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循
✍ dations ◷ 2025-10-19 16:05:08 #焦循
焦循(1763年-1820年),字理堂,一字里堂,扬州府甘泉县(今扬州邗江黄玨镇)人。以《孟子》及《周易》研究见著。焦循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自幼师承祖父之学,幼年好《易》,还对“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一说既见于《小畜》又见于《小过》产生疑惑。少年曾就读于扬州安定书院。乾隆己亥(1779年),受教于刘墉,遍习他经,“经史、历算、训诂诸学无所不精”。乾隆五十二年,友人顾凤毛以《梅氏丛书》相赠,以期“君善苦思, 可卒业于是也”,里堂遂转治天文历算之学。焦循还究心《三礼》,撰成《群经宫室图》三十一篇。嘉庆六年(1801年)中举人,翌年应礼部试不第,即不出仕。嘉庆十一年(1806年)扬州知州伊秉绶聘其与阮元等编《扬州图经》及《扬州文粹》。焦循之治学可分为三个时期:学算期、治《易》期、习《孟》期。由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六年(1801年)间,焦循相继完成多部算学著作。嘉庆元年,里堂写成〈释轮〉、〈释椭〉、〈释弧〉三篇文章。翌年,著有《加减乘除释》八卷。两年后,成《天元一释》两卷,阐述南宋秦九韶的天元术和大衍术。嘉庆六年,再成《开方通释》。对于里堂天文历算之学,阮元尝以“精意无不包,简而不遗,典而有则”誉之。此外,焦循亦兼习《礼经》,并著有《群经宫室图》两卷。焦循四十岁以后,治学方向渐变,此乃其学术之第二阶段。于嘉庆七年(1802年),因会试不第,遂潜心专研《易》学,“足不入城市者十余年”。焦循治《易》学,不依傍前人,于清代考据中,独树一帜,他建立了“旁通”、“当位失道”、“时行”、“相错”、“比例”等《易》学法则,以为卦爻规律。焦循还运用“六书”中假借去诠释《周易》经、传文的主张,“非明六书之假借转注,不足以知彖辞爻辞十翼之义。”。嘉庆十八年(1813年),焦循完成《易通释》十二卷。翌年,复提其要为《易图略》、《易章句》。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以此三书合刊为《易学三书》(全名《雕菰楼易学三书》)。嘉庆九年(1804年),又仿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之体例,著有《论语通释》十二篇,以阐发《论语》忠恕之理。焦循的易学别具一格,本质上属于象数一派。焦循的易学是对汉代易学的继承和发展。李慈铭曾指责焦循的易学是“貌为高简,故疏者概视为空论耳。”《易学三书》既成,焦循又转治《孟子》。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十二月,始撰《孟子正义》一书。焦循先编订《孟子长编》十四帙。后再就《长编》所录,损益增删而成《孟子正义》草稿三十卷。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焦循病殁,未及完成《孟子正义》之誊校工作。由焦廷琥续校《孟子正义》。道光元年(1821年)二月,廷琥亦以病终。最后,于道光五年(1825年),终由焦循之弟焦征将《孟子正义》付梓印行。
相关
- 进食障碍进食障碍(英文:Eating disorder),又称摄食障碍,是一种精神病,它指的是会影响当事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异常进食习惯。进食障碍包括短时间大量进食的“狂食症”;吃得太少导致体重偏轻的
- 吉萨坐标:30°01′N 31°13′E / 30.017°N 31.217°E / 30.017; 31.217吉萨(阿拉伯文:الجيزة,拉丁化:al-Gīzah)是尼罗河西的城市,在开罗西南约20公里外,现为开罗都会区的一部
-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英语:Chemical equilibrium)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可用ΔrGm=ΣνΑμΑ=0判断,μA是反
- 青葱青葱(英文:Scallion)是葱属中葱和洋葱的杂种,为球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希腊。青葱和葱并不是同一种植物,其叶和茎比葱更软,地下部分为红褐色鳞茎。在西方主要用作沙拉的调味品。
- T细胞受体结构 / ECOD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负责识别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所呈递的抗原,它与B细胞受体(英语:B-cell receptor)不同,并不能识别游离的
- 郑志明郑志明可以指:
- 新竹市政府坐标:24°48′24″N 120°58′08″E / 24.8067131°N 120.9688414°E / 24.8067131; 120.9688414新竹市政府是中华民国台湾省新竹市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
- 台北市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列表
- 汗号列车汗号列车(英语:The Ghan),或译大汗号、天恩号,是贯通澳洲南北的铁路客车。由阿德莱德经爱丽斯泉,在北部达尔文港为终点,全长2,979 公里。此列车得名于早期澳洲中部沙漠的主要运输工
- 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