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流圈

✍ dations ◷ 2025-10-19 14:57:45 #软流圈
软流圈(Asthenosphere)是地球地幔的一部分弱塑性变形区域,位于岩石圈的下面、中间圈的上面,其软流圈下界在地表以下180-220km深处。岩石圈与软流圈的边界,定义在1300°C等温线。此线以上的岩石圈为刚性变形,此线以下的软流圈为黏滞变形。软流圈的下界没有一个确定定义,通常采用温度或者流变学的变形率。在某些地方(如大洋板块深俯冲)软流圈下界可深达700km。地激波在软流圈的波速下降10%左右,形成一个低速区。这可能是由于软流圈存在部分熔融。大洋地壳下的岩石圈-软流圈边界比较浅(平均在60km深处),地激波有一个突然下降5-10%。在中洋脊,岩石圈-软流圈边界在大洋地壳下几千米处。1914年-1915年,巴雷尔·约瑟夫(英语:Joseph Barrell)发表8篇关于地壳均衡的系列研究文章,从力学角度(刚性和流变性)提出了岩石圈与软流圈的分野并给其命名。该词来源于希腊语单词asthenēs(weak)与单词sphere的组合;推测为塑性状态的超铁镁物质;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为坚硬的岩石,与地壳的岩石合称为岩石圈;因为板块构造论的地幔对流体的运动就是在软流圈中进行,岩石圈板块在软流圈之上受到对流体的驱动而飘移,故称软流圈。软流圈实现了地壳均衡。虽然早在1926年,就有推测软流圈的存在,但软流圈的证实始于1960年5月22日智利地震。

相关

  • 结构域蛋白质结构域(英语:protein domain)是蛋白质中的一类结构单元,是构成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基本单元。有些球形蛋白的一条肽链,或以共价键相连的两条或多条肽链在空间结构上可以区分为
  • 翰斯勒巴东氏菌汉氏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是一种常见的、可导致猫抓病的真细菌,属于巴尔通体属。该细菌通过三聚体自身转运蛋白粘附素(英语:trimeric autotransporter adhesin)与宿主细
  • 储存在影像诊断学中,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英语: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一种专门用来存储、获取、发送与展示医疗影像的电脑或网络系统,PACS一词由Andr
  • 偏振偏振(polarization)指的是横波能够朝着不同方向振荡的性质。例如电磁波、引力波都会展示出偏振现象。纵波则不会展示出偏振现象,例如传播于气体或液体的声波,其只会朝着传播方向
  • Folding@HomeFolding@home(简称FAH或F@h)是一个研究蛋白质折叠、误折、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分布式计算工程。由斯坦福大学化学系的潘德实验室(Pande Lab)主持,于2000年10月1日正式引导
  • 国际植物学大会国际植物学大会(英语: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简称IBC)是一个各领域生物学家的国际性会议,由国际植物学会和菌物学会联合会(英语: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otanica
  • 去氧核糖核苷酸核苷酸(英语:Nucleotide)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以一个含氮碱基为核心,加上一个五碳糖和一个或者多个磷酸基团组成。含氮碱基有五种,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
  • 磷酸肌醇3磷酸肌醇3-激酶(英语: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s)又叫磷脂酰环己六醇3-激酶(英语: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是一个参与诸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移动、存活和胞内
  • -反夏因-达尔加诺序列(英文:anti-Shine-Dalgarno sequence)是位于原核细胞核糖体小亚基16S rRNA3'端的段短核苷酸序列,可以按碱基互补配对原理与待翻译的信使RNA(messager RNA,简称
  • 欣快感促进剂欣快或欣快感(英语:Euphoria ,发音: /juːˈfɔəriə/,来源于古希腊语 εὐφορία)(词义与烦躁相反),在医学上把它当做一种精神和情感的状态。心情愉快、无忧无虑、兴高采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