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翼龙属(属名:,意为“中国之翼”)是翼龙目翼手龙亚目古神翼龙科的一属,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的九佛堂组,年代为下白垩纪的巴列姆阶到阿普第阶。中国翼龙拥有相当大的头部,以及类似鸟类的喙状尖嘴,嘴部缺乏牙齿。头部上方有一个长骨质冠饰,从较高的前上颌骨开始,延伸到头颅骨后方。
中国翼龙目前至少有两个有效种。模式种是董氏中国翼龙(),其正模标本(编号IVPP V13363)为一个接近完整的天然状态骨骸。董氏中国翼龙的头颅骨长达17公分,翼展估计为1.2米。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是杂食性动物,同时也是巴西以外首次发现的古神翼龙科动物,也拥有该科中最早与最完整的标本。
2003年,中国古生物学家李建军发表中国翼龙的第二个种,即谷氏中国翼龙(""),标本(编号BPV-077)是接近完整的骨骸,也在同一地层发现。谷氏中国翼龙的体型只有董氏中国翼龙的60%,两者的差别在于不同的身体比例。谷氏中国翼龙被首次叙述时,它们是九佛堂组所发现最小的缺乏牙齿翼龙类。种名“谷氏”献给兰州大学古脊椎动物学家谷祖纲。但2019年一份来自中国翼龙发表者汪筱林等人的研究显示,谷氏中国翼龙应是董氏中国翼龙的年轻个体。
中国翼龙的第二个有效种是凌源中国翼龙(),由已故中国古生物学家吕君昌等人于2016年发表。其标本(编号JPM-2014-005)也是接近完整的骨架,前肢指爪相当发达,爪子弯曲且末端尖锐,比脚爪还大上许多,加上后足纤细,不利于在地面行走,显示凌源中国翼龙很可能有树栖的习性。另外在个体旁也保存了两条鱼,因此也不排除以鱼类为食。
除了谷氏中国翼龙外,汪筱林等人于2019年的研究亦将华夏翼龙()视为中国翼龙的异名,且视该属模式种季氏华夏翼龙为董氏中国翼龙的晚出异名,同时将分类位置存疑的“具冠华夏翼龙”("" )、“本溪华夏翼龙”("" ),以及返祖华夏翼龙()三个物种归入中国翼龙属,并保留原物种名。若依据此研究,中国翼龙的物种数将增加至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