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布斯特计划

✍ dations ◷ 2025-08-06 12:21:15 #帕布斯特计划

帕布斯特计划(德语:Neue deutsche Stadt Warschau “新德国城市华沙”)是纳粹德国将波兰华沙重建为一个纳粹模范城市的规划。该计划以其创建者、纳粹的“华沙首席建筑师”弗里德里希·帕布斯特 (Friedrich Pabst) 命名, 该计划构想将这座波兰历史首都,一个有 150 万居民居住的城市彻底摧毁,并重建成一个有不超过 130,000 名居民德国小镇。

在现代历史著作中,“帕布斯特计划”常被用于描绘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关破坏和重建华沙的不同计划。当中特别指Hubert Gross和Otto Nurnberger于1940年制定的计划和帕布斯特本人于1942年制定的计划。两个计划都包括构想如何摧毁华沙大部分地区,包括其历史古迹和住宅区,并建立由德占波兰的领导阶级取而代之的一个新模范城市和主要交通枢纽,包括搬迁其时在华沙皇家城堡的大型人民党厅。

1944 年华沙起义后,纳粹德国决定彻底摧毁这座城市。

纳粹德国很早计划就毁灭这座城市的,甚至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 1939 年 6 月 20 日,当阿道夫·希特勒访问维尔茨堡的一个建筑部门时,留意到一个创造未来“德国”城镇——华沙、后来被称为帕布斯特计划的项目。弗里德里希·帕布斯特准备了一个毁灭华沙、将波兰人种族灭绝的技术规划,而波兰犹太人被定义为首要灭绝的族群。该计划构想将波兰首都改造为一个新的德国省级城镇,在维斯瓦河左岸安置不多于 130,000 人的纯德裔人口,生活所需由维斯瓦河右岸劳改营的 80,000 名波兰人奴隶支持。 1935 年华沙的总人口约为 130 万,由波兰人、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组成,这意味着实施这个规划需要彻底清除华沙的绝大部分人口。该项目包括 15 个子计划和相关照片,以及可靠的前期文件。该项目中最重要的文件是由德国建筑师以 1:20 000 比例设计的未来城镇彩色蓝图,名为“华沙,德国新城”。最终蓝图的标题为“一个波兰城市的毁灭和一个德国城市的建立”。

该项目的一些文件展示了华沙从 17 世纪下半叶到 1935 年的城市发展,这些文件建基于 1935 年的波兰文件以及可能是由索斯诺夫斯基教授为所准备的科学资料纳粹德国在战前很久的时间就巧妙地以科学研究为幌子将这些文件提取出来。德国规划师隐瞒了建立这些蓝图的背后阴谋。德国学者、历史学家、环保学家、建筑学教授以及其他专家被召去纪录华沙所有最重要和最具文化价值的地标、最精致的教堂和公共建筑,以及重要的图书馆藏品、艺术品和雕塑。

“德国华沙”计划拟建在德国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的交叉点,涵盖了 6 平方公里建筑面积加上1 平方公里华沙数百年历史的布拉格区,总共 7 平方公里面积,公园和绿地面积达到 15 平方公里。 7 平方公里的建筑物仅是波兰首都现有的二十份之一,并与 1939 年实际的道路网络大不相同。整个城镇中心将建于一个狭长、风景如画的街道网,类似典型德国城镇的规划。现代而宽阔的波兰首都大道(如马萨科斯卡大街、Twarda、Mokotowska、Dzika、Oś Saska、Oś Stanisławowska)将与不少美丽的建筑和宫殿一同被永久抹去。只有旧城区的遗迹(不包括皇家城堡)、瓦津基宫、美景宫和维斯瓦河畔的改建建筑得以保留。

在入侵波兰行动开始和华沙沦陷后,计划更新将华沙在 1939 年 9 月攻势中遭受的损毁纳入计划当中。该项目很快就被纳入将东方整体德国化、实施种族灭绝的东方总计划的一部分。

1939年10月8日,波兰西部被第三帝国吞并,1939年10月12日,根据希特勒的法令波兰中部地区并入波兰总督府。出于安全原因,总督府的首府设在克拉科夫,占领的德国精英军队担心华沙仍未被完全抑制。

该计划将分几个阶段实施。该计划的一部分“一个波兰城市的毁灭和一个德国城市的建立”包括一张华沙中心注定要清除的生活中心的清单,根据计划清算日期按时间顺序排列。规划师决定利用 1939 年 9 月入侵华沙时因爆炸和火灾造成的破坏作为城市化改革的借口。计划的另一部分包括预期破坏的详细地图,显示几乎所有建筑物都按照计划被巧合地摧毁。实际上,1939 年只有 10% 的建筑物被摧毁,平民和军事损失总计约 12,000 人死亡和 66,000 人受伤。

在“小计划”( )中,华沙的人口被限制于50万人以内。首当其冲受此政策影响的是华沙的犹太人口,德国规划者计划把他们从大约 482 公顷的区域 ) 并强行搬迁到只有其 30% 大小、143 公顷的“犹太区”由墙壁和瞭望塔包围。 1940 年,纳粹将华沙市中心的北部(沃拉和穆拉诺)改为犹太人居住区。犹太人居住区原计划容纳约 30,000 名有犹太人血统的华沙居民,然而最终区内有近 400,000 人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减少城市原来人口的下一步是系统性迁移战争俘虏和注定要强迫劳动或在集中营和劳改营中遭到灭绝的人。早在 1940 年,华沙的所有居民都有机会在街头上被随机围捕并集体枪击,最终近 250,000 名平民因此被杀害,今天在整个华沙都可以看到纪念这种无差别对成年人和小童进行种族清洗的牌匾。那些未能逃脱的人被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或马伊达内克灭绝营,或被强迫在德国劳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强迫劳动的 2,857,500 名波兰人中,很大部分是华沙和华沙省的居民。

1940 年 2 月 6 日,华沙时任德国人市长向德占波兰总督汉斯·弗兰克赠送了一份不寻常的礼物。这份礼物是一份关于德国新城华沙( )的完整文件,即所谓的帕布斯特计划,由德国建筑师 Hubert Gross 和 Otto Nurnberger 准备。

从 1943 年 7 月到 1944 年 7 月,华沙集中营囚犯的任务是清除 260 万立方米的瓦砾,以便将前华沙犹太人区改建为公园。

相关

  • 骨桥蛋白n/an/an/an/an/an/an/an/an/an/a结构 / ECOD骨桥蛋白(英语:Osteopontin,缩写OPN)也被称为骨涎蛋白I(BSP-1或BNSP),早期T淋巴细胞激活因子(ETA-1),分泌磷蛋白1(SPP1)和抗立克次体(Ric),是
  • 分段生死分段生死(或作分断生死),佛教术语,指尚未实证解脱道极果阿罗汉果、辟支佛果的一切有情众生,包括凡夫及已证解脱初果乃至三果的佛法解脱道修行者,以及七地满心以前的各阶位修行佛
  • 洛阳牡丹花会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由中国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每年春季主办的以洛阳牡丹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类节会,其前身是洛阳牡丹花会,是中国四大名会之一。自1982年洛阳市政府将牡丹定
  • 胡芦巴胡芦巴(学名:),又称云香草、香草、苦草、苦豆、苦朵菜、香苜蓿或香豆子等,为一年生豆科蝶形花亚科胡芦巴属的一种植物,其种子是调味料和中药;不仅是一种蔬菜,也是一种药材。原产地中
  • 风间茂子风间茂子(1932年?月?日—),日本作家,出生于日本新潟县。丈夫为舞台设计师兼作家妹尾河童。1961年与妹尾河童结婚。1987年以旧姓风间发表《家事可以这么有趣!》一书。喜缝纫、陶艺
  • 提奥多·莱谢蒂茨基提奥多·莱谢蒂茨基(波兰语:Theodor Leschetizky,1830年6月22日-1915年11月14日),波兰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被父亲带到维也纳跟彻尔尼学习钢琴,11岁和由莫札特的儿子弗朗兹
  • 望都县望都县处于北纬38°30'46"至38°48'30" 东经115°01'116"至115°18'13"之间,在中国河北省中部偏西、唐河流域,是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平均海拔41米,年均日照2677.88小时,年均气温
  • 陈仲民陈仲民爵士、大酋长,GCL,GCMG,KBE(英文:Sir Julius Chan(朱利叶斯·陈),1939年8月29日-),原籍中国广东台山,巴布亚新几内亚前总理 (1980-1982年,1994-1997年),2007年当选巴布亚新几内亚国会
  • 优伶优伶,或称伶人,所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突出的演艺人员。古汉语里优和伶都是演员的意思。现在伶人或伶多指戏曲演员,有时中文里也会把外国传统戏剧演员称为“伶”,如日本能剧、歌舞
  • 菩堤荡菩堤荡是一个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的淡水湖,面积约为1.81平方千米,属于长江区。它的一级流域为长江流域,二级流域为长江干流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