
  • 细胞质细胞质是一种使细胞充满的凝胶状物质。细胞质包含有胞质溶胶及除细胞核外的细胞器。原生质是由水、盐、有机分子及各种催化反应的酶所组成。细胞质在细胞内有着重要的角色,就
  • DNA复制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分裂间期进行的以一个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链的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
  • 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英语:infant mortality rate,缩写为IMR)是指每1000名活产儿中在一岁前死亡的人口数。这个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水平的指标。由于婴儿死亡率只统计一岁以下的数据,
  • 输精管输精管是人和动物体内输送精子的生殖管道。人的输精管是一对由壁厚腔小的肌肉组成的长约30-50厘米的传送精子的管道,自附睾下端向上,从阴囊上升,穿过腹股沟管进入盆腔内,其末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