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NA连接酶
✍ dations ◷ 2025-08-29 04:26:21 #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EC 6.5.1.1),也称DNA黏合酶,在分子生物学中扮演一个既特殊又关键的角色,那就是把两条DNA黏合成一条。无论是双股或是单股DNA的黏合,DNA连接酶都可以借由形成磷酸双脂键将DNA在3'端的尾端与5'端的前端连在一起。虽然在细胞内也有其他的蛋白质,例如像是DNA聚合酶在其中一股DNA为模板的情况下,将另一边的DNA单股断裂端,透过聚合反应的过程形成磷酸双脂键来黏合DNA。但是DNA聚合酶的黏合过程却只是聚合反应一个附带的功能而已,真正在细胞内扮演DNA黏合反应的工作还是以DNA连接酶为主。顾名思义,DNA连接酶的功能便是在黏合断裂的DNA,而细胞内只有DNA复制与DNA修复的反应牵涉到DNA断裂的合成,因此DNA连接酶就是在上述的两个机制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细胞内的黏合反应,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几乎大多数的分子生物实验室都会利用DNA连接酶来进行重组DNA的实验,或许这也可以被规类为其另一着重要的功能。关于DNA连接酶的化学反应过程,首先是一条DNA的3'端要先修饰成羟基(OH-),而另一条的5'端则是必须带有磷酸,借由DNA连接酶的作用促进磷酸双脂键的共价键,同时核苷酸序列以嘌呤—嘧啶两两对应的方式完成配对,这样才算完成反应。用下面这张图解来说明或许可以更清楚的说明反应过程:以黏性末端为例反应后DNA连接酶也可以处理钝端,即就算没有嘌呤—嘧啶配对的碱基对,也是可以进行上述的反应。在哺乳类细胞,至少有四种黏合酶被发现与命名:前面提到,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DNA黏合酶对于研究人员的贡献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在进行重组DNA实验时更是不可或缺。比如说,科学家需要表现某个抗药基因,首先就事先利用限制酶将这一段基因的两端修饰成可黏合的末端,另外透过同样的限制酶将准备用来承接表现一段基因的质体修饰成可与该段基因进行黏合的两端,这时候透过T4噬菌体所携带的DNA连接酶(T4 DNA ligase)将抗药基因与质体黏合在一起,这整个操作的过程就称作DNA重组,而在这里所使用的T4噬菌体DNA连接酶则是最广为使用的DNA连接酶。
相关
- 贝赛特氏症贝赛特氏症(Behçet / Behçet's disease),或称贝歇氏病 (Behçet's syndrome)、白赛病 (Morbus Behçet)、贝赛特氏症候群 (Behçet-Adamantiades syndrome),或贝赛特氏综合症,
- 阴极阴极(英文:Cathode)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相对于阳极为其对立面。在放电的电池中,阴极为正极。正极指电源中电位(电势)较高的一端。电流的方向为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入。但是实际上
- 钩虫症钩虫症(ancylostomiasis)是一种由钩虫属寄生虫引起的病变。钩虫病又称为矿工贫血病,隧道病,砖瓦贫血症和埃及黄化病种等。视乎致病物种,不同物种所引起的病征及病况或有不同。 但
-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子式H2O2,是除水外的另一种氢的氧化物。粘性比水稍微高,化学性质不稳定,一般以30%或60%的水溶液形式存放,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纯
- 知识学知识论是探讨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的一个哲学分支。目前知识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个概念,而也有人认为它们其实是存在一些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
- 电子邮箱电子邮件(英语:electronic mail),简称电邮(email、e-mail),是指一种由一寄件人将数字信息发送给一个人或多个人的信息交换方式,一般会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脑网络进行书写、发送和接收
- 艾德华·威尔森爱德华·奥斯本·威尔森(英语:Edward Osborne Wilson,1929年6月10日-),美国昆虫学家、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他尤其以他对生态学、演化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的研究而著名。他的主题研
- 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中基于相对性原理利用几何语言描述的引力理论。该理论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人自1907年开始发展,最终在1915年基本完成。广义相对论将经典的牛顿万有引
- 胆碱胆碱(英语:Choline),维他命B之一,是一种人类的必需营养素,它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人体合成甘胺酸的原料之一,亦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1864年由 Andreas Strecker 从猪胆汁中
- 总督古罗马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前27年 罗马帝国前27年–1453年元首制西罗马帝国君主制东罗马帝国王政时代宪政(英语:Constitution of the Roman Kingdom) 共和