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和平塔(英语:Nepalese Peace Pagoda,亦称为尼泊尔宝塔)是代表尼泊尔参加1988年世界博览会的展馆,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本,现坐落于南岸公园。尼泊尔和平塔是布里斯本在举办世博会期间最重要的遗产之一,也是该届世博会中上唯一保留于布里斯本的国际展馆。
1986年是联合国的国际和平年,尼泊尔同意参加1988年世界博览会,并委托保护亚洲文化协会创建尼泊尔和平塔,由世博会官方进行运营,并在世博会结束后为和平塔寻找新址。
和平塔是由德国建筑师约亨·雷尔(Jochen Reier)代表尼泊尔负责建造,从尼泊尔的特莱平原森林中运送80公吨的尼泊尔本土木材到首都加德满都,在那由160个尼泊尔家庭精心制作出各个部件,接着将这些木材装在两个40英尺(12米)的集装箱和一个20英尺(6.1米)的集装箱中运往澳大利亚,在尼泊尔人的监督下,由澳大利亚工人在世博会现场进行组装,仅花费了几天时间就完成。
和平塔为三层建筑,设有一个漂亮的茶馆,是当届纯手工制作的展馆之一,也因此尼泊尔和平塔很快就成为该届世博会最多人参观拍照的展馆之一。在世博会即将结束时,一群名为“宝塔之友”的人发起一项请愿运动,希望能够在世博会后将和平塔留在布里斯本,这项请愿运动最终有有9万人签署。
和平塔前的两个小木亭出售酸奶、印度咖喱饺、柳橙汁和柠檬茶;工匠们在和平塔一楼内展示他们的手工艺品。人们可以在一楼的茶馆喝茶,附近的尼泊尔馆展示尼泊尔的传统服装、登山服、照片和工艺品。
该塔是尼泊尔境外仅有的三座尼泊尔和平塔之一,另外两座分别位于德国慕尼黑和日本大阪,是加德满都帕斯帕提那神庙的近似复制品,塔上有重要的印度教和佛教图腾,包括湿婆的不同化身、处于不同冥想状态的佛陀、手印、佛教的八个吉祥符号,佛教慈悲神观世音菩萨的神像。除此之外,整个展馆还包含一个和平钟,两个较小的边亭,一个佛塔和一个和平柱,上头用日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英语四种语言呼吁世界和平。两个侧馆的屋檐上亦刻有梵文祈祷词,中央门上方也刻有的唵的铭文。
虽然和平塔并不被用作佛教或印度教的宗教中心,但它偶尔会被用来举办婚礼、私人活动、新书发布会和公司活动,而且可以看到许多游客使用宝塔内部第一层的教堂座椅进行个人冥想。南岸公园公司代表罗马街公园(英语:Roma Street Parkland)和布里斯本市政府管理该塔。
在世博会结束时,亚太认证合作组织(APAC)曾计划出售尼泊尔和平塔,而且可能将其移至日本。然而,在世博会期间,有9万人的请愿书请求将和平塔留在布里斯班,并且在1988年底,布里斯本市议会(英语:Brisbane City Council)提出如果联邦政府愿意支付其成本和维护费用的话,将会为和平塔提供土地。1989年2月,一场“拯救和平塔运动”开始启动。公众捐款最终达到52,000美元,其中3万美元来自退休人员弗兰克和迈拉·皮特夫妇(Frank & Myra Pitt)在最后一刻及时捐款,他们希望给布里斯班带来一些1988年世博会的记忆,并且市议会亦提供5万美元,联邦政府提供了10万美元。“宝塔之友委员会”还筹集资金为和平塔增添几件展品,包括一尊铜制的慈悲神像,一个铜钟和石雕框架,以及一个石制灵塔。
关于该将和平塔放置何处,人们提出各种想法,包括昆士兰美术馆(英语:Queensland Art Gallery)和城市植物园,而最终选择了南布里斯本的南岸公园作为和平塔安放的地方,并成为1992年6月公园开放后的一部分。
作为1988年世界博览会20周年庆祝活动,88年世博会基金会和重新启动的宝塔之友协会在和平塔中举办88年世博会回顾摄影展和纪念品展示。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尼泊尔和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