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 dations ◷ 2025-11-15 05:34:08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在神经科学中,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英语: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是使突触后神经元更有可能激发动作电位的突触后电位。由于带正电的离子流入突触后细胞,导致突触后膜电位的暂时去极化,是打开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果。这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相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通常是由于负离子流入细胞或正离子流出细胞而引起的。EPSP也可能是由于流出的正电荷减少所致,而IPSP有时是由于正电荷流出量增加所致。引起EPSP的离子流是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像IPSP一样,EPSP也具有累加效果。当多个EPSP出现在突触后膜的各单个区块上时,它们的综合作用就是各个区块EPSP的总和。较大的EPSP导致较大的膜去极化程度,因此增加了突触后细胞达到激发动作电位阈值的可能性。

活细胞中的EPSP是化学引起的。当活跃的突触前细胞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中时,其中一些会与突触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这些受体中的许多受体都包含一个离子通道,该通道能够将带正电的离子传递到细胞中或从细胞中传递出去(此类受体称为离子型受体)。在兴奋性突触中,离子通道通常允许钠离子进入细胞,从而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流。这种去极化电流导致膜电位的增加,此即为EPSP。

相关

  • 汉尼斯·阿尔文汉尼斯·奥洛夫·哥斯达·阿尔文(瑞典语:Hannes Olof Gösta Alfvén,1908年5月30日-1995年4月2日),瑞典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致力于磁流体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其成果被广泛应
  • 莫比尔市莫比尔(英语:Mobile,/moʊˈbiːl/,moh-BEEL,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
  • 那拉那拉氏(满语:ᠨᠠᡵᠠᡥᠠᠯᠠ,转写:Nara hala),汉字亦写作纳喇氏、纳兰氏等,是满族姓氏,位列满族八大姓之一,亦为明朝末期海西女真四部贝勒的家族姓氏。同时期,那拉氏还散居于长白山
  • 迈克尔·帕克南·埃奇沃斯迈克尔·帕克南·埃奇沃斯(Michael Pakenham Edgeworth,1812年-1881年)为爱尔兰植物学家。
  • 劳伦·康拉德劳伦·康拉德(英语:Lauren Conrad,1986年2月1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古那海滩,为美国著名的时尚设计师、主持人、电视名人、作家。康拉德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古纳海滩,
  • 柳德米拉·别林斯卡娅柳德米拉·瓦连京诺芙娜·别林斯卡娅(俄语:Людмила Валентиновна Берлинская,1960年12月30日-)是一位俄罗斯钢琴演奏家及演员,1960年出生于莫斯科。
  • 废后废后指的是被废黜的王后或皇后。皇后被废黜不外乎是政治原因或个人原因(犯罪、本人失宠、品行不端、皇嗣失宠、有更佳的皇后人选、皇帝被权臣威胁被逼废后等),公开的废后原因和
  • 第58届百想艺术大奖《第58届百想艺术大奖》(韩语:제 58회 백상예술대상,英语:58th PaekSang/BaekSang Arts Awards),是韩国影剧奖百想艺术大奖颁奖礼,2022年5月6日在京畿道高阳市一山西区KINTEX(朝鲜语:킨텍스)举行,由JTBC于韩国时间19时45分直播。
  • P. LEAGUE+纪录以下列出台湾男子职业篮球联盟P. LEAGUE+(PLG)的各项纪录。所有纪录都是截至2022年4月17日 (2022-04-17)。
  • 陈学恂陈学恂(1913年12月18日-1991年5月9日),男,江苏江阴人,中国教育学家,曾任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