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

✍ dations ◷ 2025-08-18 14:06: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是中国国家立法机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的第二次修改,于1979年4月12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于同年5月1日起施行。该修正案对原有刑法进行了若干修改和补充,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下是对该修正案的详细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刑法修订。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体系,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修正和完善刑法成为了当时的迫切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修改:

  1. 对刑法基本原则的修改: 修正案在刑法基本原则的规定上作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更加突出了法律的适用性和公正性。

  2. 对刑法各项罪名的修改: 修正案对原有刑法中的一些罪名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同时,新增了一些新型犯罪,如侵犯知识产权罪等。

  3. 对刑法量刑标准的修改: 修正案对刑法中的量刑标准进行了适当调整,更加合理地反映了犯罪的性质和情节,保护了犯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4. 对刑法程序规定的修改: 修正案在刑法的程序规定上作了一些补充和完善,更加明确了法律程序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要求,保障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的通过和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刑法体系,加强了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修正案的实施,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的通过和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不断努力。

相关

  • 小波兰小波兰(波兰语:Małopolska,拉丁语:Polonia Minor)是波兰的历史地区之一,位于波兰的东南角。该地区不能与小波兰省相混淆,该省只包括小波兰历史地区的一部分。小波兰位于维斯瓦河上
  • 台湾高雄地方法院高雄市前金区河东路188号 高雄简易庭 :高雄市前金区河东路188号 凤山简易庭 :台湾高雄地方法院,简称高雄地方法院、高雄地院或雄院,是中华民国的地方法院之一,位于台湾高雄市,属
  • Amblycera分类钝角亚目(学名:Amblycera)是啮虫目之下的一个亚目,原属虱毛目,现在是啮虫目之下七个亚目之一。本亚目物种被认为是所有虱子物种当中最原始的亚目,寄生于鸟类及哺乳类动物身上
  • 最高元首后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后(马来语:Raja Permaisuri Agong)是马来西亚选举君主立宪最高元首的法定配偶,她与最高元首一样被尊称为“陛下”。目前现任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后为来自彭亨州的
  • 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Brihadiswara Temple,பெருவுடையார் கோயில்),一称罗阇罗阇希瓦拉神庙(Rajarajeshwara)是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坦贾武尔地区的一座供奉湿婆
  • 中国民航出版社中国民航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家出版社,成立于1993年,社址位于北京市,是中国民航总局直属事业单位。
  • 邓旭邓旭,字元昭,江南寿州(今属安徽省)人。清初政治人物。邓旭于顺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三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官至甘肃洮岷道。著有《林屋诗集》。
  • 安迪·斯洛特安迪·斯洛特(Andy Slaughter,1960年9月29日-)是一位英格兰政治人物,他的党籍是工党。自2010年开始,他担任哈默史密斯选区选出的英国下议院议员。他在1983年加入工党。
  • 中央药店中央药店()是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位于市中心的普雷雪伦广场()。该建筑又名市长宫。建筑风格是新文艺复兴式建筑。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output .geo-dec{display:inline}.mw-parser-output .geo-non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multi-punct{display:none}.mw-
  • 拉脱维亚卫士团拉脱维亚卫士团(Aizsargi),是拉脱维亚在战间期(1918-1939)成立的准军事组织。卫士团在1919年3月30日成立。 在十月革命期间,卫士团做为拉脱维亚临时政府(英语:Latvian Provisional Government) 国民卫队性质的自卫力量,让拉脱维亚自俄国独立。1921年,卫士团以芬兰的白卫队(英语:White Guard (Finland))(suojelukunta) 为模范重组。卫士团发行一份名为《卫士》(Aizsargs)的报纸。卫士团亦有妇女团(Aizsardz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