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芐青霉素

✍ dations ◷ 2025-08-23 18:02:06 #氨芐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又称安比西林、氨苄西林,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感染。适应症包含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脑膜炎、沙门氏菌感染症,以及心内膜炎。本品也能用于预防新生儿的B群链球菌感染(英语:group B streptococcal infection),可经由口服、肌肉注射,以及静脉注射给药。氨苄青霉素属于氨基青霉素类。氨基青霉素也包含了阿莫西林(Amoxicillin),他们比青霉素或耐青霉素酶青霉素(penicillinase-resistant penicillins)更易穿透革兰氏阴性菌,不过易被细菌β-内酰胺酶(Beta-lactamase)分解,因此常搭配舒巴坦(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一起使用以加强对可产生β-内酰胺酶细菌的治疗效果。氨苄青霉素主要使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及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等。和阿莫西林相比,口服氨苄青霉素生物利用度较低,且易产生肠道副作用。常见副作用包含红疹、恶心,以及腹泻。本品不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严重副作用包含伪膜性结肠炎及全身型过敏性反应。肾功能衰竭患者用药必须减低剂量。妊娠及哺乳期间遇药目前显示安全。氨苄青霉素于1961年首次发现,该药列名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为基础公卫体系必备药物之一。在2014年,每剂静脉注射针剂批发价约于 0.13 到 1.20 美金之间。该药属于学名药,十天疗程约会花费 13 美金左右。氨苄青霉素是杀菌性的抗生素。能渗透革兰氏阳性菌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经由结合在细菌细胞壁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阻碍细菌合成细胞壁的第三及最后阶段,最终引致细胞裂解。氨苄青霉素与另一种青霉素的阿莫西林非常相关,两者都是用来治疗泌尿道感染、中耳炎、普遍的肺炎,及由流感嗜血杆菌、沙门氏杆菌及李氏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它与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组合作为蜂窝组织炎的经验治疗,及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协助治疗一型链球菌感染。由于对氨苄青霉素的抗药性,一般都会与其他抗生素组合使用,或转用另一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时常被用于分子生物学上,作为基因克隆成功与否的指标。通常基因克隆所用的基因载体皆带有抗氨苄青霉素的基因,细胞(如大肠杆菌)在被人工克隆基因的基因载体转型进入后,其载体上的基因表现能使其在充满氨苄青霉素的培养皿中存活,因此可推断所需基因有成功插入基因载体内。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卡茚西林) · 替卡西林 · 替莫西林 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 · 哌拉西林 · 美洛西林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相关

  •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英语:respiratory system)指生物体内将呼吸气吸入体内并进行气体交换的系统。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体内中,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和呼吸肌。氧气与二氧化碳在呼吸系统
  •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英语:Neutrophil 或 Neutrocyte,或全称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亦称嗜中性粒细胞或嗜中性多核球,是血液白细胞的一种,也是哺乳动物血液中最主要的一种白细胞。中性
  • 肝功能试验肝功能测试是为了解病患肝脏的状态,设计而成的临床生化学实验室血液检测方法的总称。相关测试参数包括:PT/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aPTT、白蛋白、胆红素(直接和间接)、
  • 性交疼痛性交疼痛(英语:Dyspareunia),是指经常或反复于性交时出现的外阴、阴道或下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也称性生活不适,是女性性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包括性交痛以及由此而导
  • 蛋白质结构蛋白质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化学元素组成。所有蛋白质都是由20种不同的L型α氨基酸连接形成的多聚体,
  • 核爆核爆炸是剧烈核反应中能量迅速释放的结果,可能是由核裂变、核聚变或者是这两者的多级串联组合所引发。尽管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聚变核武器都是以裂变装置作为基础的,但实际上纯
  • 疝(Hernia),俗称疝气,其最初的意义是“腹痛”,但后世多特指“少腹坠痛”的狐疝,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腹股沟疝”。医学上的疝气指的是器官,例如肠子,经由腔室的孔道离开原先的位置。有
  • 东莨菪碱东莨菪碱(法语、英语:Scopolamine,德语:Scopolamin),又称左旋-天仙子胺),是一种莨菪烷生物碱药物,具有毒蕈碱受体拮抗剂作用。东莨菪碱通过在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充当竞争性拮抗剂发
  • 前药前体药物(英语:prodrug),也称前药、药物前体、前驱药物等,是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很低,经过体内代谢后变为有活性的物质,
  • 哈伯特顶点在1953年,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King Hubbert)大胆预言,美国石油生产速率将于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左右达到顶峰,达到了顶峰之后就会一直下降。这种情形叫做哈伯特顶点(Hubbert's p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