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湖工业区

✍ dations ◷ 2025-10-23 04:02:48 #五大湖工业区
五大湖工业区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南部的圣保罗-辛辛那提-布法罗三角区内、美国五大湖、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以及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涵盖了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威斯康星州、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6个州份的部分地区,是北美洲最为重要的工业区。:102五大湖工业区原本并不发达,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后来凭借丰富的煤、铁等资源以及五大湖方便的交通运输等因素得以发展成工业基地,但20世纪20、30年代后经济开始衰退。20世纪80年代,五大湖工业区开始出现了“复兴”的迹象。芝加哥、底特律等城市均位于此。初步发展(1850年至1865年):19世纪初,五大湖工业区的开发开始进行。19世纪上半叶时,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城市数量少、规模小、沿河分布。:71-72但是,本世纪中叶接受了大批移民,他们发展了当地的大规模农牧业、商业、城镇和农畜产品加工工业,建设了运河、铁路网和公路网,为进一步发展创下了条件。高速发展(1865年至1920年):1865年南北战争后,此区域的发展开始加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达到极盛。19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了75.7%。在此过程中,原有大城市的规模继续扩大,很多新兴城市出现,它们按照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模式迅速发展。空间上,市区不断扩大。许多分散的中小城镇连成了完整、秩序井然的城市体系。:72工业化的盛极而衰与郊区化的开始(1920年至1985年):20年代时,虽然五大湖工业区的城市化进程依旧在推进,速度已经放缓且落后于美国的其他一些地区。30年代时,一些城市开始逆城市化,没有一座城市达到全国人口增长数目的平均水平。郊区化也于此时开始,原先的“城市”变为“都市区”,其人口向郊区分散,郊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开始不断与都市区竞争。二战后,这些地区失去活力,被称为“冰雪带”。:72去工业化与再城市化的展开(1985年至今):1895年后,五大湖工业区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经济随之复苏,许多大型城市的产业结构成功转型,由原先的制造业中心变为服务业中心。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也开始稳步上升,谷物的价格达到历史最高峰。城市由人口迁出地变为迁入地,五大湖工业区出现再城市化的趋势。:73在天然水路的影响下,五大湖工业区得到了发展。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它通过哈德孙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工业区连接起来,并促成了人口迁移。布法罗等小城镇形成,纽约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1850年,美国开始在此处建设第一条洲际铁路系统。此阶段,五大湖工业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9%提升至20%,这是城市化进行中的重要因素之一。:7319世纪后期,此地区的铁路网日益完善,许多铁路中心城市出现,芝加哥成为铁路网的枢纽。城市电力铁路兴起时,五大湖工业区同样占尽优势。:73:255-27525,700平方公里60,000平方公里58,000平方公里19,000平方公里82,000平方公里480立方公里3,500立方公里4,900立方公里1,640立方公里12,000立方公里自20世纪60年代起,五大湖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病菌开始成为问题。除了饮用水导致的感染,直接接触被污染的水体也开始可以导致人类感染病菌。为了控制病菌的传播,人们开始治理水体污染。含磷洗涤剂、无机肥料的排放等因素使得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流入五大湖,植被面积的减少和热污染也让湖区内的许多支流温度升高,五大湖的水体开始富营养化。人们为此扩大了磷污染的控制面,但控制面以外的地区依旧面临着磷污染问题。富营养化使得包括藻类植物在内的许多绿色植物受到了刺激,死去的植物会沉入湖底并分解,这一过程会将溶解在水体中的氧消耗掉;工厂排放出的有机物也会分解并消耗氧。而这一过程中被溶解的氧的数量则叫做生化需氧量。含氧量的下降使得许多鱼类开始死亡,而厌氧鱼却会得到发展。绿色植物的增加使得水体会因此变得越来越混浊,藻类植物快速繁殖,富营养化随之加剧。:8220世纪20年代末,氧损耗问题被发现。90年代末,磷元素被普遍认作是污染中的关键物质。90年代后,污染开始得到有效治理。20世纪40年代以来,生产的发展、合成有机化学物及含重金属物质促成了有毒污染物的发展。它们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通过食物链时也会产生生物积累作用,进而导致污染的影响成倍增加,许多鱼类为此无法被人类食用。:83

相关

  • 氟氧头孢氟氧头孢(英语:Flomoxef,INN) 是一种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属于氧头孢烯(英语:oxacephem)。氟氧头孢曾被分类为第二代及第四代的头孢菌素。相较于其他的传统头孢菌素,其还增加对厌氧菌
  • 土壤液化土壤液化(英语:Soil liquefaction)是地震工程的一个术语,指土壤因地震的压密作用,造成原本在深层土壤的水分被挤压到表层,土壤颗粒间的有效应力下降为零,土壤失去剪应力强度,呈现如
  • 美国陶氏益农陶氏益农是一家全球化的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是由1997年陶氏化学收购DowElanco之后共同成立的,并更名陶氏益农(Dow AgroSciences)。 陶氏益农的产品系列分为小麦系列产品、水稻系
  • 卡勒保罗·卡勒(Paul Karrer,1889年4月21日俄罗斯莫斯科 - 1971年6月18日),瑞士有机化学家,因在维生素上的研究,,他和沃尔特·霍沃思在1937年共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
  • 苏格兰民族党苏格兰民族党(英语:Scottish National Party,缩写为SNP;苏格兰盖尔语:Pàrtaidh Nàiseanta na h-Alba;低地苏格兰语:Scottis Naitional Pairtie),有时也译作苏格兰国家党,是苏格兰的
  • 艾弗瑞坐标:42°24′30″N 72°03′15″W / 42.40833°N 72.05417°W / 42.40833; -72.05417埃弗里特(英语:Everett),绰号荣耀、进步与可能之城(City of Pride, Progress and Possibilit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隐性遗传(Recessive trait)是一种基因遗传中的情况,表现为在遗传过程中,某个基因的性状并不显现出来,而有可能“隐藏”于基因内,除非来自父母双方的基因都给子代遗传了此基因的
  • 李元簇李元簇(1923年9月24日-2017年3月8日),字玉鳌,号肇东,中华民国第8任副总统。出生于中华民国湖南省平江县梅仙东高村,中国国民党籍法律学家及政治人物。曾任法官、国立政治大学校长、
  • 永嘉永嘉县为中国浙江省地级市温州市下辖县之一,设于1949年9月21日。 永嘉也是古代温州的称呼之一。1949年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温州,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瓯江以北设双溪
  • 欧立德欧立德(Mark C. Elliott),美国汉学家,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总监和哈佛大学亚洲历史教授,现为新清史的旗手之一。主要研究领域为晚期帝制与现代中国史、中国与内亚关系史,关注议题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