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茵陈蒿
✍ dations ◷ 2025-02-23 16:30:51 #茵陈蒿
茵陈蒿(学名:Artemisia capillaris),是菊科蒿属的植物。多年生木状草本,通常生长在海边的旱生沙地上。与同科的“滨蒿”(Artemisia scoparia)共称为茵陈。其幼苗干燥后是一种中草药。亦写作“茵陈”、“茵陈蒿”。外形像松树也有点像木麻黄,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厘米,直径2~8厘米,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体轻,质脆。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茵陈蒿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是治疗肝病的重要中药。入药部分为全草干幼苗, 含有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a-蒎烯(Pinene)、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等化学成分。“茵陈蒿”,始见于《神农本草经》。根据《中国药典》记载,“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的习称“绵茵陈”(即滨蒿与茵陈蒿带有白色或灰白色绒毛的植物幼苗)。中医认为气芳香,味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用来主治黄疸尿少、湿疮瘙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等症状。用量一般为10-15克。中医师认为茵陈可促进胆汁分泌,有利胆作用,故能退黄;另外,胆汁可刺激肝细胞再生,对保护肝脏非常重要,是保护肝细胞的良药。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茵陈有显著利胆、解热、保肝、降血压效果,对结核菌也有抑制作用。台湾的中药铺所售的茵陈,有“绵茵陈”与“北茵陈”两类。北茵陈是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 vulgare L.)的干燥带花枝叶。台湾市售茵陈药材中,北茵陈占多数。此可能是地区用药习惯。北茵陈,有清暑解表,利水消肿的功能,民间常作为利尿、发汗剂,与具有清热利湿作用,为治疗黄疸要药的绵茵陈在功效上有所不同。在过去蚊香和杀虫剂未普及时,老一辈的人常将茵陈蒿的茎叶晒干,扎成一束束,放在打过洞的铁罐子里,傍晚时分在房间或禽畜的栏圈里点着,用以驱蚊,人畜都可以有好眠,后来因杀虫剂普及被遗忘。
相关
- 线虫动物线虫动物门(学名:Nematoda)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为假体腔动物,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又称圆虫(roundworms)。线虫的物种很不容易区分,有相关描述的已超过二万五千种,其中超过一半是
- 痔痔垫(英语:Hemorrhoids),是位于肛管(英语:Anal canal)的血管(英语:sinusoid (blood vessel))组织,在正常情形下可协助控制排便。但当它肿胀(英语:Swelling (medical))或发炎时,会呈现病态或
- 肌萎性侧索硬化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英语: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缩写为 ALS),也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有时也称为卢·贾里格症(英语:Lou Gehrig's disease)、渐冻人症、运动神经元病,是
- FeHsub2/sub氢化亚铁,化学式为FeH2或(FeH2)n,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它在动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因此对其性质知之甚少。然而,它以黑色无定形粉末的形式,于2014年首次合成。
- 布莱恩·德鲁克尔布莱恩·J·德鲁克尔(英语:Brian J. Druker,1955年4月30日-),美国医学家,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教授。他是奈特癌症研究所主管、JELD-WEN血癌研究所主席。2009年他因开发治疗慢性粒
- 单链DNADNA分子以两条反向平行的单链DNA通过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相连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存在。单链DNA可以由DNA分子经过热处理或碱处理而产生的。单链DNA在分子流体力学性质、吸收光谱
- 碳酸根碳酸根的化学式为CO32-,虽然含碳,但含碳酸根的物质却多是无机物。碳酸根是一种弱酸根,在水中很容易水解产生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从而使水偏向碱性。碳酸盐有很多,在生活中
- 稷稷可以指:
- 原杉藻属原杉藻(学名:Prototaxites)为一属陆生的真菌,生存于志留纪晚期至泥盆纪晚期(4亿3千万年前 - 3亿6千万年前),其子实体形成类似树干的结构,直径达1米(3英尺),高度则可达8.8米(29英尺),由直径
- 溲疏见本文。溲疏属(学名:Deutzia)是绣球花科的一个属,包含约60种灌木,原产于亚洲东部和中部(喜马拉雅向东至日本和菲律宾)、中美洲以及欧洲。溲疏属在中国是物种多样性最强的类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