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环礁国家公园

✍ dations ◷ 2025-04-05 00:57:33 #东沙环礁国家公园
东沙环礁国家公园为中华民国第七座国家公园、第一座海洋国家公园,隶属中华民国内政部营建署,于2007年1月17日成立,并于该年的10月4日成立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管理之。东沙环礁国家公园包含南海的东沙岛与其环礁,及附近海域,总面积为353,667.95公顷,陆域面积为178.57公顷,剩余部分为海域面积。园区主要为东沙岛与包含前者的直径25公里的圆形环礁,为热带季风气候,距高雄港445公里。目前为了生态保育,并不对一般民众开放观光,2011年召学者讨论开放生态旅游的可能性。东沙环礁国家公园位于南海的东沙岛与其环礁,四面环海,环礁西侧为东沙岛,中间包围海水成为一个内海。海域为环礁向外延伸12海哩,使得总面积达353,667.95公顷,是目前中华民国总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陆域面积为174公顷,剩余部分为海域面积。目前东沙岛行政属为高雄市旗津区中兴里,而国家公园管理处位于高雄市楠梓区的都会公园。东沙环礁地形完备,包含有礁台、潟湖、沙洲、浅滩、水道及岛屿等特殊自然地形,是属于标准的环礁地形。东沙环礁为一直径约25公里的圆形环礁,由造礁珊瑚所建造而形成。环礁周围的礁台在低潮时大部分会露出或接近水面,长约46公里,宽约2公里。环礁内部为一水深仅16米的水域区,内有许多珊瑚丘、小沙洲及浅滩暗礁等分布,环礁外水深25米以深则为陡坡或断崖,几乎呈垂直下降至深海。环礁的西北、西南各有一天然缺口,东沙岛恰位于此缺口中间,形成所谓的南、北水道,是进入内环礁水域的主要通道。东沙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东北季风、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每年4至11月偶有台风来袭,但以8、9月最多,除台风来袭外一般风浪均属微弱。雨量以夏季及秋季较多,冬季较少。东沙海域表层水温约在21~30℃之间,春季为26℃、夏季为30℃、秋季为28℃、冬季则为24℃左右。海水的盐度大致上变化不大,全年都在千分之33.4至34.6之间,其中以台风季节略低,而冬季稍高。东沙岛附近的海藻属于热带性海藻,与菲律宾北部海域的海藻相似性较高,与台湾南部的海藻则略有差异。由于海藻调查的范围大多局限在东沙岛周围,对于面积广阔的内环礁、外环礁和礁台区的海藻相所知仍很少,推估东沙环礁的海藻相可能比目前所知丰富的海洋植物生态资源,动物方面,除珊瑚外,另有甲壳类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因珊瑚覆盖率较好,因而常可见到大型无脊椎动物。礁台表面地形十分平坦,偶而有些大型礁块突起,大多数是以珊瑚碎屑和活珊瑚群体所构成;表面有大小不一的潮地,潮池中的生物种很多,包括许多种大型藻类和海草。 甲壳类动物的种类与数量较少,与珊瑚大量白化死亡而造成大型虾蟹无法栖住在珊瑚分枝间,及受到过渔的影响有关。2004年有前往东沙岛附近海域捕鱼的渔民,因误食软体动物有毒贝类橡子织纹螺(具有河鲀毒素),有6人中毒送医,其中2人死亡。东沙岛上相对于海上的动植物种类则稍微稀少,动物以蜗牛、蟹、昆虫、蜘蛛为主,多为稀有品种。从古至今,东沙海域就有许多不同时期的船舶搁浅和沉没,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测东沙海域水下文化资产应该十分丰富。渔民前往东沙海域进行渔捞活动,可推到一千多年前晋代裴渊的《广州记》,“珊瑚洲在(广东东莞)县南五百里。昔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珊瑚洲”即指东沙岛及其环礁。据清代渔民梁胜供词,1860年代(清同治年间)广东、海南两地的渔民已大量前往该处从事捕鱼、采藻及捕捉海龟等工作,并于东沙岛搭建木制工厂进行腌晒鱼肉及海藻等加工。但因东沙岛稍小且地处偏隅,始终为无人长期居住的岛屿,仅供船家捕渔休憩之用。1710年到1712年间(清朝康熙49至51年),清廷派遣水师副将吴陞,以及1907年(光绪33年),派遣水师提督李准分别巡视查勘西沙和东沙两群岛后,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相传在1866年间,英国人Pratas曾遇风避难于此,自以为首先发现此岛,便以其名命岛名为Pratas Island,至今却成为东沙岛沿用的英文名由来。1907年8月,日商西泽吉次(西泽吉治;Nishizawa Yoshizi)聚众占领东沙,插旗改名为“西泽岛”,并毁庙、挖坟、焚尸并驱逐周围作业的渔民,在岛上修筑码头、铁轨等建物,目的在开采磷酸矿物、海人草、鱼介贝类及海龟等水产资源,兴建木造房屋20余座,建海水淡化厂一间和水池供蓄及养龟,设电话线及吸水管路等设备。此事清廷未知,隔年因英国欲在岛上建置灯塔而所生之归属问题才迫使清廷正视东沙岛为日人所占之问题,于1909年向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交涉,最后清廷提出《中国江海险要图》一书等相关典籍,证实东沙确为清廷领土,由清廷以16万元偿还日商西泽开发之费用,扣抵3万元作为补偿渔民损失,实付13万元,并签订条款后于同年10月派员接收,正式收回东沙岛。1947年国民政府亦明令公布南海诸岛为中华民国领土范围,刊载报刊昭告世人,并树碑为志。1995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陈仲玉教授所发掘的“东沙遗址”,位置在东沙岛内潟湖的北岸,该处在数百年前应可停泊小船或舢舨。虽然没有发现明显居屋的遗迹,但从出土的铁钉可窥知可能有临时性木造建筑。遗址至少有50米长,20米宽的范围,其有明显的火、火堆木炭、煤渣、打火燧石、动物骨骸等,显然有炊食的活动,绝非临时的小型露营场地。从出土大量陶瓷片及文化层约20公分厚等现象推测,古代先民的占居时间并非短暂。另从出土的青花瓷器观察推断,约为清代中叶期间之遗物;调查亦发现岛外水深2米处有一批古钱币,且唐代至明初期间均有,推测为由古代的船只触礁后所遗落,期间应是在明代年间。国家公园筹备纪事:东沙岛在古代即是南海船只提供休息的避风港,现代因其位置而成为战略要冲,长期有军队进驻,因而有战地色彩。东沙岛也具有人文古迹,与部分的人为景观。东沙岛上主要道路为柏油路面,其余道路则用细砂路面,路况不佳。高雄市政府赠送了大客车以营运岛上的唯一公车“东沙1号”,一般使用脚踏车环绕岛屿,约30分钟。东沙岛上设有小型机场,即东沙机场,设有一个宽30米、长1550米的跑道。定期有军机和民航机来往,其中军机为物资补给与公务用,每月第二周的周二当日往返;民航机为立荣航空客机,供驻防人员搭乘,每周四当日往返。由于东沙岛海岸为深度1~2米左右的浅礁地形,大型船只无法靠岸,必须停靠外海再以小船接驳上岸。岛上仅有宽5米且低潮水深只有0.5米的简易码头,船只靠岸必须仰赖人力搬运货物上岸,重型机械则赖吊车支援。目前往返的船只有每年3、6、10月各一航次的军用补给舰,主运武器、弹药、汽油,协助海上查缉工作的巡逻快艇,以及20天一航次、载运民生物资的民用商船。

相关

  • 脊椎滑脱脊椎滑脱,又名椎间滑脱,是一类骨科病。“脊椎前移”为其中一种,表现为一节腰椎在相邻腰椎体或骶骨的上方向前滑移。该症常伴有椎弓融合不全,自上方传到椎弓的压力能促进滑移。患
  • 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于2011年由中国国务院正式确立,定于每年的5月19日,以纪念《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在5月19日当天及前后几天内全国各地都会集中展开“中国旅游日”活动。中国旅游日
  • 大祭司大祭司,或称为最高祭司(拉丁文Pontifex Maximus,字面意思是“最高的pontiff”)是古罗马Pontiff祭司团体(英文:College of Pontiffs)的最高阶祭司。这是古罗马宗教中最为重要的职位,
  • 美国人口调查局美国普查局(英语: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按《美国法典第13卷 § 11》官方称呼为Bureau of the Census)是美国商务部经济和统计管理局下属的一个机关。它的任务由美国宪
  • 负极在电池中,电极一般指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位置。电极有正负之分,正极指电位(电势)较高的一端,负极指电位较低的一端。一般正极为阴极,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则为阳极
  • 南加州加州南部(Southern California)是美国加州南部的超级城市区,范围包含大洛杉矶地区及大圣地牙哥都会区。加州南部范围从文图拉延伸至圣地牙哥,其南端则是美墨边境。
  • 公共工程公共工程 是一个广泛类别的 基础设施 项目。通常是由政府 资助和建成的,用于社区 及其周边地区的娱乐、就业和健康和安全。 它们包括公共建筑(市政建筑物, 学校, 医院), 运输
  • 全非运动会非洲运动会(Africa Games)亦称全非运动会或泛非运动会,是非洲地区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其为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地区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由非洲运动最高理事会(SCSA)主办
  • 叔丁硫醇叔丁硫醇是一种有机硫化合物,化学式为(CH3)3CSH。它可以用作天然气的增味剂,或用作调味剂。有多篇文章将叔丁硫醇列为烘培马铃薯的微量气味成分之一,但由于叔丁基化合物在自然
  • 黄獴笔尾獴(学名 Cynictis penicillata) 也叫黄獴,是一种小型的獴科动物。笔尾獴平均体重0.5公斤,体长500毫米,生活在安哥拉、博茨瓦纳、南非、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的半沙漠灌木地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