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 dations ◷ 2024-09-19 09:14:49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英文:the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于2003年10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的旨在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公约。截止2016年,世界上共有172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公约共有九章四十条。根据公约第2章有关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增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并从2008年开始编制公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开始公布)以及优秀保护实践名册(Register of good safeguarding practices)。各缔约国还需定期举行会议。根据公约第11、12条,各缔约国需要编制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定期更新。根据公约第6章有关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资金主要来源为各缔约国的纳款、教科文组织下拨的款项以及其他国家的捐赠等,资金主要用于援助各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最后规定在公约生效前,“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关

  • 招魂术招魂术(英语:Necromancy)是指一种与死者灵魂沟通的巫术,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通常和黑巫术或巫术有所关联。
  • 杨氏模量杨氏模量,也称杨氏模数(英语:Young's modulus),一般将杨氏模量习惯称为弹性模量,是材料力学中的名词。弹性材料承受正向应力时会产生正向应变,在形变量没有超过对应材料的一定弹性
  • 酯酶酯酶(英语:esterase)是一种水解酶催化剂,可在水分子的参与下,经由水解作用,将酯类切割成酸类与醇类。此类酶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依其专属受质、蛋白质结构,以及功能而有不同。脂酶
  • 泰累尔马克斯·泰累尔(英语:Max Theiler,1899年1月30日-1972年8月11日),又译马克斯·蒂勒,南非微生物学家。1951年由于发现黄热病疫苗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99年1月30日,泰累尔
  • 皇后区皇后区(英语:Queens),又译作昆斯区,是美国纽约市的五个行政区之一,也是其中面积最大、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区。其范围和纽约州皇后县或昆斯县(英语:Queens County)相同。皇后区位于长岛
  • 数字版权管理数字版权管理(英语: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是一系列访问控制技术,通常用于控制数字内容和设备在被销售之后的使用过程。DRM有时也称为拷贝保护、复制控制、技术保护措施
  • 美浓美浓区(台湾客家语南四县腔:弥浓,miˇ nungˇ;台罗:Bi-long),旧称弥浓,是中华民国高雄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高雄市地理中心偏东北,北邻杉林区,东邻六龟区,南隔高屏溪与台湾省屏东县高树乡
  • 南大洋南冰洋(英语:Southern Ocean或Antarctic Ocean),亦称南极海或南大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也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大致在南纬60度线以南。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太平洋、
  • 人体工学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系统机械方面的结构,功能和运动,包括从整个生物体到器官 , 细胞和细胞器的任何水平,使用物理学上力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力学”(1899年)和相关的“生物力学技术
  • 彭镜毅彭镜毅(1950年6月30日-2018年5月1日),台湾植物分类学家,曾任职于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彭镜毅于1972年获得国立中兴大学植物学系学士,1976年获得国立台湾大学植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