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t

✍ dations ◷ 2025-09-04 18:28:42 #缺少图像的周期表信息框模板

6g1(推测)
2, 8, 18, 32, 50, 33, 18, 8, 4(推测)

Ust(英语:Unsepttrium,化学符号为Ust)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化学元素,原子序数是173。其周期的归属众说纷纭,有排列在第10周期g区元素的说法,也有排在第9周期碱金族的说法,而根据现行较广泛接受的皮寇(英语:Pekka_Pyykkö)以及Nefedov模型,可能具有碱金属的部分特性,但其周期仍尚未有定论。

由于现行理论会在原子序大于或等于173时出现矛盾,因此部分研究认为,Ust可能是理论上可以以原子形态存在的最重元素,更重的元素可能只能以离子的形态存在。

Ust在周期表上的位置有不止一种说法。1969年,格伦·西奥多·西博格根据根据构造原理提出的周期表中,Ust被安排在第九周期的g3族,上方为123号元素、下方为245号元素;1973年德国物理学家布克哈德·弗里克(Burkhard Fricke)的扩展元素周期表则将Ust安排在g1族;而2010年提出的皮寇(英语:Pekka_Pyykkö)模型则将Ust安排在碱金族,但对于其周期归属多个研究皆有不同看法,目前尚未有一篇广泛接受的研究指出第8周期以后的元素排列。

对于其是否为周期表的终点学界众说纷纭,例如弗里克认为Ust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后一种元素,而沃尔特·格瑞纳(Walter Greiner)认为的原子序可达到184甚至194:588,亦有学者认为周期表的终点可能更早结束,例如费曼认为最后一个元素为137号元素以及稳定岛预测的126号元素:592。

根据1979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发布之有关新元素命名的建议,若根据这一规则,173号元素应称为“Unsepttrium”,符号为Ust。在元素被发现并获得正式永久命名之前,都会先以元素系统命名法命名。但科学家一般称之为173号元素、(173)或173。

Ust尚未被发现,目前也没有尝试合成的报告。早期的推测,它是一种g区元素,在这个预测下,根据此推测以及元素周期律,其化学性质有可能与g区元素Ubt相似。

另外一个预测则将Ust列为碱金属,在该预测中Ust的最后一个电子将会填入6g7/2轨域,因为自旋-轨域相互作用会使得8p3/2轨域和6g7/2轨域之间产生非常大的能隙,因此在这预测中最外层的电子束缚力将会很弱,并且容易形成Ust+离子。因此Ust依照这个结果来看,可能会表现出与碱金属类似的化学性质,甚至可能有比铯更高的反应性,然而相对论效应使得Uue和钫的预测反应性比铯还低。

理论上,根据狄拉克方程式,当质子数大于137时将出现虚数解而出现矛盾,但前述运算未考虑到原子核的大小,因为狄拉克方程式是将原子核视为一个点,因此,德国的物理学家沃尔特·葛雷纳(英语:Walter_Greiner)更进一步的探讨了考虑到有限原子核大小的更准确的理论计算,并在1982年发表了研究,该研究表明当质子数为173时,原子核将达到“临界电荷”,其结合能超过电子静止时能量的两倍。而电子静止时能量的两倍(2mec2 = 1.022MeV)已达电子和正子对的湮灭能量,并且有实验表明,当达到此能量时,将发生逆反应电子和正子成对产生(实验是将电子静止时能量的两倍的伽玛射线射入原子),空缺的最内部壳层会导致一颗电子凭空产生,同时发射一颗正子。

1977年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借由铀原子(Z = 92)原子核相互碰撞产生质子数为184的虚拟粒子进行了相关研究。1980年正子发射的现象在类似实验中被关观测到,但使用的原子是锔(Z = 96),而2p轨域在质子数为185也会达到临界电荷。另一个研究则认为当Z = 245时,2s轨域也将崩溃。

相关

  • 周质空间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又称为周质(periplasm)或壁膜间隙,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膜与外膜(Outer membrane)之间的间隔区域。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一般指其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
  • 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或多重抗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ultiple-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独特菌株,
  • 达参反应达参反应(Darzens反应、Darzen反应)是醛或酮在强碱(如氨基钠、醇钠)作用下与α-卤代羧酸酯反应,生成α,β-环氧酸酯的反应。以发现者奥古斯特·乔治·达金(1867-1954)命名。产物α,
  • 大众部最初僧伽 ├ 大众部  ├ 一说部  ├ 说出世部  ├ 灰山住部  ├ 多闻部  ├ 说假部  └ 制多部 └ 上座部  ├ 雪山部  ├ 说一切有部   ├ 说转部   └ 经
  • 已灭绝植物列表本条目收录了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已记录灭绝植物信息。注:表格中标有*中的物种为存在存疑物种表格中标有+中的物种为是否灭绝存疑物种AnnulariaSigillariaLepidodendronCalamite
  • 芦荟芦荟属(学名:Aloe)通称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为阿福花科独尾草亚科多年生草本、多肉植物,据考证的野生芦荟品种3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这种植物颇受大众喜爱,主要因其易于
  • 绷带绷带为一重要急救用品,通常缠绕成卷成为绷带卷,用途如下:绷带卷有不同的阔度,以应付不同伤处。此绷带亦有不同尺寸,价钱较贵但效果较佳。使用时需借助钳形工具。具有网孔,适用于肢
  • 琳娜·梅迪纳琳娜·梅迪纳(英语:Lina Vanessa Medina,1933年9月23日-),出生于秘鲁,是世界纪录和医学史上最年幼的母亲。她于1939年生下一名男婴。当时,她年仅5岁7个月又21天大。此案例相当罕见,在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也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或菊池-藤本病。1972年由日本福冈大学病理学教授菊池昌弘(菊池 昌弘)发现,同年,另一名日本学者藤本吉秀(藤本 吉秀)也报告了这种疾病。菊池病是
  • 127<<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 127是126与128之间的自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