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争论
✍ dations ◷ 2025-09-29 12:48:13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争论
南京大屠杀(日文:南京事件、南京虐殺事件)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中日双方对该事件所造成的遇害人数及损害状况一直存有争议,该事件也成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历史遗留问题之一。历史学界普遍认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保卫战之后,占领南京城的大日本帝国陆军在城内及周边200里城镇及村落实施暴力的程度与范围。然而过去半个多世纪,日本却对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包括性质、程度等)存有较大争议。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的统计偏差较大。许多中国历史学者将“30万死者”视为对遇难总人数的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然而,在日本,否定论者及右翼支持者则认为,实际死亡人数显著低于30万的数字,甚至于认为大屠杀事件纯属虚构。但同时,在日本,尽管公众对大屠杀有不同意见,但仅有很少数的人完全否认暴行的存在。数十年来,一些日本记者及学者(如洞富雄及本多胜一)在批驳修正主义者的历史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然而,由于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举动往往被中国认为是其在变相否认二战时期犯下的罪行,因此这类争论往往激起中国对日本的反感,并造成日本与其中国关系紧张。包括东中野修道(日语:東中野修道)在内的否定主义者言论,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并在国际媒体(主要是中国及韩国)产生反响,同时影响了日本及邻国的关系。日本历史教科书对南京历史事件的报道,也对中日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南京大屠杀所造成的实际遇难人数,长期以来一直是各派争论的焦点。由于官方档案多半遗失,人们只能从其他间接档案中推测实际遇难人数和损失大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南京大屠杀共造成人员伤亡约260,000人。根据1946年南京战争法庭(英文: Nanjing War Crimes Tribunal)的调查,中国对遇难人数的官方估计值为三十万人以上(仍在补充)。日本历史学者对遇难人数的估计范围则从0人至200,000人不等,也有法国学者认为只有十万以下,部分数字更低至4万人甚至更少,还有比如日本军国主义直接否认有大范围的针对平民的屠杀存在,认为屠杀不过是战争中发生的少数不可避免的人员伤亡,并非出于日本皇军的本意。这些军国主义者宣称南京大屠杀是出于政治宣传目的而捏造出来的历史,然而充分的史实证明,南京大屠杀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于南京城范围的定义,屠杀所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遇害人员身份等三个问题,各界存有较大争议。南京大屠杀较为狭窄的定义仅包括发生于南京安全区内的屠杀事件,而较为宽泛的定义则包括发生在南京城外的屠杀,更为宽泛的定义将属于南京行政范围内的六个区中所发生的屠杀事件也包含在内。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所裁定的大屠杀范围是南京城及周边200华里的城镇及村落。类似地,南京大屠杀所持续的时间,有人认为仅限于南京城陷落后的六个星期,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将自日军于1937年11月中旬侵入江苏省起直至1938年3月中旬这4个月中所发生的所有屠杀事件都归于南京大屠杀的定义之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裁定认为,严重的大屠杀持续了7周,其中前3周属于非常严重的大屠杀。关于遇害人员的身份问题,有日本看法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杀害战斗类人员,例如杀害战俘和疑似游击队,以为是可以谅解的战争罪行。2012年6月24日,广东省人文学会副会长、广州市白云区政协委员信力建在其新浪微博说:“英勇的军队(满洲国军队)正同友军(大日本帝国陆军)一起‘解放南京’”,说南京大屠杀是解放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之后当即表示这些言论是用于讽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残留,并发表道歉声明,同时批评《环球时报》“断章取义”。
相关
- 冠状病毒冠状病毒亚科(英语:Coronavirus)是一类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人畜共患的RNA病毒。冠状病毒可感染哺乳动物、鸟类,引起牛和猪的消化道疾病或鸡的上呼吸道疾病。自然界常见,已知可
- 松二糖松二糖(Turanose)是一种还原性二糖。自然界中的松二糖基本都是D构型的。其系统名为“α-D-吡喃葡萄糖-(1→3)-α-D-吡喃果糖”。松二糖除了与植物的信号转导有关外,还可被一些
- 尼日尔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9年估计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尼
- 红血球的大小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ean cell volume,简称MCV)是指人体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是间接计算得到。平均红细胞体积 =
- 规范控制权威控制或规范控制,是图书馆信息学中一个整理图书馆目录(英语:Library catalog)和目录信息的方式,使同一主题使用相同、唯一的标题。这些标题贯彻整个目录库并且能与其他交叉引
- span class=chemf style=white-space:nowrap;Csub13/sub十三烷(分子式:C13H28),烷烃的一种,在室温下是无色可燃的液体。它是一些昆虫用于御敌时喷射出的化学物质成分。十三烷有802个同分异构体。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
- 约翰·科克约翰·科克(英语:John Cocke,1925年5月30日-2002年7月16日),又译为约翰·考克、约翰·寇克,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计算机科学家,在电脑架构及编译器最佳化技术方面有重大贡献,因
- 卡尔顿大学坐标:45°22′59″N 75°41′51″W / 45.3831°N 75.6976°W / 45.3831; -75.6976卡尔顿大学(Carleton University),又译卡尔登大学,是一所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华的综合性大学
- 所罗门海板块所罗门海板块(Solomon Sea Plate)是太平洋南部的小型海洋板块,位于所罗门群岛西北,在北面和的隐没带中沉入西北面的南俾斯麦板块和东北面的太平洋板块,而在西南面则沉入印度-澳洲
- 转向处遇转向处遇(或转换处遇、转换处分、司法外处分)是在刑事政策下,为了避免标签理论作用的制度,主要在于使犯罪人早日脱离司法程序,重返社会。转向处遇在青少年犯罪的部分尤其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