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同开源社区(英语:Anthon Open Source Community)是一个在线开源社区,主要致力于AOSC OS的开发工作,社区成员大都为学生。
安同开源社区也进行了一些程序的本地化工作,如KDE和GNU Octave。
安同GNU/Linux(亦称安同OS,英语:Anthon GNU/Linux)直接采用LFS作为基础,不对其他发行版,例如同样使用Dpkg的Debian进行依赖上的兼容。基于此,安同采用类似于Archlinux和Slackware的粗放拆包,而不是Debian等的精细拆包。
AOSC OS在设计管理上遵从从简的原则,主要表现如下:
AOSC OS 历史上曾有基于 OpenSUSE Studio 的 OS0.5 和基于 Debian sid 的 OS1 ,但都以失败告终——前者难以封装,后者控制不足。在开发者 IcenowyZheng 加入之后,Anthon OS2 开始使用 BLFS 方式构建,获得了基本可用的环境。
AOSC OS2 时基础系统取 Icenowy (EasternHeart) 所取的 HeartL (os2) 名,后有使用 XFCE 和 KDE 的 GUI 分支 AnthonOS (os2-anthonos, os2-apps),服务器分支 CentralPoint (os2-centralpoint) 等。这些分支分别使用不同的版本库。OS2 原先还有一个专用存放影音软件的分支 Studio。
OS3 之后,AnthonOS 遵循社区名称简写,对外名称统一为 AOSC OS。OS3 仍然是基于 BLFS 的重新构建,依赖树与 OS2 相似但不兼容(重设了包版本)。AOSC OS3 可能持续滚动更新,停止每年重建的情况。OS3 目前另提供了一个 BuildKit 发行,供其开发者快速获得软件包制作环境,主要包含 autobuild、GNU工具链、clang 和 distcc。
AOSC OS 使用名为 autobuild 的 bash 脚本集进行构建,在 OS3 之后重写为 autobuild3,增加对于其他包管理器的支持。OS3 开始使用名为 abbs 的工具批量调用 autobuild。Autobuild 本身的语法和变量名与 Archlinux makepkg 的 PKGBUILD 类似,但写法更简单、表现能力更低且更不严谨。
AOSC OS2 使用简单的 IM 进行 bug 报告,偶尔使用 bugtracker;OS3 之后直接使用 GitHub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