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档案:征服未来》(英语:,又称)是一部于1998年上映的美国科幻惊悚片,由罗伯·鲍曼(英语:Rob Bowman (director))执导,克里斯·卡特编剧,法兰克·史帕尼兹(英语:Frank Spotnitz)协助构思故事。该片是科幻电视剧《X档案》的第一部改编电影,电视剧中的五位主要演员大卫·杜考夫尼、吉莲·安德森、米彻·佩勒吉、威廉·B·戴维斯(英语:William B. Davis)与约翰·内维尔(英语:John Neville (actor))都有登场,饰演的角色分别为联邦调查局(FBI)探员福克斯·穆德(英语:Fox Mulder)、丹娜·史卡莉(英语:Dana Scully)、FBI副局长华特·史基纳(英语:Walter Skinner)、神秘人物癌人和光鲜人(英语:Well-Manicured Man)。该片讲述穆德和史卡莉从X档案工作中调离之后,前往调查一起涉及建筑物爆炸和销毁犯罪证据的案件。他们发现这似乎是一个阴谋,其涉及政府试图掩盖地球将被外星人殖民的事实。
编剧克里斯·卡特决定将原本电视剧版本里的外星人传说予以拓展,借此来吸引那些非《X档案》电视剧粉丝的观众能走进电影院。他和法兰克·史帕尼兹早在1996年便完成了电影剧本,但直到1997年才从二十世纪福克斯得到预算并开拍,拍摄时间基本上位于电视剧第4季(英语:The X-Files (season 4))到第5季(英语:The X-Files (season 5))之间。电影版的剧组成员及演员和电视版几乎一致,但卡特也聘请了一些较有名气的演员,如布莱丝·丹娜(英语:Blythe Danner)和马丁·兰道。制作过程中,剧组成员给予该片一个代号“黑木计划”(Project Blackwood)。电视剧的配乐家马克·史诺(英语:Mark Snow)继续为该片创作配乐。
《X档案:征服未来》于1998年6月19日在美国院线上映,所获评价褒贬不一,但整体偏向正面。影评人多半称赞该片的风格和特效,但对剧情则予以批评,甚至仅将其当做电视剧的番外来看。该片的全球票房为1.892亿美元,而制片预算则是6,000万美元左右。十年后的2008年,该片的续作《X档案:我要相信》上映,评价和票房都差强人意。
该片开始于远古的美国北德克萨斯州。公元前35,000年的某天,一名猎人正要往山洞里走去,却被一只体型巨大的外星生物绊倒。战斗一触即发,猎人杀死了外星生物赢得胜利,但他也被一种黑色油状的物质感染了。1998年的一天,在相同的地点,住在那里的小男孩史蒂夫掉进了附近的一个洞里,并在里面发现了一个人类头骨。当他拿起头骨时,一种黑色的液体(英语:Colonist (The_X-Files)#Black oil)渗入他的身体,侵入大脑,弄瞎了他的眼睛。为了营救史蒂夫,有四个消防员下去洞里后失踪,一队穿着生化防护服的人马上赶到了现场。
与此同时,由于“X档案”调查被终止,联邦调查局(FBI)特别探员福克斯·穆德(英语:Fox Mulder)与丹娜·史卡莉(英语:Dana Scully)被分配了其他任务。他们正在协助调查针对达拉斯市政府大楼的炸弹恐吓事件,穆德在检查目标对面的大楼过程中,发现炸弹藏在自动收货机里。队长达瑞斯·米萧安排穆德和斯卡利疏散大楼内的人员,自己留在现场解除炸弹。但探员们不知道的是,米萧没有排除炸弹,反而任由炸弹爆炸。
返回华盛顿特区后,穆德和史卡莉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因为爆炸时除了米萧,还有四个人没能撤离大楼。听证会正等着他们,要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分别进行评估。当晚,穆德遇见了一个有些偏执的妇产科医生艾文·寇兹威,他认为那四个受害者之前就已经死去,炸弹的引爆是阴谋,目的是为了毁灭谋杀的证据。而史卡莉在医院停尸房取证时,从一具受害者尸体上检测到了一种外星病毒。
同一时间,穆德和史卡莉的敌人癌人前往德州的事发现场。在实验室,班·布朗史威格博士给他看了其中一名消防员的尸体,其体内有一只外星生物。癌人命令他给外星生物打一种疫苗,没用的话就把尸体烧了。然而,外星生物从尸体内钻了出来,杀了布朗史威格博士。
穆德和史卡莉也到德州的事发现场走了一趟,但晚了一步,所有人员、甚至实验室都已在数小时前撤走。两人在追赶途中看见一列奇怪的火车,后面牵引着油罐卡车。他们跟踪火车到达一片广阔的玉米地,发现玉米地边缘有着两个发光的圆顶屋,进去却空无一物。突然,壁炉里的格栅打开,地面出现一条地下通道,一群蜜蜂从里面涌出来,直将他们追进了玉米地。几架黑色的直升飞机也冒出来追杀他们,但他们成功逃脱并返回了华盛顿。
回到华盛顿,穆德试图请求寇兹威的帮助未果,史卡莉出席听证会后又得知她将被调职到犹他州的盐湖城,分离令穆德十分悲伤。两人拥抱着互诉离愁,就在要接吻时,一只藏在史卡莉衣领下的蜜蜂突然蛰了她一下,史卡莉迅速失去了意识。穆德呼叫了医护人员,但救护车到的时候,司机却对着穆德的头开枪,并掳走了史卡莉。
在医院醒来时,医生告诉穆德,他被孤枪侠(英语:The Lone Gunmen)救了一命,子弹只是擦伤了太阳穴。之后他约见了以前的对手光鲜人(英语:Well-Manicured Man),对方坦承自己奉命来杀穆德和寇兹威,但没有动手。穆德询问寇兹威的生死,光鲜人并未直接回答。光鲜人告诉穆德史卡莉人在南极,已经被病毒感染,但拿出一支疫苗交给他,要他用疫苗治好史卡莉。光鲜人随后在车辆爆炸中死去,以防隐瞒外星人存在的政府辛迪加(英语:The Lone Gunmen)发现他的背叛,因而迫害他的后代。
穆德前往南极洲营救史考莉,发现癌人在地下运作着一个秘密实验室。他用疫苗治好了史卡莉,破坏了实验室的实验环境,还治好了被囚禁的外星人。穆德和史卡莉逃出地面之时实验室正好毁灭,他们发现原来这是一艘在雪地里休眠的巨大外星船,而实验室只是它的一部分。飞船破开了成吨重的冰层和覆雪,直上天际。穆德看着飞船垂直向上渐渐消失,而史卡莉也恢复了意识。
过了几天,他们参加了听证会,但他们的证词都被忽略,证据也被掩盖。唯一留存的证据只有那只蛰了史卡莉的蜜蜂,恰被孤枪侠捡到。她将蜜蜂交给了他们,因为心里清楚FBI现在已经无法建立可靠的调查小组去求证手上的证据了。在突尼斯的另一个基地(同样有一大片玉米田和圆顶屋),癌人警告史庄侯,穆德仍然是一个威胁,并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显示X档案调查已经被重新启动了。
编剧克里斯·卡特表示,该片“结合了《X档案》前五季所有未解的谜团”。该片剧情接续电视剧第5季(英语:The X-Files (season 5))的最后一集《神童(英语:The End (The X-Files))》,在该集中,X档案办公室被癌人烧毁。用来散播病毒的蜜蜂在第4季(英语:The X-Files (season 4))首集《颠覆地球(英语:Herrenvolk (The X-Files))》出现过。片中也揭示了电视剧中神秘物体“黑油(英语:Colonist (The_X-Files)#Black oil)”的真面目:外星病毒。穆德在片中首度透露,他是因为童年时目睹妹妹被外星人掳走,才立志追踪外星人。秘密组织辛迪加的阴谋也在该片中揭露:他们打算让人类与外星人混种。《X档案:征服未来》的后续剧情由《X档案》第6季(英语:The X-Files (season 6))首集《开端(英语:The Beginning (The X-Files))》接续。
我们希望这部片能忠于电视剧。一方面,我们不希望它变了调,就只因为我们握有更多的预算。但我们也很留意,对于那些看《X档案》看了5年的观众,这部片必须是一个高潮,同时将这些角色和故事介绍给那些本来不是剧迷的人们。
经过大获好评的前五季后,科幻电视剧《X档案》编剧克里斯·卡特想要扩展该剧的故事,最后决定要拍一部电影版。他表示,创作一个即使观众不熟悉电视剧设定和剧情,但依旧可以理解的故事是拍电影版面临的主要难题。卡特与法兰克·史帕尼兹(英语:Frank Spotnitz)于1996年圣诞节在夏威夷完成了剧本的主要部分。两人采用他们为电视剧编剧时的习惯,用3x5的索引卡片(英语:Index card)来构思场景。
卡特与史帕尼兹希望能让该片的格局比电视剧还更大,于是决定将开场和结局的舞台都设定得很“极端”,并在剧情方面呈现出电视剧前所未见的面貌。在收集资料并研究时,两人发现地球曾被冰覆盖,便决定以公元前35,000年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当开场,由原始人来当第一个出场的角色。假期结束时,故事架构已经完成。卡特离开夏威夷后开始腾时间来写剧本。后来他又回到夏威夷,在10天内就写完了半部剧本,最后整部剧本长124页。
卡特将其中90页呈交给二十世纪福克斯,获得不错的评价。虽然没有正式取得许可,但他已经拿到了预算,开始拟定拍摄计划和取景地点。卡特接着邀请丹尼尔·萨奇姆(英语:Daniel Sackheim)出任该片的制片人。萨奇姆曾任《X档案》试播集(英语:Pilot (The X-Files))的制作人,后来又执导了第一、二季的其中几集,这是他第一次担任电影制片人。卡特选择罗伯·鲍曼(英语:Rob Bowman (director))担任该片的导演,鲍曼在《X档案》的制作基地从温哥华转移到洛杉矶前曾担任该剧的执行制作人和导演。卡特表示,“我没有时间去尝试执导这部片。罗伯·鲍曼是个很懂得协作的人;我想与他合作是解决时间问题的明智方法,比我自己单打独斗更好”。
前期制作期间,卡特与鲍曼忙着制作电视剧,萨奇姆一人独撑大梁。萨奇姆聘请拉塔·莱恩(Lata Ryan)来担任执行制片人,莱恩曾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合作过电影《侏罗纪公园》(1993年)。获聘后,莱恩可以在1013制片公司(英语:Ten Thirteen Productions)的人员面前阅读剧本,但不能带走。当时也少有剧组成员能自行阅读剧本。继莱恩之后,美术指导克里斯·诺瓦克(Chris Nowak)、摄影指导沃德·罗素(英语:Ward Russell)和搭景协调员比尔·李姆斯(Bill Liams)也陆续加入。该片的分镜图由罗伯·比汉(Robb Bihun)花费数个星期完成,整本分镜图比一本字典还厚。
制片过程中,剧组成员尽全力保护电影资讯不外流,采取的行为包含将剧本印在红纸上避免复印、向媒体释出假消息,以及给予该片一个代号“黑木计划”(Project Blackwood)。影迷认为,这个代号与片中营救男孩史蒂夫的桥段有关:前来救援的消防车上头写着“布莱克伍德县”(Blackwood County,纯属虚构)。也有人指出,该代号与恐怖小说家阿尔杰农·布莱克伍德(英语:Algernon Blackwood)(Algernon Blackwood)有关。不过,史帕尼兹表示,此一代号毫无特别意义。在人员方面,所有剧组成员都签下了“保密条款”,莱恩也表示,所有关键成员都在开拍6星期后受到保护。
电视剧的主要演员大卫·杜考夫尼与吉莲·安德森在片中饰演男女主角福克斯·穆德(英语:Fox Mulder)与丹娜·史卡莉(英语:Dana Scully)。其他电视剧演员米彻·佩勒吉、威廉·B·戴维斯(英语:William B. Davis)与约翰·内维尔(英语:John Neville (actor))也有登场,饰演FBI副局长华特·史基纳(英语:Walter Skinner)、神秘人物癌人和光鲜人(英语:Well-Manicured Man)。除此之外,并未出演电视剧的大牌演员马丁·兰道与布莱丝·丹娜(英语:Blythe Danner)也是该集的卡司。这打破了卡特大多选择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来演《X档案》的一贯传统,而他认为这部片是打破此一常规的良机。他还提供知名女演员格伦妮·海德利一个小配角——酒保,身为《X档案》剧迷的她欣然接受。不过,卡特也表示,与这种大牌演员合作颇令人心惊胆战。
克里斯·诺瓦克受制片人萨奇姆之聘出任该片的美术指导。在投身电影界前,诺瓦克曾当过建筑师,还有8年专业舞台设计师的资历。萨奇姆与诺瓦克有过合作经验,在面试美术执导时便通知了他。萨奇姆表示,诺瓦克是唯一能为该片打造出“聚焦视角”的人,因此才找上他。诺瓦克希望在开始设计工作前能和剧组成员们讨论一下剧情,如此一来他就可以营造出“他们想要的氛围”。他想让片中角色身处于一个“黑暗、恐怖又令人窒息”的环境,特别是穆德。一次,诺瓦克在熟悉电视剧版本时决定,他不要再再三观看任何一集,对此他解释道,“我希望这部电影的设计能够新鲜又新颖。当然,电视剧中的一些元素还是要保留的”。
根据剧组成员们提供的资讯,设计部门于8个星期内敲定了所有拍摄地点并设计完所有场景。接着,诺瓦克开始与两位概念艺术师提姆·福莱特瑞(Tim Flattery)和吉姆·马丁(Jim Martin)合作,创作所有主要场景的道具。诺瓦克负责创作草图,完成后交给福莱特瑞和马丁接手,最后让编剧卡特、导演鲍曼、制片人萨奇姆和执行制片人莱恩来审核成品。考虑到时间问题,他们并没有对道具大改特改。获得卡特、鲍曼、萨奇姆和莱恩等人批准的场景设计就会转换成建筑蓝图,方便由搭景协调员比尔·李姆斯为总监的建筑团队搭景。因为时间问题,所有搭景作业都得在同一时间进行,但这让制片方面临难题,因为他们得一口气支付所有工作人员的薪水。搭景作业于开拍前7个星期开始。
制片人萨奇姆曾亲自要求编剧卡特延迟一年再开拍,避免过于紧凑忙碌,但因预算已经投入,拍片作业蓄势待发,所以卡特并未接受此要求。卡特与导演鲍曼希望该片能在更多不同的地点取景,好让其格局感觉起来比电视剧还大。该片的主体拍摄于1997年6月16日开始。然而,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剧组只有8个星期能前期制作,45天能进行主体拍摄,导致取景地点比预计的少。剧组用洛杉矶来充当达拉斯和伦敦,而原本打算去美国阿拉斯加州拍雪地桥段的计划也打消,改至离电视剧固定拍摄地温哥华不远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惠斯勒。在惠斯勒拍摄时,剧组发现他们订来的假冰川与实景格格不入,只好出动造冰机。摄影指导罗素主张应该要打灯来模拟阳光,但美术执导诺瓦克因冰会融化而反对,两人因此起了争执。除此之外,由于造冰机排出大量的一氧化碳,剧组只好升级通风系统,避免中毒。女主角吉莲·安德森因反复重拍而脸部冻僵。为了拍摄外星人太空船破雪而出的桥段,剧组用上了约150吨的雪。
片中玉米田和圆顶屋的外景在美国加州贝克斯菲尔德的峡谷取景。为防资讯泄露,拍片现场戒备都十分森严,不过在拍该桥段时,有一名十来岁的粉丝在半夜拿着摄影机偷偷录影,隔天将录得影片交给当地新闻台播出,令剧组大吃一惊,并开玩笑说这段影片甚至足以放进电影里。另外,安德森在拍玉米田追逐戏时屡屡被玉米的叶片划伤,后来表示“这是整个拍片作业中我最不喜欢的经验”。又有一次,剧组在拍片时面临暴雨,水快淹到人的肚子,只好收工。安德森表示,“这是五季以来第一次有这种事”。剧组在拍片时内景时也遇上不少问题,如导演鲍曼在拍太空船内景时,摄影机无法从他满意的角度去拍,剧组不得不再花时间去排除。穆德与寇兹威博士的对手戏因对白长达4页,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拍完。
片中穆德和史卡莉被成群蜜蜂围绕的桥段是用真的蜜蜂拍摄的,杜考夫尼表示,“我们拍了15次都没被螫,一来是因为我们取走了女王蜂,二来则是工蜂没那么有攻击性”。蜜蜂飞进史卡莉衣领,然后钻进钻出的桥段也是实际去拍的。原本蜜蜂学家诺曼·盖瑞博士(Norman Gary)认为这不可能做到,但经过几天的思考后,他想到了用追踪费洛蒙来操控蜜蜂动向的方法。片尾,癌人与史庄侯在突尼斯的基地见面。该桥段于突尼斯泰塔温取景,该地曾是《星球大战四部曲:曙光乍现》(1977年)中塔图因星球的取景地。《X档案:征服未来》在电视剧第4季(英语:The X-Files (season 4))到第5季(英语:The X-Files (season 5))之间的空档拍摄。为了让男女主角杜考夫尼和安德森能出演电视剧的第五季,剧组一周6天、一天16个小时马不停蹄地工作,就为了先把两人的戏份先拍完。重拍作业与第五季的制作作业同时进行。由于拍片时程的问题,第五季的其中几集并没有两位主角穆德和史卡莉都登场,而只围绕着其中一位。
刚完成《异形4:逆种》(1997年)的Amalgamated Dynamics, INC.(英语:Amalgamated Dynamics)(缩写为ADI)负责为该片制作实体特效。不过,他们发现制作受感染消防员的尸体的难度比他们预期中还高。ADI也负责设计片中的外星人,成员之一汤姆·伍德拉夫(Tom Woodruff)选择仿照经典的灰色外星人,并打算透过眼睛来呈现出外星人既脆弱又凶狠的感觉。编剧卡特也希望外星人看起来很聪明。ADI原本制作了两套不同的外星人道具,其中看起来较为原始的一套用在设定于史前时代的开场,而另一套看起来比较进化,用在以现代为背景的桥段。然而,剧组为了省时,所以只用了其中一套。由于Amalgamated Dynamics大多数时间都花在设计外星人身上,实在忙不过来,于是剧组另外聘请KNB EFX来完成尸体的特效。
该片的两部原声带《X档案:征服未来:电影原声带》和《X档案:征服未来:专辑》于1998年在美国发行。其中,《X档案:征服未来:专辑》收录有由美国双人乐队尘埃兄弟(英语:Dust Brothers)创作的原创主题曲,以及一个隐藏的音轨,内容为编剧克里斯·卡特介绍《X档案》的剧情纲要。曾为电视剧配乐的马克·史诺(英语:Mark Snow)受聘创作该片的配乐。卡特希望该片的配乐能精简,不用太多花样,最好采用环境音乐。史诺与一支85人的管弦乐队合成了片中的电子配乐,好让该片有种“格局宏伟”的感觉。
史诺有数个月的时间来谱写并录制配乐,而在为电影配乐的同时,他还要为电视剧配乐。该片是《X档案》有史以来第一次仰赖乐队来录制配乐,不过史诺表示,电影配乐的谱写和录制过程与电视剧并无太大差异。虽然如此,两者之间仍有一点不同:为电影配乐时,史诺采用MIDI档来储存乐谱,接着让一名工作人员复制,由该名工作人员交给乐队成员。
片中,穆德在喝酒后走到酒吧后面的小巷,朝贴著电影《独立日》(1996年)海报的墙壁小便。编剧克里斯·卡特对外表示这“只是个布景”,不过导演罗伯·鲍曼(英语:Rob Bowman (director))对记者说,“卡特这是在恶搞,他不喜欢那部片”。《独立日》的制片人狄恩·德夫林(英语:Dean Devlin)并未对此作出任何评论。《华盛顿邮报》的影评人迈克尔·欧萨利文(Michael O'Sullivan)称赞该彩蛋“有趣”。
《X档案:征服未来》于1998年6月19日在北美院线上映,发行商为二十世纪福克斯。美国《娱乐周刊》将该片列为1998年度“影剧圈最大赌注”预测名单的榜首,因该片若口碑不佳,电视剧也会遭连累。为了宣传该片,主演大卫·杜考夫尼与吉莲·安德森接连上各大电视节目和杂志封面,并于6月12日与编剧克里斯·卡特一同举办了全球线上见面会。许多周边商品也纷纷上市,如玩具、餐具等。片商一共花了6,000万美元来宣传该片。
该片于8月在英国上映时,大多观众都还没有看到《X档案》的第5季(英语:The X-Files (season 5)),而这一季的剧情和电影颇有关联。一个《X档案》粉丝网站的管理员史蒂芬·厄尔(Stephen Earl)认为,“英国观众可能会开始担心,(……)而且美国人一看完电影就开始讨论剧情细节,其他人可能会被剧透”。不过,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的一名女发言人表示,“电影将会如期上映”。美国电影协会(MPAA)以片中有“一些强烈的暴力场面及血腥镜头”为由将电影评为PG-13级,意味着片中含有部分家长可能认为不适合13岁以下观众观看的内容,建议家长需特别注意。
《X档案:征服未来》获得影评人褒贬不一的评价,不过整题而言偏向正面。烂蕃茄上收集的72篇专业影评文章中,有47篇给予该片“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65%,平均得分6.1分(满分10分),该网站对电影的共识性评价写道“该片对于新人来说可能会难以理解,但是对于电视剧的粉丝来说却是一次不错的观影享受”,而基于另一影评汇总网站Metacritic上的23篇评论文章,其中11篇予以好评,无差评,12篇褒贬不一,平均分为60(满分100),代表“正负评平均参杂”。
《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伊伯特给予该片3颗星(满分4颗)的好评,评论道“作为一部电影,《X档案:征服未来》马马虎虎;但是作为一个故事,它不仅需要前传、续集,还需要入门指南”。伊伯特也批评片中特效混乱,难以看清楚。《沙龙杂志(英语:Salon (magazine))》的影评人乔伊斯·密尔曼(英语:Joyce Millman)认为,“你不能将《X档案:征服未来》视作一部电影,因为它不是一个整体,它就只是那部电视剧中,长达2小时、预算较多的一集而已”,同时也表示“该片是有史以来制作规模最大、最光鲜亮丽的《X档案》,但远非最令人满意的”。
《旧金山纪事报》的鲍勃·葛拉汉(Bob Graham)给予该片好评,称赞其剧情“引人入胜”,并表示“大卫·杜考夫尼和吉莲·安德森饰演了一对令人同情的英雄”。《华盛顿邮报》的影评人迈克尔·欧萨利文评论该片“时髦、可怕又搞笑,但有些桥段显而易见地粗劣”,并称赞片中的特效。《中国时报》的林淑娟认为,该片的剧情主题“有头有尾,前后一致,一目了然”,但风格较为明亮,少了电视剧版的恐怖感。
也有影评人给予该片差评。《洛杉矶时报》的影评人肯尼思·图兰(英语:Kenneth Turan)批评《X档案:征服未来》令人难以理解,且过度依赖电视剧的剧情。《芝加哥读者报(英语:Chicago Reader)》的莉莎·奥斯佩克特(Lisa Alspector)认为片中“只有两个桥段值得电视剧追随者花时间去看”。《综艺》杂志的陶德·麦卡锡在评论中写道,“虽然该片的格局比电视剧大,噱头也比电视剧多,但就电影的标准来看只是差强人意罢了”。《纽约时报》的珍妮特·玛斯林(英语:Janet Maslin)批评该片“平淡无奇”,不过对杜考夫尼与安德森两位主演的演出予以好评。
截至下档日,《X档案:征服未来》在美国及加拿大地区共累积了约8,389万美元的票房,加上来自其他地区的1.052亿美元,全球票房共计1.891亿美元,不如预期。虽然如此,该片仍是1998年美国总票房第23高的电影,同时也登上PG-13级电影票房排行榜的第10位。
在北美地区,该片与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同期上映,于首映周末透过2,629家电影院进账3,013万美元的票房,登上冠军,是该年度首映周末票房第9高的电影。发行商二十世纪福克斯表示,电视剧的众多剧迷是该片的主要观众群,隔周还会加强推出着重电影科幻情节的宣传片,吸引非剧迷买单。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美国电影部门总裁汤姆·谢拉克(Tom Sherak)也说,首映周观众中只有四分之一不是剧迷。隔周末,该片收获1,328万美元,被新片《怪医杜立德》和《花木兰》挤下,排名第三。到了第三个周末,该片跌到第五名,票房为625万美元。在第四个周末,该片排名第七,到了第五个周末便已不在前十名内。该片于上映14周后在美国下档。除了北美以外,该片前五大的市场分别为德国(约1,544万美元)、英国(约1,400万美元)、法国(约1,130万美元)、日本(约864万美元)和西班牙(约591万美元)。
该片的VHS版本于1998年10月13日推出,该版本较院线版多了41秒。DVD版本于2000年1月24日在区域2发布,而区域1的上市日期则是2001年1月16日。2008年,编剧法兰克·史帕尼兹(英语:Frank Spotnitz)表示,片商计划推出特别版DVD和蓝光光碟。他表示,这两种版本中将包含“讲评、幕后花絮、NG片段、预告片和全新纪录片等多个特别收录”。蓝光光碟于2008年12月2日发行。此外,该片还有小说版和漫画版,其中小说版于1998年6月19日出版,由伊丽莎白·汉德(英语:Elizabeth Hand)撰写。
1998年9月,片商二十世纪福克斯与克里斯·卡特、大卫·杜考夫尼与吉莲·安德森签下续集的片约。续集由卡特与法兰克·史帕尼兹(英语:Frank Spotnitz)回归编剧,卡特同时担任导演,不过编剧作业却一再推迟,直到2007年才有了起色。续集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间拍摄完毕,片名《X档案:我要相信》于2008年4月公布,同年7月25日在美国院线上映。《X档案:我要相信》所获评价以负面为主,票房也差强人意。
除另行注明外,以下资料皆为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