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雷阿航空1121号班机空难

✍ dations ◷ 2025-09-07 14:59:39 #2007年航空事故

在2007年8月9日,莫雷阿航空1121号班机在法属波利尼西亚莫雷阿岛上的他梅尔机场起飞不久后便坠毁。机上2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罹难,是这家成立于1968年的航空公司39年历史的首次空难。

这架肇事飞机是一架生产于1979年的加拿大哈维兰DHC-6双水獭型飞机,注册号为F-OIQI。在发生事故时它已经有55,044次起降和30,833小时的飞行时间。

是次航班的机长是53岁的法属波利尼西亚人Michel Santeurenne,有着3514.5小时的飞行时间,包括从2007年5月14日开始在莫雷阿航空工作的110.3小时时长。事故发生时,他只在莫雷阿航空工作了三个月。在一般情况下,莫雷阿航空都只需要一名飞行员,所以当天Santeurenne机长也将在没有其他飞行员的情况下飞完这趟短途航班。

这条从莫雷阿岛至塔西提岛的航线是世界上最短的航线之一——从起飞到降落只需7分钟——以及一天40至50趟的班期。在2007年8月9日这一天,由F-OIQI来负责这条线路。飞机在刚过中午时起飞,按照目击者的说法,当它爬升至400英尺时,机鼻突然向下,没有任何预兆的冲进了大海,机上的20个人——包括19名乘客和机长全部遇难。

由空难发生在法属领地,事故调查由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处(BEA)领导调查,由于飞机沉在离海岸700米的一处约650-670米的海底上,所以在初期打捞残骸时很不顺利。

通常DHC-6双水獭型飞机不会安装飞行纪录仪,但莫雷阿航空则为旗下的DHC-6双水獭型飞机安装座舱通话记录器。BEA请求一艘拥有潜水器的法籍船只-- 雷岛号 (Île de Ré)可用于探索失事现场。船只花了13天的时间到达现场。到达后,在遥控潜水器的协助下,嵌入在机尾的座舱通话记录器连和大多数的残骸打捞出水面。

在调查期间,引擎故障被认为其中一个事故原因,因为有目击者声称看到失事飞机引擎在起飞后不久失效。但座舱通话记录器记录显示两个惠普螺旋桨在直至记录切断前正常运作。此外,驾驶舱入侵或劫持的可能性也因为座舱通话记录器记录没有任何异常情况而排除在外。

不过,记录器记录提供一处线索--当飞机爬升至400尺时,刚好在机长缩回襟翼时,Santeurenne作出了不解和快速的惊呼声,之后飞机突然坠进大海。这是意味着不论发生什么事,问题是在没有警告下突然发生。

此外,在第二次打捞的残骸提供重大线索。飞机后方控制界面由四个不同的线缆--两个是控制俯仰(上下控制),而另外两个控制偏航(左右方向舵控制)。每根线缆由金属线捆绑一起以加强强度。这四个线缆都在第二次打捞寻获并受损,但其中三个线缆--两个偏航线缆和上行俯仰线缆--的断裂处是凸凹不平,而边缘部严重磨损,这些发现都显示这些线缆都在坠毁时折断的,但控制下行俯仰线缆磨损程度和另外三个不同,并由此推断此线缆于飞机失事前折断,亦是飞机失事的原因。

莫雷亚航空的其他同型飞机的线缆都是采用碳钢制造;而失事客机则是莫雷亚航空第一架采用不锈钢线缆的客机,其目的是为了应付长时间飞行当地海洋性气候环境下,避免高盐分的空气影响导致线缆被腐蚀。可是不锈钢缆比一般线缆不耐磨,而莫雷亚航空的机队一天内通常需要执行40-70个航班,频密的起降可导致不锈钢缆快速耗损。更甚者,当莫雷亚航空的飞机停留于另一航点--规模较大的大溪地国际机场时,面对大型喷射客机的喷流而当地机场却没有提供保护屏障,令肇事客机长时间暴露于喷射尾流,从而加速损耗钢缆。调查人员相信,失事客机在执行1121号班机时,该问题钢缆已被磨蚀得仅剩两至三条钢丝支撑著,当飞机起飞至400呎巡航高度时,机长收起了襟翼,虽然这个力度不算很大,却足以让早已磨蚀严重的钢缆不胜负荷而折断,机长此时已经无任何方法拯救飞机。

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局于公布调查报告后,建议各航空公司加紧检查所有安装不锈钢索的小型飞机;另外,亦建议各机场加装保护屏障,去分隔大型喷射机及小型通勤客机,以保护这些小型飞机免受喷射气流冲击。

莫雷阿航空于空难发生后三年,即2010年11月宣告结业,结束了该公司42年历史。

两名欧盟官员都在这次事故中死亡。遇难的两名官员分别是欧盟驻新喀里多尼亚代表处的让-皮埃尔·皮耶哈德(Jean-Pierre Pierard)和欧盟驻斐济外交官米歇尔·高什(Michel Gauche)。


相关

  • 新型隐球菌新型隐球菌(学名:Cryptococcus neoforman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酵母菌,属于担子菌门银耳纲,常在鸽子的粪便中被发现。新型隐球菌会对人类造成伺机性感染,即对健康的人没有感染力,但会
  • 法兰克福大学歌德 - 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大学(德语:Goethe-Universität Frankfurt am Main),德文简称为“法兰克福大学”(Uni Frankfurt)或“歌德大学”(Goethe Uni)﹔据此,中文亦有称作“歌大”或“
  • 有袋动物有袋上目(学名:Marsupialia)动物是雌性个体的腹部下长有育幼袋的哺乳类动物,如袋鼠、袋狼、树袋熊、负鼠、袋貂、袋狸等。现存物种如袋鼠、树袋熊主要分布于澳洲及附近岛屿,负鼠
  • 鬼笔亚纲地星目 Geastrales 钉菇目 Gomphales 辐片包目 Hysterangiales 鬼笔目 Phallales鬼笔亚纲(学名:Phallomycetidae)是近期设立的一个目,根据Index Fungorum在2009年2月18日的数据
  • 巴塔哥尼亚方言巴塔哥尼亚威尔士语(威尔士语:Cymraeg y Wladfa)是威尔士语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变体,使用者多数都是威尔士裔阿根廷人,特别在阿根廷的威尔士人定居点,如丘布特省。威尔士人首次抵
  • 110街坐标:40°47′57″N 73°57′17″W / 40.799261°N 73.954602°W / 40.799261; -73.954602110街(110th Street)是纽约市曼哈顿区上城的一条东西向街道。它通常作为哈林区与中央
  • 秦末民变秦末民变(前209年七月-前207年十月)指中国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秦之战争,又称秦末农民战争或秦末农民起义。秦灭楚后楚地流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秦始皇死后一年,陈胜、吴广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语:Aspartate Transaminase,缩写 AST),也称作谷草转氨酶(SGOT),是一种磷酸吡哆醛蛋白质,也可以作用于L-苯丙氨酸、L-酪氨酸和L-色氨酸(EC 2.6.1.1)。谷草转氨酶
  • 美国新闻自由美国政府认为,美国高度发达的传媒有赖于其自由的新闻环境,其中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新闻自由奠定了基础。殖民地时期北美的第一张报纸被称为“权威报纸”,意指该报纸由英国的殖
  • 华盛顿月刊《华盛顿月刊》(Washington Monthly)是一份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双月刊非营利杂志,主要刊登关于美国政治和美国政府的文章。该杂志由查尔斯·彼得斯成立于1969年,起先是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